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隨著一聲槍響,一位身著解放軍軍裝的年輕男子倒在了血泊中。在其死后,行刑人員將其遺體裝進了一口早就準備好的棺木中,并安葬在石家莊郊外。
年輕男子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永遠也不會知道,就在槍響的那一刻,他最敬愛的聶榮臻將軍心痛如刀絞,正難過地掉著眼淚。

聶榮臻將軍之所以對年輕男子的死感到難過,不僅是因為男子是晉察冀有名的攝影師,還是因為男子是他的好友,而他卻親手簽下了對好友的判決書。
直到晚年,聶榮臻仍然記得與年輕男子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
那是七七事變發(fā)生后不久,一群斗志昂揚的年輕人來到了晉察冀軍區(qū)提出參軍入伍。聶榮臻剛好抽出了空余時間,便決定接見他們。

一名帶著攝像機的年輕人引起了聶榮臻的注意,他上前詢問:“你叫什么名字?”年輕人響亮地回答道:“司徒傳。”
聶榮臻滿意地點點頭,指著他胸前的相機問:“你應該拍了不少照片吧,能讓我看看嗎?”聽后,年輕人欣喜不已,忙從背包中翻出自己的作品遞給聶榮臻。
只見照片上面,日軍的飛機在天空中無情地扔著炸彈,地面上的村莊瞬間變成廢墟。僅僅通過一張照片,就能讓人感受到中國大地的滿目瘡痍,可見拍攝之人技巧之高超。

聶榮臻對這位叫司徒傳的年輕人刮目相看,當即拍著他的肩膀說:“小伙子,我批準你加入八路軍!不過,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你必須改一個名字。”
年輕人十分激動,同時大腦飛速旋轉,一個名字在他腦海中形成,之后脫口而出:“沙飛,這就是我今后的名字?!?/p>
從此,八路軍中多出了一位叫沙飛的新聞攝影記者,聶榮臻也多了一個知心朋友。

沙飛入伍后,他就以特派攝影記者的身份被聶榮臻派到了楊成武支隊進行采訪,之后他四處奔波,拍照片,辦影展,引得官兵和群眾爭相參觀,就連聶榮臻也親自到現(xiàn)場觀看。
聶榮臻高興地說:“照片形象鮮明真實,戰(zhàn)士和老鄉(xiāng)們?nèi)菀卓炊?,如果能放大,那就更好了?!闭褂[過后,聶榮臻還將照片送到了延安,讓毛主席也欣賞欣賞。
隨著沙飛的攝影工作越來越好,聶榮臻表示會全力支持。1939年,他在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創(chuàng)立了新聞攝影科,點名沙飛為科里的負責人,足見他對沙飛的重視。

而沙飛也不負聶榮臻的期望,冒著炮火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為了拍好照片,沙飛時常不顧自身安危,沖在戰(zhàn)斗的最前沿。
老攝影家高糧就曾講過這樣一段故事。
那是1939年9月的一天,高糧所在部隊正在攻打淶源的敵人。就在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沙飛來到團部,說要隨連隊進行采訪。
關鍵時刻突然來了這么一個“文化人”,高糧很不高興,認為沙飛是個累贅,會影響戰(zhàn)斗發(fā)揮。于是,他把沙飛安排給司務長,要求保證攝影師的安全。

沙飛一聽就急了:“我是來參加戰(zhàn)斗的,跟著司務長在后方怎么能完成任務呢?”高糧只好說怕他出危險,沙發(fā)更急了:“怕危險我就不來了!”
無奈,高糧只好默許沙飛跟著部隊上戰(zhàn)場,但當看到沙飛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時,高糧徹底放下了偏見。
在沙飛來之前,部隊幾次沖鋒都沒能成功,這時有一次沖鋒被敵人壓了下來。高糧和其他戰(zhàn)士商量著作戰(zhàn)方案,沙飛突然湊上前提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派一個班偷偷從左側的石碓子小溝摸上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提點讓指戰(zhàn)員們眼前一亮,便按著這個計謀行動,果真把敵人打了下去。而沙飛,就如他所說的那樣,他從不怕危險,大步流星地沖在前面,近距離拍下了這場戰(zhàn)役。
高糧后來說:“只這一次,就讓我徹底佩服了沙飛?!?/p>
為了革命,沙飛“拋妻棄子”,忍痛與心愛的妻子離了婚。好在他與妻子是真心相愛,幾年后他們又復婚??删驮谏筹w重獲家庭的溫暖時,他的身體卻一落千丈。
1948年,沙飛因長期勞累患上了肺結核,住進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為了治好他的病,聶榮臻又請了醫(yī)院最優(yōu)秀的日本醫(yī)生津澤勝為其治療。

津澤勝雖然是一個日本人,但他非常痛恨日本人的暴行,所以戰(zhàn)后他便留在了中國,想要贖清自己國家犯下的罪孽。津澤勝在治療肺結核病是一把好手,可他沒有注意到另一種病在折磨著沙飛。
悲劇就在1949年12月的一天發(fā)生了,這天上午,津澤勝像往常一樣為沙飛診治,他開了處方后轉身出門,卻被沙飛用手槍在背后開了一槍。
津澤勝頓時倒在門口,沙飛從床邊走到他跟前,對著頭部又補了致命一槍。

案發(fā)后,和平醫(yī)院當即將沙飛逮捕,押送到駐石家莊的高級步校保衛(wèi)部監(jiān)管審理。經(jīng)過審問,沙飛對自己殺人一事供認不諱,問起原因,他表示:“我住院一年多,經(jīng)常發(fā)燒、嘔血、咳嗽不止,一點兒好轉的跡象都沒有,一定是津澤勝害的,他是日本派來的特務?!?/p>
辦案人員了解到,沙飛因懷疑津澤勝居心不良,故每次津澤勝為他治病時,他總是采取緘默不語或答非所問的態(tài)度。
在病情漸漸加重的情況下,沙飛聯(lián)想到了日寇對中國的種種暴行,民族仇恨在此刻被激起,于是暗下決心,要親手殺死津澤勝,為民報仇。

沙飛的計劃成功了,但他一點兒都不覺得自己有錯,還表示可以接受對他的判決,但要經(jīng)過聶榮臻將軍的批準,他只相信聶榮臻將軍。
1950年,審訊結案后,高級步校黨委研究,一致同意判處沙飛死刑,并呈報華北軍區(qū)批準。報告很快就送到了聶榮臻手中,當看到對沙飛的判決,他心痛如麻,但還是在報告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很快,沙飛就被押往刑場執(zhí)行槍決,據(jù)執(zhí)行人員回憶,沙飛在最后一刻還在確認是否為聶榮臻將軍批準。當他看到聶榮臻將軍的親筆簽名時,沙飛沉默了,良久說了一句:“聶總的決定,我一定服從?!?/p>
沙飛就這樣長眠在了石家莊,從此世人只知其作品,不知其人。直到1985年,北京市精神病醫(yī)學鑒定小組的醫(yī)學鑒定書正式簽署,證明困擾沙飛的另一種病其實是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也可以說沙飛患上了戰(zhàn)后綜合征,槍殺津澤勝時,沙飛正處于疾病期。
得知真相的聶榮臻元帥悲痛不已,他說:“原來沙飛是被冤枉的。”
1986年,沙飛正式平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