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這是60年代在香港廣為流傳的民謠,由此可見香港的缺水是多么的嚴重。
由于香港地處珠江出??冢狈μ烊坏暮春秃恿?,自古就是一個缺水的地方。60年代,隨著香港人口的增長,缺水的問題逐漸突出,最終演變成為水荒。
當時的香港,每四天才供一次水,而一次只有幾個小時。即使你早早地等候在取水點,也有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到水。而英國的執(zhí)政者們,卻根本不愿意為香港百姓想辦法。他們本著英國優(yōu)先的原則,讓英國人獨享珍貴的水資源。英國人可以悠閑地享受下午茶,香港老百姓卻連口水都喝不上。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水,別說香港繁榮了,老百姓連生命都有危險。就在廣大港胞們即將失去希望的緊要關頭,祖國注意到了香港人民的困難。廣州省方面立刻向香港發(fā)出通知,歡迎港胞們來廣州無條件取水。那些日子里,廣州每天為香港免費提供超兩萬噸淡水。可是,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卻無法根除香港缺水的現(xiàn)狀。
196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由大陸方面為香港供水,以徹底解決港胞們的飲水問題。廣州省的相關負責人立刻動員起來,不久之后,擬定出了興建東深供水工程的方案,引東江之水供給香港。
12月8日,周總理在聽取了方案的匯報之后,當即指出:“供水工程由我們國家舉辦,應當列入國家計劃,作為援外專項項目,因為香港95%都是我們自己的同胞!”,并且批準了專項資金共3800萬元。
當時的新中國,尚處于一窮二白的境況,雖然有國家財政的全力支持,工程的建設還是困難重重。開鑿工程線路,需要非常多的重型設備,但是當時英美列強對華封鎖,先進的設備進不來,工程只好全部由人力完成。

為了香港同胞們能早日喝上祖國送來的東江之水,國家召集了由知青和農民組成的萬人建設大軍,用肩挑、人扛等傳統(tǒng)的方式施工。最終,在沒有大型器械的情況下,偉大的中國勞動人民克服各種工程難題,以頑強的意志成功建成東深供水工程!
清澈的東江之水,途經(jīng)83公里,注入了香港千萬人的家庭,也注入了每一個港胞的心中,香港徹底告別了缺水時代。這浩浩蕩蕩的供水線就如同一條紐帶,將中華兒女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如今,東深供水工程已經(jīng)成為了香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香港80%的水資源都來自于這條凝結了無數(shù)汗水的水道。
當下,香港的新一代已經(jīng)逐漸接過先輩們手中的旗幟,成為了香港走向美好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就是喝著東江之水長大的,希望他們能明白飲水思源的道理,成為與祖國同甘共苦的愛國者,讓香港,讓祖國的未來更加昌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