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隨著武昌起義的槍聲傳遍全中國,大清王朝終于聽到了為他敲響的喪鐘聲。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正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一大批王孫貴族也在一瞬間成為了普通的老百姓。末代皇帝溥儀為了延續(xù)清王朝的最后一口氣,不惜對日本人奴顏婢膝,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

清王朝的殘留下來的大臣王爺們有很多都跟隨著溥儀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但是有這么一位王爺,他毅然拒絕了偽滿洲國的邀請,誓死都不投靠日本人。為了生存他甚至一度淪為街邊小販,建國以后,毛主席深感他的才華出眾,一紙聘書令他熱淚盈眶,最終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做出了杰出貢獻。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溥儀的七叔——愛新覺羅·載濤的故事。
一、出生于皇室貴族,最終成為普通百姓
1887年6月23日,森嚴莊重的醇親王府內(nèi),一聲嬰兒的啼哭打破了王府的寧靜,醇親王的第七個孩子降臨人間,興奮的醇親王為他的七子取名:愛新覺羅·載濤。

雖然載濤是第七個孩子,但是后來他的三個哥哥都在年幼時不幸夭折了,僅剩下他們四個兄弟,而他其中的一個哥哥就是后來的光緒皇帝。
出生在皇室的載濤從小就吃喝不愁,除了有用之不竭的物質(zhì)資源外,他還有學識豐富的老師教授知識。但是,載濤并沒有對四書五經(jīng)表現(xiàn)出太大的興趣,反而他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可是因為太過年幼,父親一般只會抱著他在馬上兜幾圈。然而就是這簡單的溜達,在載濤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愛馬的種子。
有父親陪伴的日子總是快樂且短暫的,但是這種短暫的快樂在他4歲的那年永遠的消失了。父親去世了,年幼的載濤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只是被父親抱著騎馬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
醇親王的去世并沒有改變這個顯赫的家族,他的后代們憑借著先天的血緣優(yōu)勢,官運亨通、平步青云,沒有人意識到這個王朝已經(jīng)在崩塌的邊緣。
1908年,載濤的侄子溥儀繼承皇位,作為皇叔的他并不看重自己的爵位,反而熱衷于研究馬匹。為了滿足自己的這一興趣,他還特意遠渡重洋,進入法國的索米騎兵學校深造。

在這里,載濤將自己對馬匹熱情發(fā)揮到了極致,成為了不可多得的馬匹專家。無論是什么馬,他只需一眼就能輕松地辨別,而且還懂得馬匹的改良技術(shù)。
就在載濤還沉醉于馬匹的研究之時,內(nèi)憂外患的清王朝在一瞬之間轟然倒塌。
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載濤也像其他的皇室成員一樣,成為了普通的公民。
雖然王爺?shù)纳矸輿]有了,可是載濤的生活質(zhì)量并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畢竟還有“清室家用補助”。但是王朝的崩塌讓他清楚地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如今已經(jīng)是如履薄冰,一步踏錯就很有可能陷入深淵。
于是,載濤對所有政治活動一律回絕,只是閑時會去賽賽馬,與此同時,他也擁有了新的愛好,那就是騎自行車。
就這樣,載濤又悠閑地度過了12年,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在紫禁城安然做著小皇帝的溥儀和他后宮的女人們被一齊地趕出,當初說好的“清室家用補助”也戛然而止。

很顯然,這個結(jié)果是載濤沒有預(yù)料到的,這么多年他根本沒有攢下多少結(jié)余。無可奈何的載濤只好將他住了多年的王府給賣了,另尋了一個比較小的住處。住慣了高宅大院的家人們,當然不喜歡這簡陋的新住處。
但是,載濤卻對他們說:“這宅子好啊,我這正打算做大隱隱于市的高人,相當合適。”
從此,載濤就在這個新住宅里過起了隱居的日子。
二、三拒高官厚祿,寧死不屈從日本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載濤想做一個大隱隱于市的高人,而偏偏總有人想來請他出山。
第一個來請他做官的,就是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
張作霖跟載濤一樣,也是個愛馬之人。1924年,他來到北京,聽說載濤的賽馬技術(shù)在京師也是出了名的,于是就有心跟他比試比試。本來張作霖以為,載濤的賽馬技術(shù)再好,也不過是個落魄王爺,馬肯定比不上他千里挑一的好馬??墒菦]想到,載濤這場比試卻讓不可一世的“東北王”威風掃地,輕而易舉地以大幅度的領(lǐng)先獲勝。

這場比試令張作霖對載濤刮目相看,當場邀請載濤參加晚宴,載濤欣然答應(yīng)。雖然有人認為張作霖在賽馬場丟了面子,很有可能給載濤擺下了鴻門宴,勸說載濤不要去。但是到了晚宴的時間,載濤依然如約而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霸道的張作霖這次非但沒有為難載濤,還在晚宴上跟載濤稱兄道弟,并且盛情邀請他出山做官。
酒過三巡,張作霖拍著胸脯對載濤說:“兄弟你只要肯到我的麾下,以后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p>
這樣的條件,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那是求神拜佛都得不到的福氣,可是對于載濤來說,卻也不過是過眼云煙而已。從小成長在皇室的他什么樣的榮華沒有享過,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張作霖所承諾的誘人條件也不過就是一時之樂,又怎么會長久?已經(jīng)看淡了名利的載灃,最終婉言謝絕了張作霖的好意。
果不其然,張作霖沒過幾年就被日本人炸死在火車上,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更是令張作霖苦心經(jīng)營的東北盡入日寇之手。
在東三省淪陷之后,不甘心失去皇位的溥儀又做起了皇帝的美夢,竟然在日本人的把持下,做起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當時,有不少皇族舊室跟隨著溥儀加入了當漢奸的陣營。溥儀自然也不會忘記自己的七叔,當時就寫了一封信給載濤,勸他像其他皇室一樣去投奔他。
載濤看信之后,怒火中燒,當即回信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溥儀。他在信中說道:“我寧死也不會做亡國奴!”
1934年,日本人再次向載濤發(fā)出邀請,希望他可以前往偽滿洲國做官。滿腔怒火的載濤再次回絕了他們,并且在家中痛罵日本人!他怒吼道:“我就算餓死,也不會去做賣國賊!”
日本人見沒有辦法,就派出了載濤的好友王揖唐前往載濤家中作為說客。當時由于日本的勢力越來越大,載濤有非常多的親朋好友給日本人當了漢奸。他雖然對此嗤之以鼻,但是也無可奈何。

王揖唐一到載濤家中,就直奔主題,說道:“濤貝勒,你為何放著自己的一身才干隱居于此,這不是浪費才華嗎?”
載濤卻擺了擺手說:“什么貝勒?什么才華?我只是一介百姓而已?!?/p>
王揖唐接著說:“你為何要這樣貶低自己呢?你可是軍政界的名流啊!要不你出山來幫幫兄弟我呀?”
載濤明白,王揖唐這是想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啊,如果答應(yīng)了幫他,不就也成了漢奸了嗎?
載濤笑了笑說:“老兄啊!你看到我院子里的自行車了嗎?我呀,只能騎騎自行車,可沒有坐小轎車的命??!”
王揖唐看著院子里十幾輛自行車,苦笑道:“你怎么有這么多自行車?要開自行車行??!”這件事,也只要就此作罷。
載濤家中擺滿了自行車,他當然不會是為了開自行車行,而只是單純的喜歡騎自行車。自從搬到小宅子里住下,載濤就賽馬也是越來越少去了,而騎自行車變成了賽馬的替代品。
他到底有多喜歡自行車呢?他家里無論是誰,親人也好,傭人也好,只要想學自行車,他就教,而且還給買,為的就是出去時有人陪伴。他的這個愛好一直延續(xù)到了79歲,因為年紀太大家人放心不下,就不讓他騎了。
三、艱難時期,載濤為討生活當起了小販
在三次拒絕了當官的邀請之后,國內(nèi)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動蕩,沒有高官厚祿,載濤自然生活也越來越艱難。到最困難的幾年,家里甚至連一碗玉米面都吃不上。沒有辦法的載灃只好將他以前的那些舊衣服都拿出來賣了,維持生計。
于是,在北平的德勝門,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個氣質(zhì)優(yōu)雅的小販在那里叫賣衣服,這個人就是載濤。他每次去擺攤的時候,旁邊的小販看見了,也會開玩笑地對他說:“呦~七爺,您又來了~”載濤也不跟他們計較,照樣笑盈盈地跟他們打招呼。
載濤因為人緣廣,他的生意也做得很好。做生意的時間一長,載濤一個人就忙不開了,于是他就想著叫上妻子來幫忙。這習慣了在家里當福晉的妻子哪抹得開面,堂堂皇室居然上街賣衣服這就已經(jīng)夠跌面子的了,現(xiàn)在還要叫上妻子一起,那哪行呀?
于是,載濤就非常耐心地開導(dǎo)她。畢竟現(xiàn)在清朝早亡了,哪還有什么皇室???自己都是平民老百姓,不做生意,難道等著餓死嗎?面子哪有命重要。終于,妻子答應(yīng)了跟他一起上街賣衣服。
就這樣,夫妻倆一起在街上賣了一年多的衣服,終于迎來了北平解放的日子。
四、毛主席親自聘請,載濤終于出山做官
1950年6月,載濤受邀參加首屆全國政協(xié)的第二次會議,會議上周總理請大家都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可就讓載濤犯了難,畢竟這么多年自己一直都在家里深居簡出,也不懂什么國家建設(shè),突然讓他拿出個提案,他有點不知所措。
李濟深等人見載濤愁眉苦臉,就去詢問他是否遇上了什么難事?等到載濤將自己的煩惱一說,李濟深哈哈大笑說:“這有什么難的?你懂什么就寫什么嘛!你不是對馬匹很有研究嗎?就寫這個!”
聽了李濟深的一番話,載濤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提交了一份“擬請改良馬種,以利軍用”的提案。
載濤的這個提案寫得非常專業(yè),正是當時的軍隊所需要的。新中國剛成立時,軍隊在馬匹管理、配種上都缺乏經(jīng)驗,而當時軍馬又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這個提案受到了周總理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1950年8月10日,一紙“聘書”被送到了載濤的手上,這是一份由毛主席親自簽署的委任狀,任命載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顧問。
收到這充滿榮耀的“聘書”,載濤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當即決定這次自己要出山“做官”了!
五、北京馬政局籌建完成,及時為朝鮮戰(zhàn)爭輸送了大量軍馬
1950年9月24日,天氣格外的晴朗,雖然已經(jīng)到了秋分時節(jié),但是太陽還是曬得人冒汗。載濤今天吃過午飯之后,全然不顧毒辣的太陽,拉上妻子就興沖沖地趕往了炮兵司令部臨時招待所——天有旅店。剛走到門口就碰上了剛被調(diào)來北京與他搭檔的鄭新潮。

鄭新潮剛把他們迎進門,載濤便自我介紹說:“我是載濤,這是我的夫人金笑蘭?!?/p>
鄭新潮忙不迭地說:“我叫鄭新潮,從東北牡丹江軍馬場來,我正要給您去匯報工作,沒想到,您自己就來了?!?/p>
載濤笑著說:“你初來北京不熟悉,我找你方便?!?/p>
原來,早在1947年2月,毛主席就親自批準讓東北民主聯(lián)軍建立軍馬基地,馴養(yǎng)軍馬,供給全國戰(zhàn)爭需要,而鄭新潮就是主要負責人。如今,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兩個軍馬場、三十六個軍馬配種站,共繁殖種馬2500多匹,為炮兵輸送軍馬36000多匹,還為部隊聯(lián)系購買軍馬25000多匹,為炮兵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這次來北京,就是來跟載濤合作,共同籌建北京馬政局的?;I建馬政局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著,雖然其中也遇上了不少困難,但最終還是籌建完成。
1950年11月,剛剛成立沒過久的馬政局就接到了非常重要的任務(wù)。隨著朝鮮戰(zhàn)事越發(fā)焦灼,前線急需軍馬,中央軍委決定從購買兩萬五千匹軍馬運往朝鮮。朱老總親自打電話給載濤,叫他第二天去商量相馬事宜,載濤趕緊找到鄭新潮。二人一起連夜擬定出了一個相馬方案。
為了方便完成對軍馬的征集工作,中央軍委決定立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馬政局,于是剛剛成立不久的北京馬政局又換上了新牌子。
為了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軍馬,載濤和鄭新潮親自前往東北、內(nèi)蒙古、新疆等地相馬、購馬。最終,通過不懈地努力,他們完成了兩萬五千匹馬的任務(wù),為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六、安度晚年
載濤幾乎將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軍馬事業(yè),年邁的他退休之后,告別了軍馬,又過起了每天騎自行車的悠閑日子,一直騎到了79歲。
80歲以后,載濤的身體逐漸衰老,他的兒孫們都非常孝順,經(jīng)常陪伴在他左右。尤其是在彌留之際,孩子們時時刻刻守護在載濤的身邊,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70年9月2日,載濤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