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同往常一樣在查看群眾與朋友的來信,在閱讀到其中的一封時,毛主席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

這封信的主人叫吳啟瑞,與毛主席素昧平生,而她寫信的目的卻是想請求毛主席幫一個忙。

毛主席在一番感慨過后,提筆寫下了一封回信,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此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啟瑞到底是誰?她所求的是什么事?毛主席又為何爽快地答應幫忙呢?

毛主席的恩師王立庵

早在36年前,也就是1914年,毛主席還在學生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就讀。

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上課的日子里,毛主席不僅學習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更是確立了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奮斗終生的偉大志向。

在教導毛主席的老師中,有一位老師對毛主席的影響頗為深遠,他就是王立庵。

年少時的毛主席對中國文學的興趣異常濃厚,再加上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導致毛主席的國文水平遠超一般同學,在整個學校里都非常有名。

但是,對語文的興趣也讓毛主席沒有精力學好數(shù)學,于是便有了一個典型的特點:偏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對于數(shù)學可以說是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這讓他的數(shù)學成績在班級里排在末尾,而王立庵正是毛主席的數(shù)學老師。

王立庵為人謙和有禮,非常愛才,他對毛主席這個學生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哭笑不得。

一方面,王立庵非常欣賞這個酷愛讀書的學生;另一方面,他又氣憤于毛主席經(jīng)常曠課,還經(jīng)常在數(shù)學課上看《昭明文選》。

但是,王立庵卻并沒有說毛主席,更沒有對毛主席棄之不管。

在一個星期天,王立庵特地將毛主席叫到了自己家里,對他說:“潤之,我今天叫你來就是想跟你談一談學習方面的事。我知道你喜歡學習,特別是文學與哲學,那為什么不花一點時間用到數(shù)學上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想到毛主席如此回答道:“王先生,我的確更喜歡社會科學,因為在當今時代,想要拯救中國,只能用哲學、教育學和歷史學來改造中國人的思想。而其他的學科,沒有這方面的作用!”

王立庵在聽了毛主席的話后大為驚訝,他此時才終于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么不學數(shù)學,也終于了解到了這個孩子的志向竟然如此遠大。

王立庵又對毛主席教導說:“你說的是沒錯,但是現(xiàn)在我們國家這么落后,被別人欺負,還是因為我們的科技不夠發(fā)達,其他國家都進行了工業(yè)革命,而我們的生產(chǎn)力還是很落后,怎么和別人比呢?!?/p>

聽完王立庵的話,毛主席覺得很有道理,同時也認識到了學習數(shù)學也是很有必要的。

1915年暑假,毛主席留校學習,他每天都會去王立庵先生那里補習數(shù)學,后來王立庵干脆將毛主席接到了自己家里寄宿,一心一意地輔導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中,王立庵得到了毛主席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重。

因為王立庵不僅是數(shù)學教員,同時古文、書法甚至醫(yī)道的水平都非常高,再加上對毛主席的特別照顧,這讓毛主席在精神和感情上都受到了王立庵的影響。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和王立庵的兒子王人路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王人路親切地稱呼毛主席為“毛大哥”。

在后來的日子里,王立庵還會刻意將毛主席不及格的數(shù)學試卷批改成“及格”,以此來鼓勵毛主席,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文史哲學。

由于毛主席的年少傲骨,這讓他多次差點被學校開除,而王立庵,每次都會出來維護毛主席,為他說好話,這才讓毛主席能繼續(xù)留在第一師范學校學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0年7月,王立庵又資助資金短缺的毛主席500元來籌辦文化書社,點點滴滴,都被毛主席記在了心里。

吳啟瑞對毛主席的請求

毛主席輕嘆了一口氣,將思緒拉回了現(xiàn)實,他叮囑工作人員將信盡快寄給吳啟瑞。

原來,吳啟瑞是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員,而她的丈夫正是王立庵的兒子王人路。

王人路患有腦溢血,在1948年病逝于上海。

在彌留之際,他曾對吳啟瑞說:“以后你遇到困難,可以去找毛大哥,他與我關系非常好,跟我父親更是師生之情?!?/strong>

要知道,毛主席從來不會因為私人關系對別人特殊照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此時此刻,恩師的家人有了困難,自己于情于理也不能不聞不問,并且吳啟瑞要他幫的忙也在可考量的范圍之內(nèi)。

于是毛主席給吳啟瑞回信道:“啟瑞先生,五月來信收到,請持此信與當?shù)剡m當機關的負責人聯(lián)系?!?/strong>

信中又表達了自己對此事的關心以及對孩子們的問候。

吳啟瑞請求毛主席幫忙的事正是讓自己的小女兒心月、小兒子心豐和心支加入蘇南區(qū)干部子女班。

吳啟瑞與王人路是同事,他們相知相愛,并且有了8個孩子。王人路早在1919年,就在上海中華書局擔任了一名美術(shù)編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在國共內(nèi)戰(zhàn)的時候,王人路由于立場問題備受排擠,所以生活也變得緊張窘迫起來,最終染病去世。

而吳啟瑞則擔負起了撫養(yǎng)八個孩子的家庭責任,這對于一個戰(zhàn)亂年代的女性來說,無疑是步步維艱。

吳啟瑞憑借自己的文化知識,來到了無錫師范附小當了一名教師。

但是她每月的工資只有47元,八個孩子要撫養(yǎng),其中還有三個營養(yǎng)不良,注射了卡介苗,身體堪憂,這一切都讓吳啟瑞深感心力交瘁。

無錫解放后,有一天,吳啟瑞無意中翻看到了毛主席青年時代的文獻,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公公王立庵竟然是毛主席學生時代的數(shù)學老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讓吳啟瑞回憶起了丈夫臨終前的話,走投無路的吳啟瑞仿佛看到了一絲光明。

但是寫這封信時,吳啟瑞也是十分糾結(jié)的,一方面是這封信能否寄到毛主席手中還是未知數(shù)。

另一方面,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毛主席作為人民的領導,肯定是日理萬機的,此時來麻煩他,自己多少有點忐忑不安。

但是轉(zhuǎn)念想到自己的孩子,吳啟瑞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

作為一個文化人,吳啟瑞還是非常有素養(yǎng)的,她對這封信斟酌了很久,每一個字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才寫上去。

1950年5月22日,吳啟瑞寫完了這封信,這封信也成功地送到了毛主席的手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信的開頭,吳啟瑞介紹了自己和丈夫的身份,并且特地說明了王人路是王立庵的二兒子。

隨后,她又如實寫出了自己生活的困難,仿佛隔著紙張,也能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悲傷。

在信的最后,吳啟瑞請求毛主席幫助安頓自己的三個孩子,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

毛主席一字字地看完了信件,認真地在某些地方用毛筆畫了標記,并在信的最后進行了批注,告知吳啟瑞是8個孩子的母親,請求讓孩子加入蘇南區(qū)干部子女班,隨后將信批轉(zhuǎn)給了時任中共蘇南區(qū)黨委書記的陳丕顯。

陳丕顯在收到信后,非常重視,在與蘇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等人討論,最終決定將吳啟瑞的三個孩子安排在吳啟瑞所在的無錫師范附小免費就讀,并且會在每學期開始時,給予吳啟瑞一筆資金資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沒有進入蘇南區(qū)干部子女班,但是吳啟瑞的生活還是因此得到了極為明顯改善,她的孩子也更方便照看了。

從此,吳啟瑞的生活開始慢慢好轉(zhuǎn),變得穩(wěn)定下來。

毛主席再一次幫助

十年的時間轉(zhuǎn)眼就過去了,此時的吳啟瑞已經(jīng)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她的孩子們也都終于長大了。

十年的時間,吳啟瑞一直對毛主席幫助自己的恩情念念不忘,每次回想起,都會心生感激之情。

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她在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毛主席一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0年,毛主席來到上海視察,見到了陳丕顯,向他主動問起了吳啟瑞的事。

在了解到吳啟瑞生活情況后,毛主席放心地點了點頭,隨后毛主席說道:“去將吳女士接到上海來,我想見見她。”十年來,毛主席一直都沒忘記掛念吳啟瑞。

陳丕顯立馬通知了無錫統(tǒng)戰(zhàn)部,無錫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徐中孚在接到這一通知后,冒著雨去到吳啟瑞家。

吳啟瑞得到消息后自然驚喜萬分,坐著專車趕往上海。

1960年6月26日下午,毛主席特地在錦江飯店接見了吳啟瑞,吳啟瑞與毛主席會面后,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還是毛主席主動與吳啟瑞握手打招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提到了恩師王立庵,感慨道:“1927年,人路兄弟的繼母來到武漢時,我才知道立庵先生已經(jīng)去世一年了,如果立庵先生還在世的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93歲高齡了?!?/strong>

吳啟瑞點了點頭,想起了往事,也是一陣傷心,泫然欲泣,毛主席又悉心安慰了幾句。

隨后,毛主席又問起了吳啟瑞的8個孩子。

吳啟瑞當然驕傲地向毛主席一個個地介紹,可能是太過激動,少說了一個。

毛主席問到:“我不是有8個侄子侄女嗎?還有一個呢?”

吳啟瑞笑了笑,跟毛主席解釋那個孩子現(xiàn)在正在師范學校教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聽到后笑了笑,說道:“我與你們家可是世交啊,王立庵先生是老師,現(xiàn)在他的兒媳孫女都是老師,一家人都是老師,這是好事啊!”

兩人一談就是一個多小時,這時候吳啟瑞一再請求毛主席去休息,毛主席則笑著擺了擺手,說到:“我們?nèi)ピ鹤永锕湎掳??!比缓笈贤庖伦吡顺鋈ァ?/p>

工作人員搬來了兩把椅子,兩人在院子里坐了下來,聊了一會后,兩人又拍下了珍貴的合影。

在分別之時,毛主席叮囑道:“吳老師,你多保重,請代我向孩子們問好。”

吳啟瑞又向毛主席表達了感激之情,然后不舍地告別離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0年7月19號,吳啟瑞向毛主席寄送了一封書信,信中多是感激與問候之語,而7月19號,正是十年前,毛主席給吳啟瑞回信的那一天。

一個多月后,吳啟瑞再次收到了毛主席的來信,原來是毛主席告知吳啟瑞,已經(jīng)將《毛澤東選集》和兩張兩人的合影寄了過去。

吳啟瑞收到照片后,自然覺得十分有意義,視若珍寶,將照片小心地收藏了起來。

1961年一月底,在新春佳節(jié)將來的時候,毛主席又囑咐自己的秘書將自己的1000元稿費寄給吳啟瑞,讓她不用歸還,并且寫了一封問候信,祝福吳啟瑞新春快樂。

那時候的1000元,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而吳啟瑞一家生活清苦,最小的孩子王心支又患有疾病,這1000元無異于雪中送炭,幫助吳啟瑞渡過了難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的吳啟瑞由于表現(xiàn)出色,被增補為無錫市政協(xié)委員,她的孩子們也都有了自己的未來,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令人羨慕的家庭。

1976年9月9號,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逝世,得知這個消息,吳啟瑞哭成了淚人。

毛主席不忘恩情,對她一家人不斷扶持,幫助她走出了人生的最低谷,兩人還成為了能說話的朋友,這怎么能不讓吳啟瑞銘記終生。

毛主席曾對兒子毛岸英教導道,“放下架子,不要搞特殊?!?/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都是毛主席自己的行事準則,他從不表現(xiàn)得高高在上,也從不答應“走后門”的事。

毛主席重情重義,他的舉動為人稱贊,既幫助了吳啟瑞,也沒有違背自己的準則,他和吳啟瑞的故事,無疑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