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蕭峰自戕死在了雁門關(guān),這一部洋洋灑灑、跌宕起伏的《天龍八部》也就此落下了劇終的帷幕。

不過對于一些武俠迷來說還是意猶未盡,很想知道蕭峰死后,段譽、虛竹又遭遇了哪些風波變故,畢竟段譽、虛竹正值當打之年,而《天龍八部》又能與《射雕英雄傳》遙相呼應。

筆者為何用了一個“遙相呼應”,而不是“首尾呼應”。原來《天龍八部》以真實的北宋作為故事背景,而《射雕英雄傳》則以南宋作為藍圖,由于差距了近百年的時間,因此筆者用了個“遙”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到這里,是不是更加費解?金庸為何不續(xù)寫《天龍八部》,講述段譽、虛竹的后續(xù)故事,以此將《天龍八部》和《射雕英雄傳》做到無縫銜接?

其實,你若搞懂了后世涌現(xiàn)了哪位大魔頭,就會明白為何沒有《天龍八部II》。

一、金庸的武俠世界觀

眾所周知,金庸總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認真看過金庸全集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金庸的武俠小說看似虛無縹緲,實則讓人信以為真,只因這15部著作大多都沿用了真實的歷史事件。

加之書中涌現(xiàn)了大量的歷史人物,他們在金庸巧妙地安排之下與江湖高手發(fā)生了激烈碰撞。在這種亦假亦真的相互輝映之下,金庸的武俠著作自然頗有史詩感。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還將筆下的江湖人物在不同的著作里串聯(lián)在一起。

好比在《鹿鼎記》里,金庸借著澄觀和尚的一句話如此說道:“古人說道,武功到了絕頂,那便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聽說前朝有位獨孤求敗大俠,又有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當世無敵。難道……難道……”

你看,就是這么一句話,就將《鹿鼎記》《神雕俠侶》《笑傲江湖》融為一體。

更別提在新修版《射雕英雄傳》里,金庸還這樣寫道: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后經(jīng)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等于說,蕭峰、段譽、虛竹客觀存在于射雕時代,不過金庸為何會讓天龍三兄弟先后銷聲匿跡?

二、天龍三兄弟的銷聲匿跡

天龍三兄弟是蕭峰、段譽、虛竹。

蕭峰為了化解遼宋兩國的戰(zhàn)事自盡死在了雁門關(guān)。

至于段譽,他在蕭峰死后,帶著一群美女返回了大理,就此成了大理的一國之君。由于段譽日理萬機,他哪里還管得了中土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因此,段譽也算是退出了武林。

否則段譽的歷史原型是段和譽,活到了公元1176年,在1170年王重陽去世后才駕鶴西去。

再看虛竹,他得了逍遙三老的內(nèi)力,又學會了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生死符等神功。更讓無數(shù)讀者心馳神往的是,虛竹上了縹緲峰之后,在梅蘭竹菊的帶領(lǐng)下鉆入了靈鷲宮的密室,不斷參悟石壁上的神秘圖案。

原文寫道,虛竹只是照著圖案練了一會,就感覺身子輕飄飄的,只是差了一點什么這才沒有凌虛欲起。

一個“凌虛欲起”,表明虛竹差一點邁入了玄幻修仙境界。只要虛竹繼續(xù)修煉下去,他活個幾百歲完全沒有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的確,無崖子只是練成了北冥神功就能活到90多歲依舊滿頭黑發(fā),而天山童姥則仗著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做到了童顏童身。

只要虛竹不散功,以他體內(nèi)流動的近三百年的內(nèi)功,他活到射雕時代簡直易如反掌。

可在新修版《射雕英雄傳》里,金庸讓黃蓉不斷提及蕭峰、段譽、虛竹,但為何見不到段譽、虛竹的身影,以至于偌大的靈鷲宮也在后世江湖里杳無音信?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蕭峰死后,段譽、虛竹紛紛退出了江湖。尤其是虛竹,他的激流勇退直接導致了靈鷲宮的轟然倒塌。

這樣一來,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不過,一定要用武俠故事的方式去講述,誰又能逼得段譽、虛竹退出中原?此人正是突然涌現(xiàn)的一位魔頭。

三、一位魔頭

在天龍的末尾,金庸給段譽一個“震古爍今”的評語,給虛竹一個“無往而不利”的評價。

隨著蕭峰自盡、掃地僧圓寂,段譽、虛竹無疑是天龍時代的頂流高手。那又是哪位魔頭能讓段譽、虛竹聯(lián)手也抵擋不???

答案很簡單,此人便是宋帝趙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煦真實存在于金庸的筆下,尤其是當趙煦聽聞遼國退兵時,他更是犒賞三軍。

書中是這么寫的,鎮(zhèn)守雁門關(guān)指揮使張將軍修下捷表,快馬送到汴梁,說道親率部下將士,血戰(zhàn)數(shù)日,力敵遼軍十余萬,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眾將士用命,格斃遼國統(tǒng)軍元帥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shù)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趙煦得表大喜,傳旨關(guān)邊,犒賞三軍,自宰相以至樞密使、指揮使以下,均各加官晉爵。趙煦自覺英明神武,遠邁太祖、太宗,連日賜宴朝臣,宮中與后妃歡慶。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注意看趙煦對蕭峰的評價,他竟說蕭峰是“遼國統(tǒng)軍元帥”,被眾將士“格斃”。

可見在趙煦眼中,蕭峰自然是一個契丹敵人,而和蕭峰稱兄道弟的段譽、虛竹,到了趙煦眼中尤為如何?自然是同伙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趙煦是真實存在于歷史長河中的人物,怎么能被段譽、虛竹聯(lián)手所殺?段譽、虛竹甚至只能躲避趙煦的追殺,最后紛紛退隱。

這樣一來,段譽最后為何避位為僧、虛竹最后為何離開靈鷲宮,都能得到一個較好的解釋。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