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和周蘭芝到了濟南,直接到了一家法定鑒定機構,交托好一切,這才找了一家附近的賓館住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蘭芝早就聽說“天下第一泉”,雖然生長在到處是山泉水的云南,而濟南這泉可是號稱天下第一,自然首先去了趵突泉。

說起趵突泉,這還是在她學習金末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時,深受感動,可翻遍了當時所有詩詞書籍,都沒有找到第二篇。她奇怪地問老父親,老父親介紹了元好問的背景,并說了從小隨父去山東還寫了《濟南行記》,在其中提到了一個借《詩經(jīng)》給泉命名的檻泉,以后改為了趵突泉。乾隆皇帝南巡,喝了泉水泡的茶感到味醇甘美,由此冊封為“天下第一泉”。也正是從那時起,她知道了山東濟南有個“天下第一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趵突泉名不虛傳,“水涌若輪”,水質清澈。聽講解員介紹,2016年8月,雨后的趵突泉水位升到了近幾年的最高,他們現(xiàn)在來雖然跨了年,但還是時候。

趵突泉是以泉為主題的特色園林,綠樹環(huán)繞,泉池映襯,園內擁有眾多古跡和文化場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家的杰出代表,一名光彩奪目的奇葩——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紀念堂就在這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紀念堂在趵突泉里面的漱玉泉邊,據(jù)說全國規(guī)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大門的匾額“李清照紀念堂”,大門里的屏風正面的“一代詞人”、反面的“傳送千秋”,落款都是郭沫若所題。

走進紀念堂,松竹相映,花木扶疏,綠茵環(huán)繞,稍抬眉,雙脊比翼,飛檐翹角。進門轉過大門屏風,就是漱玉堂,堂前門兩邊的擎柱上是郭沫若題定的楹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堂內迎門正中,是李清照手持書卷的白玉站立像。周蘭芝目中無它,直奔向前,恭謹?shù)匮鲆暳藥酌?,深深鞠躬——這是發(fā)自內心的崇敬。李清照是她“心中?最敬仰的?女詞人”,她曾在筆記里專門談過。(見《老山傳奇194》)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李清照的身后是郭沫若的題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堂內陳列著圖、文、書、畫、作品、生平事跡展、年譜一一展現(xiàn)。堂內東墻上,是著名書法家王仲武先生所描繪的李清照的生平簡介。堂內西墻上,是李清照一生所到之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堂外走廊的墻上,都刻著李清照的一些膾炙人口的詞作——在那個封建年代,她以纖纖素手,妙筆生花,把驚才絕學與智慧,融入在文字的骨血里,投射出了千古傳頌的名詞佳句,這一首首,一篇篇,像一幅幅構思精巧、豐富精美的全景圖,一覽俱全,把人們帶進了詞苑的天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沿著堂外走廊往里是后院,是李清照聆聽父母教誨及其學習的居室,并配有蠟像。在最里面一居室,周蘭芝站在那兒凝視了很長時間,里面是李清照站在書案前,好似剛剛寫完書案上的《夏日絕句》,心意難平,望著窗處,心中卻在所思所想: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英雄氣概,大丈夫所為也??墒牵銥槭裁础安豢线^江東”?這也是周蘭芝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見《老山傳奇220》)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蘭芝甚至還想:李清照在寫《夏日絕句》的時候,也一定想到了杜牧的“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p>

在周蘭芝看來,在項羽身上,前人后人做了太多的想象與推測,都是一廂情愿的獨斷,有些推斷,憑空想象,連點依據(jù)都沒有。唯有一點是真的:烏江亭長的船就停在那兒等項羽上船。結果,最終還是“霸王別姬”,自殺終了。

讓周蘭芝感到可笑的是,“有些所謂的學者,言之鑿鑿:當時的項羽只有兩種選擇,被殺和自殺。還引經(jīng)據(jù)典,論證項羽就算活著也再沒有機會。歷史上的文人如此認為可以理解,因為受各方面的局限,難免帶有唯心觀點。自詡辯證唯物主義者的今人,帶著框框照搬歷史,怎么連詩人杜牧都不如?是不是在自扇耳光?不說易學成功失敗兩相依的因果關系,不提哲學中辯證關系的對立統(tǒng)一,不談需要通過多維度的視角進行審視和理解,我就想問一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人又該怎么理解和解釋這個家喻戶曉的成語,用什么樣的道理來告訴世人?”

在周蘭芝看來,項羽烏江邊自刎,這是人生的價值取向問題。如果論輸贏,劉邦幾乎輸了一輩子,屢打屢敗,但他從不覺得丟臉,敗而不餒。如果論臉面,臉面重要還是命重要?輸了一輩子的劉邦最終得到了天下,在乎臉面的項羽卻被分尸。

看看歷史和現(xiàn)實,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還少嗎?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是因為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終與魏軍同歸于盡。

要想干成點事,特別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就必須能“忍一時之氣”。就像鬼谷子所說:欲高反下。就必須要學會善于低頭、甘愿放下面子、懂得忍耐,有受挫受打擊甚至失敗的承受能力,臉皮就必須厚一些,甚至有時候就需要放下身段,需要求人時哪怕需要跪下,也絕不含糊。有時候,跪著的生活也不一定可恥,是權宜之計、是需要。就像越王勾踐,委曲求全,情愿當吳王的奴仆,妻子當婢女,低三下四,盡心盡力服侍吳王,還有什么臉面可言?

現(xiàn)實生活中,越是不把面子當回事的人,成長得越快,獲得的機會也越多。當然,相比較而言,農(nóng)村人比城市人更愛面子。其實,越窮越愛面子。

作為一位母親,在周蘭芝看來,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愛面子,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多進行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一些強一些,以免一遇到感到丟臉的事就往絕路上走,那會減少很多極端事件的發(fā)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