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大都市,同時也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城,而且上海的古城通常有護城河,且保留至今,在空中能看出輪廓。這些護城河有多大呢,面積大概有多少?我們航拍上海一眾古城,并自動測算一下面積。

【上海古城-上??h】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割華亭縣東北五鄉(xiāng)設(shè)上??h,屬松江府,沒有城郭。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因倭寇侵犯,上??h城始筑城池。

圖-上海縣城
上??h城呈橢圓狀,形似龜背,面積約2平方千米,有寬闊的護城河,可通行船只到黃浦江。縣城設(shè)城門六座,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福佑門、寶帶門、朝宗門、朝陽門、跨龍門、尚文門、儀鳳門、拱辰門、晏海門、障川門,另有水關(guān)三座。
上世紀初,拆除城墻,填平護城河,修起環(huán)城路。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上??h城的輪廓,只可惜沒有了城墻和護城河。
【嘉定古城-嘉定縣】
1217年(南宋寧宗嘉定十年),平江府(蘇州府)從昆山縣析置新縣,以年號為名,即嘉定縣。

圖-嘉定古城
嘉定縣城略呈橢圓狀,形似龜背,面積約3.1平方千米,有護城河。嘉定縣城設(shè)城門四座:晏海門(東),澄江門(南),合浦門(西),朝京門(北),另有東南西三水關(guān)。
【青浦古城-青浦縣】
746年(唐玄宗天寶五年),設(shè)青龍鎮(zhèn),屬華亭縣。1542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割華亭二鄉(xiāng)、上海三鄉(xiāng),置青浦縣,縣城在青龍鎮(zhèn),屬松江府。

圖-青浦古城
青浦縣城略呈橢圓形,面積約0.66平方千米,有護城河。
青浦據(jù)滬瀆之口,宋朝時坊市繁盛,為海舶輳集之所,號稱小杭州。
【金山古城-金山衛(wèi)】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在杭州灣北岸建衛(wèi)城,因與海中金山相對,稱金山衛(wèi)。衛(wèi)城內(nèi)設(shè)守御松江中千戶所,左、右、前、后四千戶所。

金山衛(wèi)城呈方形,面積約3.4平方千米,有護城河。衛(wèi)城設(shè)城門四座:瞻陽門(東)、鎮(zhèn)海門(南),迎仙門(西)、拱北門(北)。水關(guān)兩座,南北各一。
金山衛(wèi)城與寧波定海關(guān)同為錢塘江鎖鑰,固蘇州、松江之藩籬,堅嘉興、湖州、杭州三郡之門戶。北之沙涂,至此而盡,南之山嶼,至此而終。
【南匯古城-南匯所】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在南匯筑千戶所城,即南匯咀(嘴)守御中后千戶所,簡稱南匯所,屬金山衛(wèi)。

圖-南匯古城
南匯所城呈方形,面積約0.84平方千米,有護城河。所城設(shè)城門四座:望海門(東)、迎熏門(南)、聽潮門(西)、拱極門(北);水關(guān)兩座:靜海關(guān)(東)、通濟關(guān)(西)。
【川沙古城-川沙堡】
1557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在川沙洼八團鎮(zhèn)筑堡戍守,以備倭寇,即川沙堡城,屬金山衛(wèi)。此前三年,倭寇攻破南匯所,因此南匯所把總移駐川沙堡城。

圖-川沙古城
川沙堡城呈方形,面積約0.35平方千米,有護城河,東南西北各有一門。
【奉賢古城-青村所】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在青村鹽場(今奉城鎮(zhèn))筑城,設(shè)青村守御中前千戶所,屬金山衛(wèi)。

圖-奉賢古城
奉賢青村所城呈方形,面積0.66約平方千米,有護城河。
設(shè)陸城門四座:朝陽門(東)、鎮(zhèn)海門(南)、阜成門(西)、拱辰門(北)。
上海這些古城,明朝筑城時,主要是防范倭寇。與北方大城依山傍水的風格不同,上海沒有像樣的山,但挖護城河還是相當壯觀。我們進行面積測算,掌握了各城的面積,加深了對上海古城的認識。冷兵器時期,假如雙方糧草充足,攻城方即使有十萬兵力,也很難全部攻破。
上海除了這7座古城,還有松江府城,寶山縣城、崇明縣城等,但這些城邑的護城河和城墻的輪廓已經(jīng)不太清晰,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