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當來自中國吉林的平民張金泉和張金祿兄妹第一次踏上朝鮮土地時,才愕然發(fā)現(xiàn)——他們的父親竟然在朝鮮國內家喻戶曉。
朝鮮人民身穿節(jié)日盛裝,載歌載舞歡迎兄妹倆,并如數(shù)家珍般向兄妹倆講述首領大人(金日成)和他的中國好兄弟張蔚華之間的故事。
這一年,距張蔚華犧牲整整過了48年。不久之后,金日成會在自己的回憶錄《與世紀同行》里花大篇幅濃墨重彩的描寫自己和張蔚華之間的友誼,并且肯定了他對朝鮮人民的貢獻:“沒有張蔚華送的槍,就沒有今天的朝鮮人民軍?!?/p>
說起金日成和張蔚華的交情,還得從他們的父輩金亨稷和張萬程說起。
那是1924年年底的事,這一年,金亨稷第一次踏上中國國土。
金亨稷是平壤人,職業(yè)是醫(yī)生,而另一層身份則是朝鮮獨立運動者。
彼時朝鮮半島已為日本占據(jù)三十年、合并十四年,日本的影響力已經(jīng)滲透到半島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種高壓態(tài)勢下,大大小小的復國獨立運動均不成氣候,旋起旋滅。為了躲避日本軍警和特務的追殺迫害,這些不甘當亡國奴的朝鮮人一路向北,越過鴨綠江進入東北地區(qū)以圖恢復之計。
金亨稷走的就是這條道路。
當時的東北雖然在奉系軍閥治下,但日本人的勢力亦是極為深厚。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在金亨稷申請落戶撫松縣時,縣衙拒絕了他的請求。
在彷徨無措之際,老鄉(xiāng)向金亨稷提議:可以找撫松商會會長張萬程幫忙。
當時張萬程的老婆正在生病,換了幾波醫(yī)生都不見好轉,金亨稷主動登門問診,利用自己的平身所學,藥到病除,博得了張萬程的好感。
在張萬程的幫助下,金亨稷順利落戶撫松,并在次年將老婆孩子都接了過來,這其中就包括自己的長子金日成。
張萬程知道金亨稷干的是造日本人反的勾當,但他并不在意。
他出生在山東,在老家活不下去才循著先輩的足跡闖山東。在當時,不管是山東還是東北,都被日本人視為禁臠,張萬程在生意場上,也沒少受日本人的惡氣。
所以他不但幫金亨稷順利落戶,還為金亨稷獨特的氣質所折服,一來二去,二人竟成了朋友。
金日成和張蔚華也因著二人父輩的關系而變成朋友。

金日成比張蔚華年長一歲,或許是父親職業(yè)的緣故,十二三歲的金日成言行舉止透出遠超于年齡的成熟;張蔚華自小出身富貴,所接觸的圈子也讓他對底層了解不多,但性格熱誠,對朋友能掏心掏肺。
互補的性格下,二人在同一所學校上學,關系突飛猛進,簡直到了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地步。
1926年,金亨稷病逝。早熟的金日成自此開始繼承父親衣缽,走上了抗日復國的道路。
他在吉林毓文中學就讀期間,創(chuàng)立了“共產(chǎn)主義青年同盟”,初創(chuàng)之時就將朋友乃至家人發(fā)展進來。1928年,金日成在撫松成立了共產(chǎn)主義小組,將張蔚華也發(fā)展了進來。
作為富家子弟,士紳階級的一分子,張蔚華非常清楚金日成的信仰對他這個階級意味著什么,但他絲毫不在意,因為他對金日成絕對信任。
正如金日成回憶錄《與世紀同行》里他所說的那樣:“我當然相信你,而且堅信不疑。就算松花江水倒流,我對你的情誼也不會變的。”
1932年,金日成在安圖縣成立反日人民游擊隊,它是朝鮮人民軍最早的前身,成立的時間4月25日后來被朝鮮定為人民軍建軍節(jié)。
而這其中,也有張蔚華的功勞。

1930年,金日成剛剛確立武裝抗日的路線,急需槍支,張蔚華便籌集資金,親赴鐵嶺、四平一帶購買了12支手槍,帶回來交給金日成。
在回來的火車上,剛好碰見日本特務在逐個檢查行李,為了不暴露,張蔚華將裝有槍支的皮箱先從窗戶扔下火車,然后自己再跳車。
1931年,金日成正在籌備組建游擊隊。張蔚華整個寒假都在收集大煙,拿著大煙和當?shù)伛v軍換取槍支,一共換得20支長槍,20支短槍,然后他親自把這批槍交給了金日成。
前后兩次送槍,這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俗話說從1到100容易,從0到1最難,張蔚華的這批槍就如同雪中送炭,在金日成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就送來了啟動資金。
對于這件事,哪怕過了六十多年,金日成也感激莫名,他在回憶錄里寫道:“如果拿人作比方,人民軍就像一個剛出世的嬰兒,對這個嬰兒的出世,張蔚華給我的那幾十支槍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對我們部隊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大功,他是我們部隊的催生婆之一啊。”
九十年代初金日成在接見張蔚華的兒女時,更是鄭重說道:“沒有張蔚華送的槍,就沒有今天的朝鮮人民軍?!?/p>
1932年6月,這是游擊隊成立后二人第一次見面。
見面的地點在撫松縣十字街東邊的一個酒廠。二人找了個小酒館,沽一壺酒,點幾樣小菜,訴說著分別后的種種。
在這次會面中,張蔚華鄭重地向金日成提出一個請求:加入游擊隊。

面對張蔚華的請求,金日成高興且猶豫。
高興的是,最好的朋友在他的影響下對革命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主動提出加入自己的隊伍,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說的。
猶豫呢,也很簡單,因為張蔚華的父親張萬程是金日成一家的恩人。幫助金日成一家找到落腳處,營救被捕入獄的金日成。
事實上,如果沒有張萬程的默認,還沒當家做主的張蔚華也不可能有能力搜集那么多槍支物資支援自己。
張萬程是個具有愛國情懷的富商,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出錢出力可以,但真要讓自己的兒子真刀真槍跟日本人拼命,他也是不愿意的。
所以張萬程在張蔚華十六歲時就早早地為他說了門親事,就是想用家庭羈絆來拴住他,好讓他不要整天想著往外跑。
張萬程的用心,金日成又何嘗不知呢?但又怎敢忍心拂逆好朋友的意愿呢?
沉思良久,金日成才對張蔚華說,任何事都要有兩手準備,干革命也不是只有武裝斗爭這一條路線,我希望你繼續(xù)留在撫松搞地下工作,當我堅實的后方。
金日成希望張蔚華利用富家子弟這層身份,干個正經(jīng)營生,在撫松縣建立地下聯(lián)絡點,后來成為我黨在撫松的第一個黨支部,為游擊隊提供物資和情報支持,這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在金日成的開導勸說下,張蔚華暫時打消了加入游擊隊的念頭,他接受了金日成的建議,在撫松縣開了家“兄弟照相館”,以此為掩護,秘密向游擊隊提供情報及輸送各種物資。
就是這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會面,卻讓金日成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