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有句老話:"泉州人砌廟,惠安匠點睛。"惠安石雕揚名六百年,靠的是三把鏨刀打天下——"鏨活人"的絕技、"鏨鬼神"的靈氣、"鏨天地"的氣魄。

一鏨入魂的"肉身記憶"最是難得?;莅步橙司?聽石"絕活,鋼鏨敲擊不同石紋能辨出暗裂。老師傅雕佛像衣褶時,手腕轉(zhuǎn)幅永遠(yuǎn)控制在七分,這個角度能讓青石自然迸出"蠶絲紋"。泉州開元寺那尊歷經(jīng)七次地震的飛天樂伎,飄帶弧度至今保持毫米級誤差,靠的就是這種刻進(jìn)骨頭的手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神工刻度"藏著佛道玄機(jī)。惠安匠人必背《營造法式》《魯班經(jīng)》,雕

最絕的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代惠安匠人更玩轉(zhuǎn)"石頭上繡花"。晉江某宗祠定制的鏤空龍柱,整根青石被掏成三百六十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石環(huán);廈門會展中心的"海絲"主題浮雕,用五色壽山石碎片拼出浪花漸變效果。這些浸透茶油香的青石雕件,早跟著"一帶一路"漂洋過海,成了比茶葉更硬核的東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