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暮鼓聲中,幽深的城隍廟內(nèi)檀香繚繞?!短细袘酚性疲?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生死陰陽,自有定數(shù)。

"陰司二十四司,各掌一方。城隍尊神統(tǒng)轄一方陰陽,執(zhí)掌生死簿、善惡簿、輪回簿,無一遺漏。"白發(fā)蒼蒼的老廟祝對前來拜祭的信眾低聲講解著。

殿前,一位面容憔悴的李氏跪在神像前,淚水滑落:"城隍尊神在上,小女子叩拜。

先父先母仙逝半載,音訊全無?!囤ち謫枌?jīng)》有云:'親魂系血緣,當有感應'??蔀楹挝胰找蛊砼危瑓s不見他們托夢而來?"

老廟祝緩步走來,手持桃木拂塵,輕輕拂去神案上的灰塵:"李姑娘,《玉歷寶鈔》記載:'魂歸何處,實乃前定,非關世情厚薄'。唐代李泌曾言:'陰陽雖隔,往來有時'。你父母魂歸何處,自有定數(shù)。"

廟中燭火突然劇烈搖曳,神龕上方一縷青煙盤旋。老廟祝目光凝重:"城隍尊神降臨了。姑娘當知,亡者魂歸各處,并非不想來見你,而是天律所限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氏二十有七,丈夫周員外常年在外經(jīng)商,三月前父母雙亡,天降橫禍,染病而去,前后不過七日。"黃泉路上無老少,閻王殿前唯公道",李氏自此獨守寒窯,日日哭祭,以致形容憔悴,眼眶深陷。

"《冥報記》有言:'魂有所歸,各安其位'。姑娘日日哭泣,恐傷陰德。"老廟祝左手持拂塵,右手捧《玉歷寶鈔》,緩步走進李氏。

本是深秋,城隍廟內(nèi)卻寒氣逼人。李氏搓了搓冰冷的手指:"老先生,我聽聞隔壁村張員外死后,連續(xù)三日托夢給兒子,囑咐身后事;李舉人亡母常在月圓之夜歸家,坐在老藤椅上看孫輩嬉戲。為何我爹娘去了這許久,竟連個影子都不見?"

老廟祝將手中經(jīng)書放在案上,長嘆一聲:"五百年前,東岳大帝曾頒《酆都玄典》,其中'生死簿'一卷記載:'亡魂歸處,各有定數(shù),非由己愿'。姑娘可知道,自古亡魂去向有定數(shù)。"

"什么定數(shù)?"李氏急問。

一旁默默燒香的青衣道人忽然開口:"《太上三尸中經(jīng)》言:'人有三魂七魄,死后各歸其所'。亡者三魂,一歸天堂,一歸墓地,一魂隨業(yè)力轉(zhuǎn)世輪回。是以俗語有'頭七'之說,因那時魂魄尚未徹底分離。"

李氏驚訝看向道人:"這位道長何時到的?"

老廟祝行禮道:"這位是青城山下來的清微道長,精通陰陽生死之理。"

此時,殿外陰風大作,吹得經(jīng)幡獵獵作響。神龕上的城隍神像微微震動,燭火搖曳間,似有眼光閃爍。老廟祝見狀,連忙跪下:"城隍爺顯靈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氏與青衣道人亦跪伏在地。廟中忽然回蕩起一個威嚴中帶著慈悲的聲音:"人無百年不死之身,佛無千年不朽之殿。生死乃天地常理,何須悲傷過度?"

李氏顫聲道:"城隍尊神在上,小女子叩拜。只是思親心切,日夜難安。不知父母在陰間可好?為何不曾托夢于我?"

城隍神聲音回蕩:"《靈棺經(jīng)》云:'人死氣絕,游魂歸藏,尸解受煉,功滿上仙。'亡魂去向,一則看生前功過,二則看陰間判詞,三則看轉(zhuǎn)世輪回,四則看牽掛執(zhí)念。"

青衣道人補充道:"城隍尊神所言極是?!妒幙苤尽分杏涊d,宋朝忠臣岳飛死后,因一腔赤膽忠心,魂歸昆侖,得享香火。顯然,亡魂去向與生前品行密切相關。"

城隍神道:"仙人九品,鬼亦九等。善者升天為上三品,惡者入獄為下三品,常人留在陰間為中三品。"

李氏急問:"那我爹娘屬于哪一品?他們?yōu)楹尾荒芡袎艚o我?"

殿角忽然傳來一陣鈴聲,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位灰衣老者緩步而來,手持判官筆,腰佩陰陽印。老廟祝驚呼:"陰陽司馬大人!"

陰陽司馬捋須而立:"李氏,你且聽我一言。托夢一事,非同小可,需跨越三重關隘。第一重,陰魂是否有足夠的元氣;第二重,陽世親人是否具備感應之力;第三重,陰陽兩界是否允許交通。如隔江呼喚,需聲大耳聰風靜,缺一不可。"

青衣道人點頭:"《冥祥記》中記載:柳毅傳書,因得龍女相助,方能穿越陰陽;目蓮救母,因佛力加持,得入地府。尋常亡魂,如何有此能力?"

城隍神道:"再者,魂歸何處,亦決定能否托夢。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各有界限。有些界限,嚴如鐵壁;有些界限,薄如蟬翼。視亡魂所處位置,能否穿越而定。"

"《靈寶度人經(jīng)》云:'上品受生天堂道,中品神游名山水,下品沉淪地獄中'。"陰陽司馬踱步道,"天堂地府,各有關隘。地府十八層,每層設有十二禁制;天堂九重天,每重設有七道玄關。亡靈要穿越而出,難如登天。"

李氏皺眉:"可我聽聞有些作惡多端之人死后,卻能托夢給親人,這又是為何?"

城隍神肅然道:"《太平廣記》載:唐朝張巡將軍戰(zhàn)死后,因忠魂不散,曾托夢于李泌,言明國事。此乃陰司特許,為警世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陰陽司馬補充道:"還有一種情況,便是業(yè)力未定之人,死后三日內(nèi)魂魄游離,尚未被陰司勾引,故可短暫入夢。一旦過了頭七,便難再見。"

李氏想起什么:"那我二舅死后,家中雞犬不寧,門窗自開,莫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