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

損益表的結構:公司營業(yè)額算收入,收入有直接的成本,直接的材料費、直接的銷售提成,這些都是直接成本,收入減去成本等于毛利,然后公司要發(fā)工資,接著水電費、辦公費、房租這些屬于費用,毛利減去費用等于稅前利潤,稅前利潤交掉所得稅等于稅后利潤,這是一個公司的稅后利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給大家算一筆賬,大家就知道這輩子在干什么了,假設你做一百塊錢生意減掉二十塊的直接成本,毛利是80塊錢,這毛利算很不錯了,然后還要算辦公室成本,比如減掉水電供暖費30元,那就是毛利80-30等于稅前利潤50元。

那么企業(yè)的所得稅之前是33%,現(xiàn)在已經降低,現(xiàn)在的所得稅是25%,大家算一下50塊稅前利潤的25%就是12.5元,最后50-12.5=37.5元,這個37.5元就是企業(yè)的凈利潤。

按理來講做老板的人可以把這37.5元放到自己口袋里,但其實這個錢還不是你的,如果你這個錢放在公司里面,這是公司的未分配利潤,你想把這個錢從公司賬上提到自己的口袋,這時候還要交一次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最高的一檔是45%,這有一個標準范圍,根據(jù)一個人的收入,比如員工工資有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你的收入越高要交的所得稅就越高,比如全年不超過36000元,當月工資超過5000塊按照3%交稅,如果全年工資已經超過96萬元,個人工資當月超過5000元就要交45%的個稅。

如果你以為公司賬上的錢都是自己的,結果你提到自己的口袋里,這就叫做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是違法的,因此要放到自己口袋里,還要交個稅,最后到你口袋里可能就剩17.5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我們一生在為誰打工?在為誰辛苦,為誰忙?既然如此,能花就花,能吃就吃,為什么要買豪車豪宅?反正賺的又不是你自己的,其實賺多少不是你自己的,花多少才是你的,因此那些搞金融的,他們都買豪車。

回到剛才的案例,公司有稅前利潤五十塊,然后要交12.5塊的稅收,那我現(xiàn)在直接去消費掉好了,我現(xiàn)在去買車,買了一輛車子三十塊,這時候可以抵扣三十塊的稅收,這就是世界上為什么富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富人為什么越來越有錢?因為他每一筆消費又可以再抵稅,所以他擁有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所以要消費,框架就是這樣子設計的,最怕的事情就是你把錢不花掉,然后跑到國外去,那這里面的錢就少了。

因此希望你把錢給花掉,存下來沒有用的,即使你留給你的兒子,到時候收遺產稅,也要收一大筆,至少收掉50%,你買保險以為可以避稅其實也解決不了,保險也在國家的框架里面。

因此給大家一個忠告,自己的錢跟公司的錢要分開,絕大多數(shù)人自己的錢跟公司的錢沒有分開,你看為什么很多老板分錢的時候很小氣?因為他自己的錢跟公司的錢都是合在一起的,沒辦法分開,這時候讓你給別人分錢,你就感覺是把自己口袋的錢拿來分給別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早的時候我自己創(chuàng)業(yè),投一點廣告費都好省,因為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