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的藥材有很多,尤其是偏遠的山區(qū)地帶,聚集了海量珍貴的野生藥材,平原地區(qū)一般種植的比較多,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山區(qū)人員比較少,藥材很少人特意去采摘,因此,很多珍貴的藥材都可以在田埂、山丘、小樹林邊緣或者是在小路旁邊,都可以隨意可見,而平原地區(qū)人員相對比較密集,很自然發(fā)現(xiàn)了藥材都會在自己的意識下挖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少藥材在平原地區(qū)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條件下不適應生長,當然,也有很珍貴的藥材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的。

比如說:甘草;這種藥材不僅僅只是珍貴,而且在人們的生活日常中很常見也很常用,這個藥材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并不高,平原地區(qū)也適合生長,所以它的分布地區(qū)很廣,它具有抗旱耐寒的特性,在各省各地均有它的分布,目前有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如此,很多人認為它并不那么珍貴,也有很多地方直到目前還是那么隨處可見,這么認為的人就錯了,它被國家歸納了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如果要采集、出售或者收購甘草都要經(jīng)過相關部門的批準才可以進行。
即便如此說到甘草這個名字很多人只是聽說過,但是對它的認知和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它被譽為“眾藥之王”的稱號,有著歷史悠久的記載,起初于古代南朝的醫(y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記載在他的《名醫(yī)別錄》中,之后甘草又載于《爾雅》一書,在漢朝的藥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也有記載,并且將它列為上品,不知何時甘草又有了“國老”的稱號,民間說的“十方九草”說的草就是甘草,意思就是十個方子都有甘草配在其中,也代表了甘草的珍貴和重要性。

甘草屬于一種豆科草本植物,別名又叫甜草根、也有地方稱甜根子、甜草、甜草苗等,地方不同叫法也不一樣,它主要分布在陜西、廣東、廣西、甘肅、貴州青海、福建、新疆等地區(qū);喜歡生長在山丘、田埂、荒地和沙丘等地方,野生的甘草對氣候和環(huán)境都要求不高,和其他雜草沒什么區(qū)別,能見太陽的茂密草叢中也能見到它的身影,甘草能長到1米左右,仿佛它們之間爭搶著太陽,而甘草更勝一籌挺拔在雜草中,要注意的是樹林陰暗潮濕的地方不適合干草生長。
甘草的特征懂的人很容易分辨,它枝干有細小的白色絨毛,葉柄相對而生、葉片小呈橢圓形,分開對齊排列在枝干中,它開的花呈紫色,或紫中帶紅,它結的果實像家里種的豆子般的豆莢,豆莢上面長著有紅色的絨毛,捏起來有點軟綿綿的,拿起聞會有股味道,秋季成熟后曬干留取種子來年春天種植,通常在冬季甘草上部分會枯萎,采挖他的根莖部分曬干后切片做藥材,用于煲湯使用,在農(nóng)村如果種地辛苦,感覺疲憊、四肢無力、或者平時痰多且咳嗽用甘草煲老姆雞吃有不錯的效果。

野生的甘草由于以前過多的人采挖,所以目前比較稀缺,也是這個原因被錄入了二級保護植物的列表中,我記得小時候干草到處都是,在菜園里種菜時影響菜成長還會把它當雜草清除,長輩們也經(jīng)常把整株的甘草用于和番薯藤、米糠或吃不完的南瓜、冬瓜、番薯等之類的蔬菜煮熟喂豬、喂鴨、喂雞等家禽,這樣它們才能不容易生病,肥肥胖胖健健康康成長,而現(xiàn)在不同以往了,也發(fā)現(xiàn)了確實野生的甘草很少,恢復以前的狀態(tài)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