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上旬,從上海開往大連的一艘日本輪船上,一對儒雅和善的商人夫婦,正在甲板上觀賞風景??墒牵麄儏s引起了反動派特務(wù)的懷疑,特務(wù)們仔細地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越看越像是通緝令上的人。

果然,當輪船??吭诖筮B的碼頭時,駐大連日本水上警察廳就派來了好幾個人,攔住了正要下船的夫婦。他們拿出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拍攝的軍裝照片進行比對,有幾分神似,但又無法確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對夫婦自然是周恩來、鄧穎超假扮,他們此行是要前往莫斯科參加“六大”,周恩來的逼真?zhèn)窝b讓前來抓人的日本警察也無法確認真假。

日本警察并不死心,他不會中文,于是用英文對周恩來說道:“你是周恩來!”

周恩來不慌不忙地用英文回應(yīng):“不是?!?/p>

日本警察又問道:“那你姓什么?”

周恩來說:“姓王?!?/p>

“你們是干什么的?”

“我們是古董商人?!?/p>

“你們來東北找誰?”

“來找我的舅舅?!?/p>

“你舅舅姓什么?”

“姓周?!?/p>

“為什么你姓王,而你舅舅姓周?”

周恩來回答道:“外國人對父母的兄弟都只有uncle一種稱呼,但是中國人不一樣,母系與父系的稱呼是分開的,因此我姓王,我舅舅姓周?!?/p>

日本警察如連珠炮似地盤問,從姓名到生日,從住址到職業(yè),周恩來都對答如流。眼看著無計可施,日本警察馬上就要放行,特務(wù)看不下去了,想要直接將人帶走。他對周恩來說:“我看你不姓王,而是姓周,你不是做古董生意的,你是當兵的!”

周恩來沒有理會特務(wù),繼續(xù)跟日本警察說:“你可以看看我的手,像是當兵的嗎?”

日本警察仔仔細細地查看了周恩來的雙手,確實不像是當兵的,沒有辦法只好讓周恩來跟鄧穎超離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恩來夫婦鎮(zhèn)靜自若地表現(xiàn),躲過了日本警察的盤問,但是特務(wù)卻依然死死跟隨。為了防止搜身時暴露,鄧穎超就將去蘇聯(lián)接頭用的證件給撕毀扔掉了。

為什么打扮成商人模樣的周恩來夫婦會被特務(wù)盯上呢?

原來,周恩來在輪船途經(jīng)青島碼頭停靠時,上岸買了厚厚一疊報紙。這是周恩來多年革命養(yǎng)成的習慣,在白區(qū)時,為了了解各地的情況,都會買很多報紙從中找尋有用信息。

但是這一舉動引起了特務(wù)的懷疑,因為商人歷來奉行“莫談國事”,怎么會買這么多的報紙呢?

為了甩掉跟蹤的特務(wù),周恩來當天下午就買了去長春的火車票,當火車開動,他感覺身旁有好幾雙陰冷的眼睛盯著他。

看來特務(wù)并沒有被甩掉,反而變成了跟在身后的尾巴。有這么條尾巴在,他們自然不能與同志去接頭,而且證件已經(jīng)撕毀,他們只能等待下一批去蘇聯(lián)的代表一同過去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時,周總理想到了住在吉林的四伯父周貽庚和三弟周恩壽,于是決定在吉林下車。為了躲避特務(wù)的跟蹤,他們先住進了一間旅館,再差人送信給三弟。

三弟周恩壽收到信,一看到信封上的字就認出了這是大哥的字跡,匆忙打開,信中寫著:“特意來看舅父,不知家中住宿是否方便”,落款為“大鸞”,這是周恩來幼時的小名。周恩壽立刻明白這是哥哥遇上麻煩了,否則為什么會將伯父故意寫成舅父?

周恩壽立刻找到四伯父周貽庚商議,經(jīng)過他的同意,將周恩來夫婦接到了家中。

周恩來的四伯父周貽庚是一位傳統(tǒng)的老人家,他對后輩的教育也多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道德。他的家中始終掛著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事能知足心常安”,下聯(lián)是“人到無求品自高”,他治家的格言則是:“孔子兒孫不知罵,曾子兒孫不知怒,周家兒孫不知求?!彼€經(jīng)常教育晚輩要節(jié)儉,守本分。吃飯時米飯掉了也要撿起來吃掉,遇上大姑娘、小媳婦不能抬頭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是這樣一位傳統(tǒng)的老人,面對鬧革命的侄子發(fā)出的求救,能夠當機立斷提供幫助,真的是難能可貴。跟那些滿清的遺老不同,他雖然思想傳統(tǒng),但是知道什么是大義,什么是大節(jié)!

鄧穎超作為周恩來的妻子,這卻是她第一次見到周家的長輩。她與伯父、伯母講話時,一直恭恭敬敬地站著,認認真真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知書達理,落落大方,與白區(qū)報紙妖魔化的“赤匪”完全不同。

周恩來夫婦在四伯父家中務(wù)了兩天,尾巴也終于被甩掉了,周恩來率先去了哈爾濱,而鄧穎超卻留了下來。她對老人家說:“我作為媳婦第一次見周家的長輩,理應(yīng)多多侍奉伯父、伯母。”

就這樣,鄧穎超在老人家里陪伴了七天,直到下一批前往蘇聯(lián)的代表過來才離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3年,四伯父周貽庚在天津去世,此時周恩來正在革命根據(jù)地與反動派戰(zhàn)斗,并不知道消息。三弟周恩壽怕周恩來將來知道后無法釋懷,于是便在訃告的下款中加上了周恩來的小名“大鸞”,幫助他了卻了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