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劑中的無定形碳和石墨化碳指的是碳材料在催化劑體系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結構形態(tài),它們可以作為催化劑的載體活性組分覆蓋在活性位點上的沉積物(積碳)。 它們的形成原因和性質(zhì)差異對催化劑的性能有顯著影響。

1. 無定形碳 (Amorphous Carbon) 在催化劑中:

  • 定義:

    原子排列高度無序、缺乏長程有序結構的碳材料。

  • 形成原因:
    • 不完全燃燒/熱解:

      有機前驅(qū)體(如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等)在較低溫度或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或熱解,原子沒有足夠時間進行有序排列。

    • 快速冷卻:

      從高溫驟冷,原子無法形成有序晶格。

    • 低溫沉積:

      化學氣相沉積(CVD)或物理氣相沉積(PVD)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原子遷移率低。

    • 非平衡合成:

      如球磨、激光燒蝕等,導致碳原子快速聚集,形成無定形結構。

  • 結構特點:
    • 短程有序:

      相鄰原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鍵合規(guī)律,但這種有序性很快消失。

    • sp3/sp2 雜化:

      碳原子以sp3和sp2兩種雜化軌道成鍵,比例可調(diào)。

    • 缺陷:

      存在大量缺陷,如空位、懸掛鍵等。

  • 在催化劑中的作用及影響:
    • 形成:

      通過摻雜雜原子(如N、B)、引入缺陷等方式改性。

    • 影響:

      改變電子結構和表面性質(zhì),使其具有催化活性。 如催化氧化還原反應,光催化反應。

    • 優(yōu)點:

      高比表面積、可調(diào)孔結構、易于功能化修飾,利于活性組分分散。

    • 影響:

      影響活性組分的分散度、電子性質(zhì)、反應物吸附等,進而影響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載體:
    • 活性組分:
    • 積碳(有害):

      覆蓋活性位點、堵塞孔道,導致催化劑失活。

  • 特性:
    • 各向同性,無明顯晶體衍射峰。

    • 電導率較低。

    • 硬度適中。

2. 石墨化碳 (Graphitic Carbon) 在催化劑中:

  • 定義:

    原子排列接近石墨結構的碳材料,由多層石墨烯片層堆疊而成,層間通過范德華力相互作用。 結構具有一定程度的有序性。

  • 形成原因:
    • 高溫石墨化:

      將無定形碳或其他碳材料在高溫(通常高于2000℃)下加熱,使其原子重新排列。

    • CVD生長:

      在金屬催化劑(如Fe、Ni)表面,以特定碳源為前驅(qū)體,CVD生長石墨烯或碳納米管。

    • 緩慢冷卻結晶:

      從高溫液態(tài)或氣態(tài)緩慢冷卻,原子有足夠時間進行有序排列。

  • 結構特點:
    • 層狀結構:

      由多層石墨烯片層平行堆疊而成,層間距約0.34nm。

    • sp2雜化:

      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成鍵,形成六邊形網(wǎng)絡結構。

    • 高結晶度:

      石墨烯片層內(nèi)原子排列高度有序。

  • 在催化劑中的作用及影響:
    • 優(yōu)點:

      在某些情況下,適度的石墨化碳沉積可以起到保護活性組分、調(diào)控表面電子結構的作用,提高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和選擇性。

    • 缺點:

      過多的石墨化碳沉積覆蓋活性位點、堵塞孔道,也會導致催化劑失活。

    • 形成:

      通過控制CVD生長條件、缺陷引入、邊緣修飾、功能化等方式調(diào)控石墨烯結構。

    • 影響:

      石墨烯的邊緣位點、缺陷、表面官能團等可作為活性中心,催化氧化、還原等反應。

    • 優(yōu)點:

      良好的導電性、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π-π相互作用,利于電子轉移、穩(wěn)定活性組分、調(diào)控反應物吸附。

    • 影響:

      影響電子傳遞速率、活性組分分散、反應物吸附,進而影響催化性能,特別是電催化和光催化。 例如,碳納米管、石墨烯作為載體。

    • 載體:
    • 活性組分:
    • 積碳(有時):
  • 特性:
    • 各向異性,具有明顯的晶體衍射峰。

    • 電導率高。

    • 化學穩(wěn)定性好。

總結:

特征/作用

無定形碳

石墨化碳

原子排列

無序

接近石墨,層狀有序

sp2/sp3比例

可調(diào),sp3含量較高時硬度高

主要sp2,導電性好

導電性

較低

較高

形成溫度

較低

較高

常見合成方法

熱解、不完全燃燒、低溫沉積

高溫石墨化、CVD生長

作為載體

高比表面積,易修飾功能化

高導電性,π-π相互作用,化學穩(wěn)定性好

作為活性組分

摻雜雜原子、引入缺陷

調(diào)控邊緣位點、功能化

作為積碳

覆蓋活性位點,導致失活

過量沉積導致失活,適度沉積可能提高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

關鍵的區(qū)別在于原子排列的有序程度、sp2/sp3雜化比例和導電性。 無定形碳由于其無序結構和可調(diào)的sp2/sp3比例,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和可調(diào)的孔結構,適用于負載納米顆粒和功能化修飾; 石墨化碳則由于其高導電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更適用于電催化和需要苛刻反應條件的場合。

理解催化劑中碳材料的結構、性質(zhì)、形成原因以及作用機制,有助于合理設計和調(diào)控催化劑的性能,優(yōu)化催化反應過程,提高催化效率和選擇性。

由于公眾號改版,為防錯過更多資源,給我們加個星標

說明:本文僅供學習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Hiliboy)刪除,感謝支持!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分享、投稿、申請轉載、互開長白。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點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