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9年8月3日,新京報報道,安徽一名村民在村子附近的小溪里徒手抓山螞拐,被民警逮了個正著。

民警在街道群眾的舉報之后,就前往了村子外的小溪附近,將抓山螞拐的人現場抓獲,在現場還有很多這人用來抓山螞拐的工具,頭燈、蛇皮袋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后民警將他抓的山螞拐扣押,經過清點,一共有56只,而根據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50只以上的就是重大案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村民抓的山螞拐究竟是什么動物呢?為什么抓它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山螞拐·】——?

“山螞拐”是這種動物的土名,它還有一個人們比較熟悉的俗名叫做“石雞”,說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能猜出來這山螞拐究竟是什么動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的學名叫做棘胸蛙,是一種蛙類,個頭比較大,體長十二三厘米,它們最顯著的特征是雄性蛙的胸部和上臂具有棘狀突起,尤其在繁殖季節(jié)更加明顯,這些棘刺有助于雄蛙在交配時更好地抓住雌蛙,從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皮膚光滑或略具顆粒狀,呈現黃綠色、棕綠色或暗褐色,并帶有不規(guī)則的斑點,以適應環(huán)境進行偽裝。

胸蛙的趾端具有吸盤,利于攀爬潮濕的巖石或植物,此外,該蛙的鼓膜明顯,且叫聲尖銳,在夜間尤其活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棘胸蛙動作敏捷、四肢發(fā)達,且具有較強的跳躍能力,一次彈跳的距離可達1米,因此想要徒手抓它們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人們在長期與棘胸蛙相處的過程中也總結出了一套專門針對它們的抓捕方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棘胸蛙依賴溪流生活,通常不會遠離水源,這使得它們的活動范圍相對固定,當人們熟悉其棲息地后,便能在溪流邊特定的位置尋找并捕捉它們。

棘胸蛙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則多藏匿于巖縫、落葉層或溪流邊的濕潤石頭下,夜晚光線較暗,人們用手電筒照射時,棘胸蛙容易被燈光晃暈,反應變慢,從而給人提供了徒手抓捕的機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棘胸蛙因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被視為美味佳肴,受到市場的追捧,因此,捕撈者將其大量捕獲,供應餐飲市場和藥材市場,導致野生種群壓力劇增。

人們的捕捉給棘胸蛙的野生種群帶來了很大的威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在威脅著它們的生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們的繁殖能力不弱,繁殖季節(jié)集中在5到9月份,懷卵量可以達到300到2800枚,卵在適宜的水溫中一段時間即可孵化,四五個月就能完成變態(tài)。

如果小蝌蚪出生較晚,那么完成變態(tài)的時間就會推遲到明年的五六月份,幼蛙在陸地上成長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參與到繁殖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它們雖然繁殖能力不弱,卻也因為棲息地破壞等原因,野生種群數量下降嚴重。

棘胸蛙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的山區(qū),通常生活在海拔500至1500米之間的山地溪流、瀑布周圍和潮濕森林地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們喜歡清澈、流速較快、含氧量豐富的水體,并常棲息于溪流旁的巖石、枯木或落葉層中,總體來說分布范圍是比較廣泛的。

然而森林砍伐、水利工程建設、農田開發(fā)等人類活動破壞了棘胸蛙的生存環(huán)境,使其棲息地縮小,種群數量下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工業(yè)廢水、農藥、生活污水等污染溪流,降低水質,也使棘胸蛙的繁殖和生存受到嚴重影響。

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棘胸蛙逐漸成為了易危物種,它還被列為了我國的三有動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百蛙之王·】——?

棘胸蛙在我國的野生種群數量也有所減少,此前還被多個省份列為了保護動物,安徽這名村民在山溪中捕捉棘胸蛙也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他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根據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非法狩獵50只以上的陸生野生動物就是重大案件,但由于這名村民自身患有疾病的原因,警方也依據相關的法律對他作出了處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名村民捕捉的56只棘胸蛙也都被帶到了野外進行放生。

棘胸蛙還有“百蛙之王”的稱號,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被認為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材。

它的肉質鮮嫩,口感細膩,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同時具有滋補作用,因此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年來,棘胸蛙因其市場需求旺盛、市場價格較高,被大量人工養(yǎng)殖,成為山區(qū)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使其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致富蛙”。

2025年2月11日,中國新聞網報道,在福建省南平市的興田鎮(zhèn),當地的村民靠著養(yǎng)殖棘胸蛙找到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們利用生態(tài)林的水來養(yǎng)殖,棘胸蛙的品質非常高,根據當地養(yǎng)殖戶的預估,在2025年底銷售額可以達到將近300萬元,為當地的村民增收。

人工養(yǎng)殖的棘胸蛙供不應求,其市場價格較高,每公斤售價可達百元以上,養(yǎng)殖戶通過科學管理能獲得較高經濟效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多地方政府鼓勵人工養(yǎng)殖,提供技術指導、政策支持及資金補貼,幫助農民發(fā)展棘胸蛙產業(yè)。

棘胸蛙從曾經的野生物種,逐漸成為市場熱捧的經濟動物,其人工養(yǎng)殖帶動了農村經濟發(fā)展,被譽為“致富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在開發(fā)利用的同時,野生種群面臨的生存壓力不容忽視,保護其棲息地、減少污染、控制捕撈也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野生棘胸蛙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保護其種群可避免生態(tài)鏈斷裂,維持溪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有在保證野生種群穩(wěn)定的前提下,人工養(yǎng)殖才能長期發(fā)展,避免因過度開發(fā)導致資源枯竭。

參考:

新京報《村民上山徒手抓了56只棘胸蛙 被逮個正著》,2019-8-3
中國新聞網《福建武夷山青年鄒木清讓棘胸蛙變“致富蛙” 帶動村集體增收》,20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