目前全球脫鉤斷鏈的風險大增,一旦真的脫鉤斷鏈會引發(fā)全球性經濟危機,因此有必要討論下如何應對。

之所以會說脫鉤斷鏈的風險大增,是因為特朗普開始全方位的針對全球所有國家開始了關稅戰(zhàn),并引發(fā)了盟友的劇烈反擊。

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本周同時宣布要對美國進行進一步的關稅報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歐盟方面在之前宣布要對美國價值260億美元的商品采取關稅懲罰之后,本周宣布未來關稅打擊的目標可能擴大到美國的飛機、化工品和醫(yī)藥產業(yè)。

同時宣布雖然歐盟每年可以在商品貿易上對美國取得上千億歐元的順差,但美國每年也可以在服務貿易上對歐盟取得上千億歐元的逆差。

美國每年從歐盟身上賺走的這上千億歐元,是以大型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專利費、馬斯克的”星鏈”服務費、社交媒體平臺的廣告費等形式賺取的。

對這些錢歐盟不僅表態(tài)要打擊,而且表態(tài)下周就要開始采取措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歐盟的這一波反擊不僅狠,而且切切實實打中了美國的要害,美國確實每年從歐盟身上賺走了很多錢,還是幾乎無成本的額外賺取,這些錢要是被打擊了那就太疼了。

特朗普能屈服于這些壓力嗎?

美國壓根沒搭理自己的盟友,甚至直接宣布暫停對WTO的會費繳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掀起關稅戰(zhàn),不是為了互相加關稅,而是因為特朗普認為只要自己揮舞關稅大棒就會萬國來降,自己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所以把加關稅定成了自己新任期的主要施政抓手,化身美稅宗。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迷之自信,是因為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剛威脅要加關稅的時候確實順利的從周圍一圈盟友那里拿到了貢品。

盟友的意思是顧全大局,吃點小虧認了。

但特朗普太貪了,沒完沒了,一波剛平又來一波,盟友們覺得要是按這么玩那日子就沒法過了,標準的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既然投降沒用,那盟友們就只能反擊了。

只要反擊,那就是結結實實的抽特朗普的臉,壓不服中國,美國選民尚且可以接受,要是連盟友小國都壓不服,特朗普就完全沒辦法給選民交代了。

所以盟友小國必須服,不服也得服,這涉及到特朗普的面子問題,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從來沒放棄過自己的面子。

所以特朗普絕不可能對美國的那些盟友小國服軟,否則未來怎么施政都不知道了,所以特朗普只會選擇硬剛,而這只會引來盟友小國更強烈的反擊,畢竟投降輸一半已經被證偽了,所有人都看清了特朗普關稅政策那貪得無厭的事實。

雙方都不肯投降服軟,那就只能步步升級,這樣一不小心就會升級為經濟危機,1929年那次已經試過了。

如果出現(xiàn)了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們該怎么辦,這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家能渡過危機?

經濟危機聽起來很可怕,事實上也很可怕,但經濟危機實際上是人造的危機,只要理清癥結完全可以一點不可怕。

經濟危機的表象是資本家的商品賣不出去,生產力過剩,導致資本家大量關閉工廠,解聘工人,而工人大量失業(yè)后沒有錢購買商品,導致生產力進一步過剩,資本家不得不關閉更多工廠,解聘更多工人,然后惡性循環(huán)。

最后就形成一個奇葩的現(xiàn)象,資本家都在虧錢,工人都在挨餓,但所有人都閑著,生產設備也在閑著,所有人閑著餓肚子,而具備大量生產力的設備甚至農田都閑置不用,但沒有人有任何辦法,最后只能發(fā)動戰(zhàn)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是目前地球上生產力最大的國家,本國的商品也大量依靠外銷來維持生產,所以很多人據此認為如果出現(xiàn)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大家互相打關稅戰(zhàn),中國的商品賣不出去,那中國是受損最大的國家,也是最難受的國家。

如果中國是資本主義國家,那肯定是這樣的,但問題在于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啊。

經濟危機的表象是生產力過剩,生產大于需求,但人類對生產力的需求是無止盡的,怎么可能會過剩,地球上還有那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怎么可能生產大于需求,明明是生產遠小于需求。

你家孩子去南極打卡了嗎?

你每年去一次南半球開游輪釣魚了嗎?

豪車豪宅難道你不想要嗎?

你都想要,但因為人類的生產力不足,注定只有少量人可以享受到這一切,所以怎么能說人類的生產力過剩呢?人類的生產力明明是遠遠不足。

不要覺得我剛才說的那一切只是個夢,如果人類的生產力高度發(fā)達,普通人完全可能擁有這一切。

一千年前,普通人想帶自家小孩去一百公里外旅游那就是在做夢,想給自家孩子吃上千公里外的特產水果也是做夢。

但現(xiàn)在普通工薪階層完全可以輕易做到,只要想隨時可以帶孩子跨市旅游,只要想隨時可以下樓給孩子買香蕉鳳梨。

這就是生產力的發(fā)展給普通人帶來的好處,所以我們堅持發(fā)展生產力,對生產力的追求永無止境。

人類的生產力再發(fā)展一千年,你帶孩子去南極玩一趟,費用不會比你今天帶孩子跨市旅游高多少。

瘋狂發(fā)展生產力,萬一消費不足怎么辦?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因為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盡的,永遠不可能消費不足,再多的商品都能給你消費光。

之所以資本主義國家會出現(xiàn)消費不足引發(fā)經濟危機,不是生產力的問題,是分配制度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窮人沒錢買商品,有錢的富人不需要那么多商品。

對于這個問題資本主義無解,要是有解當年就沒必要誕生共產主義,最后美國擺脫經濟危機的手段一點都不資本主義,用國家強行干預經濟的做法實質上就是共產主義手段。

而當年堅持純正資本主義的歐洲,直接陷入了自我毀滅,爆發(fā)了世界大戰(zhàn)。

但經濟危機對于共產主義或者說社會主義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因為這種新制度本身就是為了針對經濟危機發(fā)明出來的。

之所以我們現(xiàn)在優(yōu)先采用市場經濟制度,是因為市場經濟制度發(fā)展生產力更快,而中國根本就不存在生產力過剩的問題,所以發(fā)展生產力才是第一優(yōu)先要解決的問題。

但如果真發(fā)生了經濟危機,真出現(xiàn)了中國制造的大量商品賣不出去的現(xiàn)象,歐美國家會一籌莫展,但對于我們來說只會中斷生產力晉升幾年時間而已,不會出現(xiàn)根本性的危機。

中國目前的生產力看似很多,但真的很多嗎?造出來的商品我們中國人真的不需要嗎?真的要求著歐美人用我們的商品才能維持生產嗎?

在全球實踐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國家里,哪個出現(xiàn)了生產力過剩的現(xiàn)象?哪個出現(xiàn)了商品堆積如山分不掉的現(xiàn)象?所有采用這類制度的國家生產力永遠不足,商品永遠不足,經濟危機是不可能的事情,商品永遠不夠分。

這類制度唯一的缺點就是提升生產力的速度沒有搞市場經濟的國家快,但是在分配商品上面絕對不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

資本主義制度有一個特性,就是無論讓資本家賺多少錢,決定資本家是否維持工廠運營的是當下賺不賺錢。

就算歷史上賺取了100個億,如果當下虧錢且短期內看不到賺錢的希望,那資本家就會選擇關閉工廠來減少虧損,之前賺多少錢都和當下的決策沒有關系。

所以利潤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生命線,無論如何都要讓資本家有利潤,再低都可以,絕不能讓資本家虧損。

但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利潤并不是維持生產的唯一動力。

就以中國為例,如果出現(xiàn)了極端情況,大量的工廠企業(yè)關閉了生產,工人失業(yè),商品沒人要,那既然這些生產設備沒人要了,國家花低價購買或租賃行不行,對資本家來說總比設備閑著生銹報廢強吧。

招募工人生產也不是個事,雖然創(chuàng)新和擴大生產,國企可能不如私企有效率,但如果僅僅只是維持現(xiàn)有生產狀態(tài),國企絕對沒問題。

只要工人有活干,把商品造出來了,分配商品還不簡單么,商品堆積如山分不掉沒人要,這種事就沒在任何社會主義國家出現(xiàn)過。

我們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因為歷史實踐證明市場經濟制度提升生產力的速度是所有制度里最快的,而我們中國對生產力的需求是無止盡的。

但如果真出現(xiàn)了全球經濟危機這種極端情況,其他國家的生產秩序會崩潰,中國肯定不會崩潰,我們的最大代價就是生產力會停滯發(fā)育好幾年,直到全球恢復正常。

幾年,已經足夠了。

熬過經濟危機的秘訣在于剩者為王,誰能熬的最久,誰就能笑到最后,先熬不住的國家會被迫陷入戰(zhàn)爭,然后自我毀滅。

從歷史來看,普通資本主義國家兩三年就熬不住了,厲害的也沒幾個能撐過四年,然后必然社會大亂,經濟危機實在是太可怕了。

但對于中國這樣的制度來說,如果不考慮生產力發(fā)展,只考慮熬的話,其實熬多少年都沒問題。。。

經濟危機的發(fā)生和生產力的高低無關,上世紀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前實際上歐美的生產力已經很高了,但率先爆發(fā)了經濟危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純正資本主義其實也可以不斷發(fā)展生產力,只要每過一段時間進入經濟危機自我毀滅一次,然后就可以輕裝上路繼續(xù)發(fā)展,雖然物質什么的都毀滅了但科學技術是永遠在進化的,持續(xù)足夠長的時間人類也能發(fā)展起來。

但何必自我毀滅呢,用其他手段渡過去不更好么,互相戰(zhàn)爭把一切都打爛這很明顯不可能是最佳方案啊。

而如果全球互相加關稅,大家的市場互相割裂,每個國家都只能自己“內循環(huán)”,哪個國家的發(fā)展速度會最快?

其實答案還是中國。

特朗普對全球化嗤之以鼻,認為全球化美國虧了,但實際上美國的力量源泉就是全球化。

決定國家強弱的唯二指標就是組織程度和生產力,而生產力取決于生產成本,誰成本低就代表誰的生產力強。

能降低生產成本的手段只有兩個,一個是科技研發(fā),一個是規(guī)模效應。

而這兩個,其實都取決于生產規(guī)模。

美國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把10億人口的歐美系國家捏合成了一個大市場,在這個市場內各國可以分工合作。

規(guī)模效應可以降低成本,但物料的成本降低是有極限的,畢竟物料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到了一定規(guī)模之后再提升成本也不可能降低了。

但科技研發(fā)的成本是可以無窮盡降低的,最低甚至可以降低到約等于零。

最典型就是芯片,原料就是沙子,但研發(fā)成本奇高無比。

如果花費100億去研發(fā),只生產銷售1塊芯片,那這塊芯片最低也得賣100億才能回本。

但如果生產銷售了100億塊芯片,那每塊芯片的研發(fā)成本就被攤薄到了1塊錢,假定生產成本也是1塊,那只要能賣2塊以上剩下的全是利潤。

因為研發(fā)經費會被銷售規(guī)模大量攤薄,所以對于高科技企業(yè)來說,市場規(guī)模的變大會直接降低商品成本,且無上限,市場規(guī)模越大則成本越低。

美國掌握了足足10億的市場,且都是高收入國家,然后又利用全球化和WTO接通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市場。

這會讓歐美科技企業(yè)的成本低到了其他國家無法撼動的地步,會讓歐美形成科技壟斷優(yōu)勢,所以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很完美的陽謀,你加入確實對歐美有利,但你不加入卻對自己不利,所以你只能加入,而加入的市場越多則歐美越強大,理論上無敵。

直到出現(xiàn)了中國這個異數(shù)。

中國擁有14億的人口,在很窮的時候不算什么,但達到一定財富量級之后,這就是一個14億人口的統(tǒng)一市場。

就算是美國及其盟友直接形成的10億大市場,互相賣貨都沒有,也不可能有中國各省份之間互相賣貨那么暢通無阻毫無門檻。

對于這14億人口能消費起的高科技產品,中國能一家爆殺全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機,當中國14億人口能拿出三五千元購買智能手機后,只要中國突破了智能手機的制造技術,那中國就會憑借自身14億的市場規(guī)模卷出一個全球最低的手機價格。

物料的成本降低有極限,但研發(fā)經費會隨著銷售規(guī)模的擴大越攤越薄,沒有極限。

當中國在自身體內孕育出了極低成本的手機企業(yè)后,再出國銷售就是大殺四方,然后越賣成本越低,反過來對其他國家形成了科技壟斷優(yōu)勢。

新能源汽車也是一樣的道理,中國的汽車銷售數(shù)量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超過了第二名美國一倍,汽車行業(yè)是連美歐之間都是互相提防的,絕不愿把本國市場白白讓給對方。

但中國內部省份不存在歐美之間的勾心斗角,是無條件的統(tǒng)一大市場,所以我們在沒能力出口之前,僅憑本國市場就可以孕育汽車企業(yè),在本國企業(yè)拉平技術差距之后極短時間內就能卷出世界最低的生產成本,隨著后面銷售規(guī)模的擴大,成本甚至還能進一步降低。

如果世界各國還維持貿易,那中國是現(xiàn)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成本會低到美國除非對全球無差別征收關稅,否則都攔不住別人購買中國貨,這樣的制度維持越久中國越領先。

如果世界各國切斷貿易,那中國憑借自身的大市場還是會形成一個世界最低的生產成本,而其他各國的生產成本會大幅提升,小國甚至會秩序崩潰,因為現(xiàn)代很多商品需要的生產規(guī)模不是小國能承受的。

這樣的話,在世界貿易切斷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生產成本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會大到離譜的地步。

當兩個國家的生產成本差距大到一定地步,那就不再是單純的價格差距了,而會轉化成文明級別的碾壓,就好像改革開放之前歐美利用生產成本低的優(yōu)勢對我們的碾壓。

當年那些覺得歐美好的人,是真的覺得歐美做事文明嗎?

說穿了不就是圖歐美有錢么,而表象為“有錢”的核心原因是歐美商品的生產成本低,在當時遠低于我國。

但如果消滅了全球化,全球各國互相切斷貿易,各干各的,維持一段時間后,你猜全球誰的生產成本會是最低?

誰的生產成本低,誰就“有錢”,因為能制造出很多很多別人想要的好東西。

而“有錢”到了一定地步,你可以隨意定義什么是文明。

短期內,某些國家可以利用剝削體制略微化解這一點,但這是人類定律,長期必定生效。

美國唯一的勝算就是聯(lián)合全球切斷中國,把全球80億人口里的60多億人團結在美國身邊互相貿易,聯(lián)手不和中國做生意,這樣成本就會低于中國,高科技研發(fā)方面會永遠領先中國。

美國試過,但是做不到,而且差的很遠,別說亞非拉,就連歐洲都不聽美國的。

因為其他國家需要中國的14億市場來降低他們自己的生產成本,中國也需要他們的市場來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雙方是合則兩利的,美國給不出足夠的代價讓這些國家放棄其中的利潤。

美國的第二個選擇就是退而求其次,毀滅自己建立的全球化,因為現(xiàn)有制度下美國只保留了高科技企業(yè),低科技企業(yè)都不要了,只要放棄全球化,那低科技企業(yè)確實會自然而然的在美國重新出現(xiàn)。

但這樣做美國的高科技企業(yè)就完了,美國的科技優(yōu)勢也將不復存在,你斷了對全球的貿易,還指望其他國家放開市場來讓美國的高科技企業(yè)攤薄研發(fā)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全球互相切斷貿易,確實所有人都難受,但正如我上文所說,中國不僅不是受損最大的那個,甚至是相對最得利的那個,都虧的時候誰虧的少就變相等于賺得多。

我們不愿意這么做首先是因為這樣會打斷我們自己的生產力發(fā)育進程,雖然相對最得利但這是通過虧得少來實現(xiàn)的,本質上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何必要主動去做,然后就是因為全球還真的只有美國有能力毀滅全球化,畢竟現(xiàn)有的制度是美國建立和維持的。

美國維持全球化,我們中國支持,美國毀滅全球化,我們中國也不介意。

所以美國在制定對中國政策的時候才會那么難受,因為我們中國玩的也是陽謀,隨便你美國怎么樣都可以。

但現(xiàn)在特朗普上臺后,給美國選了最差的那條路,那就是自絕于世界,美國和全球打關稅戰(zhàn),然后全球和中國正常做生意。

特朗普腦子咋想的,中國還算是美國的威脅不?

你美國自己縮起來,3億人口自己做經濟,然后全球80億人里的77億在一起做生意,互相低關稅,互相開放市場,然后你美國想和對方比拼成本和科技研發(fā)?

3億對77億,如此夸張的差距會讓美國的科技領先優(yōu)勢在極短時間內全部喪失,然后全球其他國家因為沒有本國大市場,在面對有14億單獨市場的中國面前卷不贏成本,只能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新分工團體,其中的高科技行業(yè)理論上中國甚至可以一家全吃完,分多少出去只取決于政治談判,嚴格按市場經濟公平競爭那結果就注定是高科技行業(yè)全歸中國,其他國家負責一些科技研發(fā)費用低,規(guī)模效應上限低的普通行業(yè),因為只有這樣的行業(yè)才能具備對中國的相對競爭優(yōu)勢,才能混口飯吃。

正常來說美國即便競爭不過中國,也絕不會選擇這樣的路,因為這對美國來說其實是最差結局。

但特朗普如今做的,就是帶著美國在往這條路上奔。

特朗普不會認慫的,現(xiàn)在的特朗普沒有退路了,只能有進無退,那就只能等搞砸了之后下一任總統(tǒng)上臺廢掉特朗普的政策。

特朗普上臺的理由是給美國“糾錯”,然后新總統(tǒng)上臺廢掉特朗普政策也是“糾錯”,美國永遠在糾錯,然后反復在報紙上說美國贏麻了。

美國這些年這么強大,到底是為什么自己心里沒譜嗎,還真以為和盟友互打關稅戰(zhàn)能讓美國更加強大?

騙騙選民可以,怎么最后把自己都給騙了。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