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普角度來看,太陽系就像個大煎餅,行星、衛(wèi)星、小行星都繞著太陽在黃道面上轉(zhuǎn),看上去似乎只要垂直于黃道面飛行,就能快速離開太陽系,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因為黃道面并不是太陽系的邊界。

假設(shè)飛船從地球“垂直”起飛沖出黃道面,但是太陽系的邊界,直徑2光年的奧爾特云是個包裹黃道面的球體,上下和左右距離都差不多,就算飛出厚達1億公里的黃道面,離太陽系邊界的奧爾特云也還差幾萬億公里,所謂的垂直飛行只是心里安慰,實際距離一點沒縮短。

最重要的是,垂直于黃道面的飛行會受到更大的引力,因為太陽占到了太陽系總質(zhì)量的99.86%。它的引力會像根繩子一樣把飛船往回拽,地球公轉(zhuǎn)速度30公里每秒,是擺脫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的基礎(chǔ)。

垂直飛出地球后,引力大小隨距離平方減弱,飛到1億公里引力只減到原來的1/4,逃逸速度仍需20多公里每秒,旅行者一號靠著每秒17千米的速度,用了47年才飛出黃道面,這還是靠著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彈射,如果是純靠著火箭本身的動力向上飛的話,很快就會因為耗盡燃料而被太陽引力拽回來。

畢竟巨行星們都分布在黃道面上,垂直飛行連引力彈弓都利用不上了,科學家計算垂直飛行的燃料,要比正常飛行多2倍左右,不僅不省距離,而且也不省時間,完全就是毫無意義的行為。

以現(xiàn)在的技術(shù)水平來說,引力彈弓技術(shù)就是最強的助推,化學動力火箭只能把探測器送到行星附近,卻無法對它進一步加速,除非未來人類文明的技術(shù)發(fā)展到可控核聚變飛船,或者是反物質(zhì)飛船,并且目標是垂直于太陽系的系外行星時,從黃道面出發(fā)向上或者向下飛才會成為現(xiàn)實,畢竟宇宙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三維空間。

以銀河系為例子,上千億顆恒星分布在3000光年到1.2萬光年厚度的銀盤里,而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假設(shè)一個超級文明像飛出銀河系前往仙女座的話,它需要面臨的其實不是向上或者向下飛,而是和仙女座之間254萬光年的虛空。

和這254萬光年相比,向上或者向下省下來的幾萬光年意義就不怎么大了,并且垂直飛行遇到的銀心黑洞噴流也會更多,太陽系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只不過是太陽輻射和太陽風,所以說對于一個掌握了光速飛行甚至是超光速的外星文明來說,距離并不是問題,宇宙中也不存在什么必須要省時間的情況。

因為在近光速或者超光速情況下,時間的流逝速度已經(jīng)和外界不一樣了,膨脹的時間會讓外界以千萬年為變化,而飛船里的人到達目的地后,也將面臨一個千萬年后的世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