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2名勇士,你們在哪里,在哪里呀!”每當講到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時,楊成武將軍的情緒總是十分激動,說著說著就情不自禁地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在整個長征歷程中,尤其是長征初期,可以說每一次戰(zhàn)役都是兇險萬分,很多戰(zhàn)士最后都成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留下姓名就犧牲在了戰(zhàn)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直到建國以后,國家和人民為了追念這些烈士,曾多次專門展開過調查,但由于當時戰(zhàn)場情況復雜慘烈,時間又過去了很久,這項工作進行的始終不是很順利。

而與此同時,一位紅軍連長也隨同他的名字一起,被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中。

一直到1990年,“云宗連”——這個并不被人熟知的名字,才因為一位老人的探訪,慢慢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被人們所熟知。

01書香世家,器宇不凡人

1990年,劉向三因為機緣巧合來到河南鹿邑考察水利工作。建國后,劉向三曾擔任過國家水利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的職務。作為云宗連當年的戰(zhàn)友,即便已經到了81歲高齡,劉向三夜從未忘記他的老戰(zhàn)友。

劉向三和云宗連相識于馮玉祥的部隊,一直到云宗連犧牲前,始終以兄弟相稱,來往密切。云宗連犧牲之后,他從未停止尋找云宗連的家人,但始終沒有進展,直到這次才終于有所收獲。

隨著云宗連的家庭住址和信息被確定,云宗連烈士被那段被塵封了62年的英雄往事也終于為世人所知。

云宗連,1903年出生于河南周口鹿邑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但是,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參軍人不太一樣,云宗連可以說是出身書香世家,家境也比較殷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云宗連的爺爺是清朝的秀才,父親更是文武兼?zhèn)?,在這種成長環(huán)境下,云宗連從小就受到濃厚的文化熏陶。不僅如此,他還在父親那里習得武術,從小練得一身好功夫。

可以說,云宗連不僅腦袋聰明,從小還非常古道熱腸,正義感爆棚,小小年紀就成了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孩子王”。

在當時,哪怕是在村里,人和人在一起也不是平等的,恃強凌弱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如果看到身邊有人遭遇不公,云宗連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弱者打抱不平。

有一次,云宗連得知同伴受到一個財主兒子的無端欺辱,二話不說就帶著人去了地主家里,讓對方道歉給個說法,讓人意外的是,一開始還盛氣凌人的財主兒子,在那之后果真收斂了很多。

說起來,云宗連真正接觸革命是在1921年。那時的云宗連還不到20歲,正是青春熱血,意氣風發(fā)的時候,可彼時的中華大地卻因內憂外患飽受欺凌,可以說是風雨飄搖。

對于這一切,云宗連全部看在眼里,也更加激發(fā)了他內心深處深沉的愛國救民愿望。

就這樣,云宗連在這種心情的感召下,于1921年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很快便以出色的能力很快一路上升到連長的職務,在部隊里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云宗連當時的成就,傳回村里也是能讓人高看一眼的存在。但是,云宗連這一走就是好幾年,家里見他一面都十分困難,更別提讓他盡快成家立業(yè),傳宗接代了。

無奈之下,父親為了讓兒子能盡快成家,只好謊稱自己得了重病,傳消息讓云宗連盡快回家,和一個叫王月英的姑娘結婚,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樁心愿。

父命難違,云宗連只好請假回家??山Y婚第三天,云宗連就收到了部隊讓他馬上歸隊的命令。

云宗連臨行那天,王月英一路將丈夫送到了村頭。

面對新婚不久的妻子,云宗連把自己的一張照片送到她的手里,這樣一來,自己不在的時候,這張照片也能給對方留個念想??僧敃r的兩人都不曾想到,此次一別,竟是永訣。

一想到馬上就要分別,王月英哭的十分厲害,她沒有說很多話,只是眼神堅定,泣不成聲地對丈夫說了一句話:“我等你回來。”

02沙場淬煉,飛奪瀘定橋

離家沒多久,馮玉祥與蔣介石發(fā)生了中原大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最終以馮玉祥失敗告終。戰(zhàn)敗后,云宗連率先舉起了反蔣倒蔣的旗幟,并在后來參加了歷史上著名的寧都起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云宗連所在的部隊被收編,并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云宗連本人因為過去的出色表現也被吸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fā)光。此后,云宗連接連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的行動,因為表現卓越被授予“三等紅星”勛章,這對他來說是不小的榮譽。

除了在戰(zhàn)斗中出類拔萃的表現之外,云宗連還是部隊中少有的文化水平較高的人,這在當時的紅軍隊伍中十分難能可貴,是個“香餑餑”。

果然,沒多久,時任中央“彭楊” 步兵學校校長的陳賡就發(fā)現了這個人才,并決定調云宗連到瑞金步兵學校擔任教官兼任連長的職務。

就這樣,一直到長征以前,云宗連始終在陳賡任團長的干部團當連長??呻m然名為連長,待遇參考的卻是團級干部待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5年5月底,在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中,云宗連不幸壯烈犧牲,犧牲時只有32歲。

當時,蔣介石軍隊為了阻止紅軍渡過大渡河,下令將瀘定橋上的橋板拆的只剩下幾根冷冰冰的鐵索,懸掛在大渡河奔涌的激流之上,并進行大規(guī)模的火力封鎖。

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劉伯承司令員當機立斷,馬上組織起22名突擊隊員展開鋪橋行動。

就這樣,戰(zhàn)士們在敵人的戰(zhàn)火阻力下頑強前進,陳賡的干部團在這次作戰(zhàn)中被調了上去,掩護那些一邊在鐵索上鋪門板,一面匍匐著身子射擊前進的戰(zhàn)士,沖在最前沿的干部團連長云宗連就犧牲在了這次行動中。

在那次戰(zhàn)斗中,紅軍隊伍中有很多人犧牲。很多母親因此失去了兒子,很多妻子因此失去了丈夫,很多孩子因此失去了父親。

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由于信息的閉塞,他們卻對萬里之遙親人的生死全都一無所知,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云宗連的家人也是如此。

原來,云宗連當年離家后,王月英生下了一個女兒。當時的王月英不過也還是個青澀少女,丈夫走后,他滿懷憧憬地期待著有朝一日丈夫凱旋而歸,夫妻雙雙把家還。

可她怎么哪里想得到,丈夫當年那一走,兩個人就再也沒有了以后。靠著分家時得到的幾畝薄地,王月英一個人磕磕絆絆把女兒撫養(yǎng)長大。

03青山忠骨,烈士得安眠

丈夫走后,陪伴在王月英身邊的,就只有云宗連離開時留給自己的那張照片。

白日里,王月英忙著干活,可到了夜夜深人靜的時候,情緒總是不自覺奔涌而來,然后自己一個人偷偷流淚,因為思念丈夫的緣故,她常常在沒有丈夫音訊的年歲里,任憑眼淚一遍又一遍哭濕了枕頭……

就這樣,時間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王月英也在對丈夫的思念中熬過了一年又一年。一眨眼,就是60年,王月英也老了。

期間,也有人給王月英說媒,勸她趁年輕重新找個人改嫁,這樣她和女兒的生活也能好過點,可不管別人怎么勸說,王月英只有一句話:“他還會回來接我的?!?/p>

一直到1990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劉向三來到了河南鹿邑,他此次是以淮河水利委員會組織的淮河流域考察團成員的身份而來。

此行中,81歲的劉向三仍然沒有忘記他的老戰(zhàn)友。聽說云宗連犧牲的消息時,很少流淚的劉向三掉下了眼淚,下定決心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幫戰(zhàn)友照顧他的家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建國后,劉向三便一直打聽云宗連家里的情況,直到這次才尋到一絲蛛絲馬跡。

工作之余,劉向三親自來到鹿邑,終于調查到了云宗連確切的家庭住址,以及他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情況,他激動壞了。

了解過情況后,劉向三馬上指示鹿邑縣政府,請他們立即為云宗連同志寫一份申請“革命烈士”的報告,并對其家人進行照顧。

隨后,劉向三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黃火青和袁血卒,這兩位都云宗連過去的首長,都掛心著云宗連的事情。對于那些犧牲在革命年代的戰(zhàn)友,他們始終記在心里,牽掛著他們的家人。

很快,劉向三的努力得到了回應。

1992年11月19日,民政部向云宗連的家屬頒發(fā)了“革命烈士證明書”,以紀念他為革命做出的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檢察院院長的的黃火青,在得知云宗連的情況后,也親筆寫信給當地政府的主管部門:務必要按照國務院的相關規(guī)定,認真落實處理烈士家屬的相關事宜。

青山埋忠骨,烈士當安眠。

正如劉向三個人編著的《往事得回憶》一書中寫的那樣:“提到云宗連同志,很多人都知道他,在行軍路上,他高高的個子,健壯的身影,總是替身體弱或年齡小的同志背槍支、拿東西。他常說,革命大家庭相互幫助是應該的?!?/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