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我可能沒有勇氣再看下去了,"方梅的聲音在顫抖,她抬頭望向對面的警官,眼中盈滿淚水,"這真的是他最后留給我的東西嗎?"
警官輕輕點頭,目光中既有同情又有疑惑:"方教授在視頻里提到了一些事情,我們需要您的協(xié)助來理解這一切。您準備好繼續(xù)了嗎?"
方梅深吸一口氣,看了一眼嬰兒床上熟睡的兩個孩子,她的手指緩緩移向了鍵盤:"讓我們面對吧,這是他希望我看到的。"
01
謝遠山教授的七十歲生日宴會在他家的客廳里舉行,窗外的梧桐樹葉被秋風吹得沙沙作響。
這位中國哲學系的老教授穿著一件簡潔得體的深藍色中山裝,面容祥和,白發(fā)梳理得一絲不茍。
他站在客廳中央,目光溫暖地望著圍坐在沙發(fā)上的幾位老友和學生。

"七十年啊,彈指一揮間。"謝遠山感慨道,"從前看著別人過古稀,如今輪到自己了。"
他的妻子方梅在廚房里端出了一個精致的壽桃蛋糕,上面點綴著七十根蠟燭,在暖黃的燈光下閃閃發(fā)光。
方梅今年六十八歲,是市中心醫(yī)院兒科的主任醫(yī)師,雖已退休兩年,但仍常被醫(yī)院請去會診疑難病例。
她身材瘦削,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眼睛明亮有神,笑起來時眼角的細紋如同扇面般展開,透著歲月積淀的溫柔。
"希望各位不要嫌棄我們這個簡樸的聚會。"方梅將蛋糕放在桌上,微笑著說,"今天有個特別的消息想和大家分享。"
在場的人都好奇地看著這對結婚四十二年的夫妻。方梅站在丈夫身邊,輕輕握住了他的手。
"我和遠山決定,要一個孩子。"方梅的聲音平靜而堅定。
客廳里頓時安靜下來,幾位老友面面相覷,不確定自己是否聽錯了。
"你是說,收養(yǎng)一個?"謝遠山的學生、現(xiàn)任哲學系主任的陳明試探性地問道。
謝遠山微笑著搖了搖頭:"不是收養(yǎng)。
我們找到了一家正規(guī)的生殖中心,決定通過人工授精和代孕的方式,要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孩子。"
"可是...你們的年齡..."另一位老友欲言又止。
"我們知道風險。"方梅接過話頭,目光堅定,"作為醫(yī)生,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高齡養(yǎng)育孩子的挑戰(zhàn)。但這是我們深思熟慮后的決定。"
謝遠山輕輕補充道:"人生如逆旅,我行過許多路、爬過許多山,唯獨沒有體驗過為人父的感覺。在生命的盡頭,我不想留下這個遺憾。"
方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位理想的卵子捐贈者,她是遠山的一位研究生,聰明、健康,最重要的是,她理解我們的心情。代孕媽媽也已經確定,各項檢查都很順利。"
在場的人聽完這番話,從最初的震驚變成了理解和支持。他們紛紛舉杯,祝福這對老夫妻的新選擇。
接下來的日子,謝遠山和方梅沉浸在期待新生命的喜悅中。
他們把家里的一間書房改造成了兒童房,墻壁刷成了淡藍色,掛上了可愛的動物圖案。
謝遠山甚至親自跑遍了全市的家具店,挑選了一張精致的嬰兒床和一個搖籃。
"你說,孩子會像誰呢?"一天晚上,方梅靠在丈夫肩頭,輕聲問道。
謝遠山笑著回答:"不管像誰,只要健康就好。不過,我希望孩子能有你的眼睛,那么明亮、那么溫柔。"
方梅輕輕拍了拍丈夫的手:"我卻希望孩子有你的性格,平和、堅定,遇事不慌不忙。"
四個月后,他們接到了生殖中心的電話,代孕媽媽的B超檢查顯示,是龍鳳胎。這個消息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謝家蕩起了層層漣漪。
"龍鳳胎!"方梅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遠山,我們有福氣了!"
謝遠山則顯得有些擔憂:"兩個孩子...我們能照顧好嗎?"
方梅堅定地握住了丈夫的手:"我們可以的。再說,還有我的妹妹,她說過會來幫忙的。"
謝遠山的目光變得柔軟:"你說得對,我們一起努力。"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謝遠山頻繁往返于家和生殖中心之間,每次B超檢查他都堅持親自到場。
他甚至重新開始去學校上課,向學生們分享他即將為人父的喜悅。
"曾經我以為,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謝遠山在一次課后對著幾位學生感慨道,"現(xiàn)在我才明白,能夠把生命延續(xù)下去,或許才是每個人最基本、也最神圣的愿望。"
有學生問他:"謝教授,您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有些人選擇不要孩子,也很幸福啊。"
謝遠山笑著回答:"你說得對。每個人的選擇都應該得到尊重。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我而言,在這個年紀能有機會迎接新生命,是一種意外的恩賜。"

生活似乎變得充實而美好,每一天都被期待和準備所填滿。
謝遠山開始研讀各種育兒書籍,方梅則根據(jù)自己的醫(yī)學知識,為孩子們設計了詳細的營養(yǎng)和護理計劃。
在親友們看來,這對老夫妻仿佛回到了年輕時代,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彩。
但是,只有謝遠山自己知道,在深夜無人的時刻,當他獨自站在窗前,望著城市的燈火時,心中泛起的那一絲不安和憂慮。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方梅,他曾經在某個深夜里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站在高樓的邊緣,背后是兩個啼哭的嬰兒,而前方是無盡的黑暗。
他從夢中驚醒,滿身冷汗,卻不知該如何解讀這個夢境。
02
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后,代孕媽媽終于順利分娩。
那是一個晴朗的春日,當醫(yī)院的電話鈴響起時,謝遠山的手幾乎抓不穩(wěn)聽筒。
方梅在一旁緊張地望著丈夫,從他逐漸舒展的眉頭和泛紅的眼眶中,她讀出了好消息。
"生了?都好嗎?"方梅急切地問道。
謝遠山點點頭,聲音有些哽咽:"都很好,一男一女,正如B超檢查的結果。
男孩五斤八兩,女孩五斤二兩。"
方梅瞬間紅了眼眶,緊緊抱住了丈夫。
幾十年的醫(yī)生生涯,她見證過無數(shù)新生命的到來,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母親。
當天下午,他們便匆匆趕到醫(yī)院。
在嬰兒室外,透過玻璃窗,他們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孩子。兩個小嬰兒安靜地躺在保溫箱里,皮膚紅潤,五官精致得如同瓷娃娃。
"看,女兒的眼睛多像你,"謝遠山輕聲說道,"即使閉著,也能看出那柔和的輪廓。"
方梅則注視著兒子:"兒子的鼻子和嘴巴,簡直是你的翻版。"
他們給孩子取名為謝知和謝行,取自"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希望孩子們能夠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成為品行端正、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三天后,當所有手續(xù)辦妥,他們終于把孩子接回了家。
謝遠山小心翼翼地抱著女兒,仿佛捧著一件稀世珍寶,一路上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驚擾了熟睡中的小生命。
方梅則抱著兒子,臉上洋溢著慈愛的笑容。
家中早已準備好了一切,溫暖的嬰兒房,柔軟的搖籃,各種尺寸的衣物和尿布。方梅的妹妹方菊也從外地趕來,準備幫忙照顧孩子一段時間。
"姐,這孩子們真漂亮,"方菊撫摸著小謝知的臉頰,感嘆道,"你們有福氣了。"
方梅點點頭,眼中滿是幸福:"是啊,等了一輩子,終于等到了。"
謝遠山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幕,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
他當然很幸福,但同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壓力和擔憂也悄但是生。
他清楚地知道,以他和方梅的年齡,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或許有限。
這種想法常常在深夜里襲來,讓他輾轉難眠。
盡管如此,謝遠山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育兒的工作中。
他主動承擔了夜間照料的任務,每當孩子們夜里啼哭,他都會立刻起床,輕聲哼唱著搖籃曲,直到孩子們再次入睡。
方梅有時會被丈夫的舉動感動得淚流滿面,她知道,這個七旬老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彌補時間可能帶來的遺憾。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謝家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
謝遠山重新開始去學校上課,每次課后,他都會迫不及待地趕回家,看看孩子們是否有什么新變化。
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從有了孩子,謝教授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他常常引用育兒經驗來解釋哲學概念,使深奧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
"你們知道嗎,看著一個嬰兒成長,或許比讀任何哲學著作都更能理解生命的意義,"謝遠山在一次講課中感慨道,"當我看到兒子第一次對我笑時,我感覺自己終于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謝遠山心中的不安感卻與日俱增。
有一次,當他獨自照顧孩子時,女兒突然高燒不退,他手忙腳亂地聯(lián)系醫(yī)生,等方梅急匆匆趕回家時,他已經焦慮得滿頭大汗。
"我是不是太老了,照顧不好他們?"那晚,當孩子們都睡了,謝遠山坐在床邊,低聲問妻子。
方梅握住丈夫的手:"別這么想。任何年齡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是,我們一起面對。"
謝遠山點點頭,但眼中的憂慮并未散去。他開始頻繁地做那個站在高樓邊緣的夢,每次醒來都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
當龍鳳胎滿半歲時,謝家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派對,邀請了親朋好友來慶祝。
派對上,謝遠山穿著整潔的西裝,抱著兒子,向客人們展示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他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但熟悉他的人能夠察覺到,那笑容下隱藏著一絲疲憊和憂慮。
派對接近尾聲時,謝遠山站在陽臺上,望著遠處的城市夜景,思緒萬千。方梅走過來,輕輕搭上他的肩膀:"在想什么?"
謝遠山回過神來,勉強一笑:"沒什么,只是在想,我們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方梅靠在丈夫肩頭:"會是很好的人,因為他們有你這樣的父親。"
謝遠山沒有回答,只是輕輕握住了妻子的手,仿佛要從中獲取一些力量和勇氣。
那天晚上,當所有客人都離開,孩子們也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謝遠山獨自坐在書房里,打開了電腦。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停留了片刻,最終決定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些記錄,最終成為了那35G視頻文件的開始。
03
那是一個普通的周三上午,方梅出門去菜市場采購,臨行前叮囑謝遠山照顧好孩子。
謝遠山正在客廳里逗弄著九個月大的雙胞胎,笑聲和歡鬧聲充滿了整個房間。
"我很快就回來,"方梅在門口說道,"你記得給行行沖奶粉,知知剛吃過。"
謝遠山點點頭:"放心吧,我都記著呢。你去吧,不用著急。"
方梅離開后,謝遠山繼續(xù)和孩子們玩耍。
小謝行咿咿呀呀地爬來爬去,謝知則安靜地坐在地毯上,專注地擺弄著一個彩色的積木。
謝遠山看著這兩個小生命,眼中充滿了愛意和一絲他人無法察覺的痛苦。
他輕輕撫摸著兒子的頭發(fā),輕聲說道:"爸爸愛你們,永遠都愛你們。"
隨后,他把兩個孩子放在嬰兒床上,確保他們安全后,走進了書房。
他打開電腦,錄制了最后一段視頻,然后小心地關上書房門,回到了客廳。
他再次檢查了孩子們,給謝行沖了奶粉,喂他喝完。
然后,他拿出手機,發(fā)了一條信息給方梅:"我愛你,一直都愛你。"
放下手機,謝遠山走向陽臺。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陽光明媚,春風和煦。他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這美好的一切都銘記在心,然后,他翻過欄桿,縱身躍下。
當方梅提著菜回到家時,樓下已經圍滿了人,警笛聲刺耳地響著。

她的心一沉,手中的菜袋掉在地上,橙子和蘋果骨碌碌地滾了一地。
她撥開人群,看到了躺在地上的丈夫,那一刻,世界仿佛在她眼前崩塌。
"不可能...他不可能......"方梅跪倒在丈夫身邊,淚水模糊了她的視線。
警方很快趕到現(xiàn)場,初步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性。
當警官詢問謝遠山是否有輕生的傾向時,方梅堅決地搖頭:"不可能,他絕對不會自殺。他那么愛孩子,怎么可能丟下他們?"
謝遠山的學生陳明接到消息后立刻趕來,他同樣無法相信自己敬愛的導師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謝教授一直是個樂觀向上的人,"他對警方說,"即使面對挫折,他也總是能夠看到希望。"
警方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調取了小區(qū)的監(jiān)控錄像,發(fā)現(xiàn)謝遠山在事發(fā)當天確實是獨自在家照顧孩子,而方梅的確如她所說的那樣出門買菜。
視頻顯示,謝遠山在喂完孩子后,靜靜地走向陽臺,然后毫無掙扎地跳下,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異常。
調查組還檢查了謝遠山的通話記錄和銀行流水,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可疑之處。唯一引起注意的是,在死亡前的一周,謝遠山曾連續(xù)三次撥打一個已經注銷的陌生號碼,但無人接聽。
隨著調查的深入,謝遠山的死亡被初步認定為自殺。
這個結論讓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感到難以接受,尤其是方梅,她拒絕簽署任何確認自殺的文件。
"我了解我丈夫,"她對警官說,"我們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他不是那種會輕言放棄的人。一定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警官同情地看著這位失去丈夫的老婦人,輕聲說道:"方女士,我們會繼續(xù)調查的?,F(xiàn)在,您需要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們。"
方梅感激地點點頭,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她必須找出丈夫選擇離開的真正原因。
在謝遠山的葬禮后,方梅開始在家中搜尋任何可能的線索。她翻遍了丈夫的書籍、筆記本和文件,希望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一天晚上,當孩子們都睡了,方梅再次走進丈夫的書房。
這個房間保持著謝遠山生前的樣子,書桌上的文件整齊地擺放著,墻上掛著他喜愛的字畫。方梅坐在丈夫的椅子上,輕輕撫摸著桌面,仿佛能感受到丈夫的存在。
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了桌角的一張便條上。上面只有一行字:"密碼是孩子們的生日。"
方梅的心跳加速,她打開了丈夫的電腦,輸入了"0712"——謝知和謝行出生的日期。電腦解鎖了,桌面上只有一個文件夾,名為"真相"。
雙手顫抖著,方梅點開了文件夾。
里面是一系列視頻文件和一封電子郵件。
郵件的主題很簡單:"給我親愛的妻子"。
方梅點開郵件,內容只有短短的幾行字:"梅,當你看到這封郵件時,我已經不在了。我希望你知道,我做出這個決定,并非因為不愛你或孩子們,而是因為我太愛你們了。

真相不能被埋沒,請看完這些視頻,你會明白的。永遠愛你的遠山。"
方梅的淚水模糊了視線,她擦了擦眼睛,點開了第一個視頻文件。
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丈夫的面孔,他看起來疲憊而蒼老,眼睛下方有深深的黑眼圈,但目光依然堅定。
"梅,如果你正在看這段視頻,那么我已經不在了,"謝遠山的聲音從揚聲器中傳出,"我要告訴你一些事情,一些我不得不隱瞞的事情..."
方梅一整晚都坐在那里,一個接一個地觀看著視頻。
隨著視頻的播放,她的表情從震驚到痛苦,再到一種深深的理解和悲傷。
天亮時,她拿起電話,撥通了警方的號碼。
"我需要見你們一面,"她對接電話的警官說,"關于我丈夫的死,我找到了一些東西。"
兩個小時后,負責調查的劉警官來到了謝家。方梅將他帶到書房,打開了電腦。
"這是我丈夫留下的,"她說,"請您看完再做判斷。"
劉警官點點頭,開始觀看視頻。
隨著視頻的播放,他的表情越來越嚴肅,到最后一段時,他不禁驚呼出聲:"天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