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風最終還是吹到了廣東。
「偏心:2024 100位編輯的年度之書」來深圳了!
循例介紹一下時間地點:
2025年3月28日-5月5日
深圳·南山·文心六路4號保利 Kaledo嘉樂道B1騎行公園
不用買票,歡迎買書。
我們狠狠賣,請你狠狠買。

未開展先開單
第一天布展、搬運、入庫、上架、整理展臺、熟悉銷售系統(tǒng)——從前在書店干活的日子好像并沒有離我遠去。
每一段日子都有它獨特的熟悉味道,會在你回顧的時候悄悄鉆入你的鼻腔。
那天在同事的奔忙和滿手的塵灰里,這股熟悉又陌生的氣味混雜著紙質書、手稿還有各種周邊的味道飄散在空氣中,然后——
我咳了兩聲。
抬頭就是「使命召喚」:「過來幫忙打個價簽唄!」
大概文藝與現(xiàn)實的交界處,就是書店。
用文字稀釋庸常,就是閱讀者的日常。
「《腳注人生》在哪里?」
「這個物料是《感傷》的。」
「『老繡』的書還沒到嗎?」
「『鶴總』的海報什么時候貼?」
——從10點到22點(可能不止),類似的小小騷動過后,就又是各自投入眼前工作的沉默時刻。
就在我們忙忙碌碌尋物料、熟悉系統(tǒng)、張貼海報的時候,已經有不少顧客完成了交易。整個展區(qū)一片狼藉,似乎并沒有影響他們的熱情,反而在我們解釋因為布展繁忙如有疏漏請包涵的時候會問:「我是第一個客人嗎?」
劉松老師習慣性「野蠻」介入前臺工作的時候看到幾個人站在收銀臺前問我們:「這就開單啦?」
我有點不知廉恥地搶答:「不好意思,已經開了好幾單了。」
一看營業(yè)額,435.8元。
那種驕傲,誰懂。
一些在地的碎碎念
我自認算是做書公眾號的老粉絲。此號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都是我陷入書荒時的一個指南(這么說做書的團隊大概挺高興?),甚至還是推薦給朋友的公眾號首選。
所以當我看見他們要把「100編輯」(一些簡稱行話)搬來深圳的時候,首先非常驚喜,再看到他們要招募兼職店員和志愿者的時候,就變得十分踴躍——二話不說地就點入招募鏈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提交了個人信息,然后盯著提交成功的頁面不到5秒,就開始擔心太多人報名,志愿者可能輪不到我,就又去填上店員招募鏈接。
最后如愿收到面試通知,就在我跟劉松老師見面當天,我有感而發(fā):「你敢信,我兩個崗位都投了?」
當劉松老師聊到展覽初衷的時候,對我的觸動相當大——「因為十分向往編輯這份工作,卻又從來沒有真正地當作一名編輯」的這個「遺憾」,催生了「把編輯的工作流程可視化」的這么一個展覽。
我當時聽到這句話脫口而出:「我也是!」
我夢幻又清醒地向往這份工作,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辦法實現(xiàn)。
Anyway,至少我現(xiàn)在離這個夢想很近了。
深圳雖然常年背負著「文化沙漠」的惡名,但是愛書之人仍然不少。不管出于
什么原因,人們還是會在可能的時間里走入一家書店,進入一場展覽。
沙漠歸沙漠,總有努力灌溉的人。
展覽印象
哪怕只是信步走在展區(qū),先籠統(tǒng)地觀展,心頭也會自然地冒出一句話:
「一本書的誕生有理有據(jù)。」
至少當時的我,就是這樣想的。
長長的展桌上每一塊硬紙板都承載了每本書完整的誕生過程。
手改稿、樣書(可能有好幾版)、試讀本以及最終出版的書籍;編輯手記、作者寄語、甚至設計師說等等都會如數(shù)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如果非要列舉最能勾起我本人感觸的物料,大概就是手改稿。
這大概是最能說明編輯工作的代表。
時代總有妄語——天天都有人高喊「紙書沒落」、「紙媒已死」的今天,手改稿仍然是編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紙張和文字的溫度依然靠不斷的摩挲傳遞;捧起放下的交替間,是無數(shù)個接力者思想碰撞的瞬間。

什么產品圖也不如這張照片廣告有說服力??!太可愛了
每一次落筆修改都是自然反應,卻又都深思熟慮。
那些厚厚一沓的翹邊的手改稿,在眼前跳躍的紅藍綠黑的各色筆跡,仿佛把那些抓耳撓腮、互相說服的激斗場面重現(xiàn)在你的眼前。
從書脊的材料確定到封面出版社的致謝小語,又是熟悉的幾種彩色圈走劃去的痕跡。
班卓帶著她對阿富汗的記憶來到深圳。

波伏瓦在她生前身后的近40年里仍舊昂然走在女權主義的道路前面。

魯教授的經濟學講義加上他手底下學生的高分作業(yè),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一本書,翻開就是一堂有趣深刻的經濟學課。

《天鵝學報》
我又一如往常地掉入空想的漩渦,卻被同事的一句召喚拽出——有人買書,我要去收銀了。
自信又忐忑地完成一筆訂單,我習慣性地瞄了一眼營業(yè)額:2151元。
這兒周五的人流比預想的好,讀者的反饋也都不錯,陸續(xù)成交大有指望!
工作間隙
我環(huán)顧四周,收銀臺旁邊是輕讀文庫的專屬系列展區(qū)著實搶眼。
藍白相間又帶著導語的展示掛滿墻面,不可謂不醒目。
當然,內容也是相當豐富。
既有對世界發(fā)出的種種質問,也有對自然界五花八門的生命的有趣研究、還有對生命本身以及其中的「美」做出的反饋或解答。

「生物育兒奮斗記」的旁邊是「遺傳基因愛著不完美的你」,研究病毒的同時叩問人類進化的可能性。

整個區(qū)域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的問題在這里都找不到答案,請移步哲學、詩歌或者漫畫試試~
關于獨立展區(qū):
當我終于有時間好好地享受摸透整個展覽的時候,發(fā)現(xiàn)策展老師的心思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沉浸在展覽中,其中的趣味也開始逐漸顯現(xiàn)。
01/
在這個崇拜效率的世界里,別致地活。
《格外的活法》與《四開》并排展出,位于獨立展覽區(qū)域的中間偏左的位置。
《格外的活法》收錄了12位偏離主流賽道之外的工作者,跟蹤記錄他們的工作生活,意圖給這個千篇一律、忙碌庸常的世界,展現(xiàn)一種「別致」的可能。
當大多數(shù)人都活在「無路可走」的焦慮當中時,吉丼忍的這本書卻用實際行動和真實的故事告訴你「路變窄了,但還可以走」,甚至鼓勵你「愿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把椅子」。

看看在上班和理財之外還能有什么樣的活法呢?
如果你已經有一把坐了很久的椅子又暫時離不開,那可以再找一把椅子,偶爾換著坐,生活好像也可以更精彩一點。

有趣互動:如果你正在這個展區(qū)前或者即將要來,可以選一張畫有你中意的椅子的明信片,寫下你想說的話,到時候就會被貼在展板上哦~
吉井忍鼓勵你「找椅子」,她的老友就就做了本雜志開解你,讓你在原本的椅子里找到舒適的「坐姿」。
來自創(chuàng)意出版品牌四開的雜志《工作就要不拘一格》收錄了14位全球頂級創(chuàng)意工作者及令人向往的機構的工作及日?!?,希望對仍舊對前路感到迷茫的人指出方向。

面對同一趟時代洪流,有人覺得充滿活力,有人深感固化,能否在沖擊和交疊中找到一種全新的機制,確實值得討論。或者這一切,可以從「不拘一格的工作」開始。

站在這兩個展區(qū)前面,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人生的建議竟然可以如此具體。
02/
很多創(chuàng)意都是從一個想法開始。
——就像「我們的書為什么不能是一個包呢?」這種離譜又合理的念頭。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三位女性好友就馬上行動起來,分別包攬了內容、設計和編輯三個部分的工作,制作了「一本可以穿戴的書」。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于刺繡中的動物的書籍,這本書的誕生還是三位女性互相扶持、互相賦能的故事。

《刺繡中的動物》
書籍的靈感來源于作者所遇見的刺繡動物紋樣,她分門別類地把刺繡中的動物編制成一本小書,讓一種古老的織美手段成為了故事的承載體,讓美貌與底蘊共生。

作者是一位老繡收藏家,也是老繡應用于現(xiàn)代的開創(chuàng)者。讀到她對一幅刺繡的描述,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副刺繡作品竟然有如此復雜的工藝和豐富的故事可以解讀。
可能就如作者所言:「人生有多熱鬧,繡片就有多精彩?!?/p>
這本書甫一出版就迅速售罄,現(xiàn)在只能等第二批新書到貨了!
不過在展覽區(qū)還是可以近距離感受下重工刺繡、細節(jié)精致、手感一流的試讀本。
然后下訂(不是)。
03/
瘸著腿做完第一本署名責編的書
最近的天氣越來越詭異。
或許你會想翻開一本地面氣象觀測儀器的極簡史,想象自己與氣象監(jiān)測工作產生一些微妙的連接?
如果我告訴你,這本書是第一次做責編的編輯「瘸著腿」做完的,或許你會因為好奇她的「身殘志堅」而走到這個展區(qū)面前。

書里根據(jù)不同的觀測工作羅列的專業(yè)儀器,別說是機械儀器愛好者的狂歡了,就連普通讀者都覺得頗有趣味。

ps:到底是怎樣的編輯才會在手記里面專門辟出一個整頁,然后像個驕傲的鸚鵡一般「仰首挺胸」地跟自己的家人炫耀自己當上了編輯,又在尾段特別鳴謝在她受傷期間閃送稿件的順豐小哥?。?/p>
04/
偶遇醒目的綠色箱子
你以為他是一本講物理學的書,其實它是一本講故事的書。
這個故事還不普通,離奇又真實地牽動著每個遇見這本書的人。

《悲傷的物理學》展臺
書籍的主人公擁有一種「不知道別人知道了有什么想法」的能力(這是我的疑惑,因為一般「能力」大概都會讓人首先覺得羨慕,但是這個……em),能夠自如地穿梭在各種物體間,感受他們的一生,并且擁有無比清晰的記憶。

這就是他能夠遇見、體驗并且比較「悲傷」的原因。此時此刻各種各樣的「悲傷」對他而言,可能不再是需要「感同身受」,而是可以橫向比較的情緒。
(附圖)
難道這就是悲傷的「物理學」意義?
有趣互動:如果你正在這個展區(qū)前或者即將要來,可以通過探索展區(qū)的裝置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配合書本食用效果更佳!

悲傷的物理學綠色箱子細節(jié)
圖源「劉歷,小紅書博主」
05/
這個問題真的有解嗎?
如果你被一幅海報墻吸引,想走過去拍個照,大概就很容易捕捉有一個擺著透明「廢紙簍」的展區(qū),然后就映入眼簾的就是幾個足可以讓全部長輩對你口誅筆伐的「不孝」大字:《為什么父母這么煩人?》

這本書雖然書名「大逆不道」,對親子關系的探究卻有種先抑后揚的效果。當終于忍受夠了不和諧的親子關系之后,狂怒地喊出這句話,之后呢?
當各種緊張關系無法以絕對切割來解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總是需要一個合理的機制來稍加緩和?
又或者直接一點,把你想發(fā)表的感想寫下來,捏成一團丟進去「廢紙簍」,然后轉身就走?

再或者右轉向前,來到它背后的相鄰展區(qū)——「鬧鬧從不車大炮」系列手繪漫畫用趣味可愛的角度給出一些啟發(fā)。
此系列繪本的前身是作者的大學畢計作品,因為一個「離經叛道」的點子化身一本書。通過還原每個人「心里」的那個家,用中國家長「不靠譜」的話,傳遞中國家庭靠譜的愛。
父母的愛雖然有時候沉重無理得難以忍受,卻可以在他們的過往與希冀中找到合理化的解釋,而自己也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小小地「還擊」。
重點:書籍附帶的周邊很可愛,主題漫畫形象的鑰匙扣、利是袋還有印刷精致的小尺寸筆記本!
只要你找到對的方式解釋痛苦(不是),熱愛生活,難以忍受的事情可能也情有可原?
以上大部分都是此次深圳場展覽的新書,歡迎來感受下策展團隊對于深圳的「偏愛」!
這個為期一個多月的主題展覽還有很多可供發(fā)掘之處,歡迎你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待上一整天~
此時此刻的我不像一個兼職店員,大概更像一個記者。
雖然但是——
關于周邊的售賣流程新鮮出爐,我要去干活了!
開展第一天就快到尾聲,匆忙路過收銀臺的電腦前,我又偷偷瞄了一眼營業(yè)額:
「5506元!」
——推文的題目有了!

偏心:2024 100位編輯的年度之書
展覽時間:
2025.03.28-05.05
展覽地址:
深圳·南山 文心六路4號
保利·Kaledo嘉樂道B1騎行公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