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唐朝年間,著名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故事。
一位富商因邪淫之事,短短三月內(nèi)便家財散盡,妻離子散。正當他準備投河自盡時,遇到一位得道高僧,傳授他一個神奇的方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后不久,這位富商不僅重整家業(yè),更是財運亨通,成為長安城首富。
《佛說善生經(jīng)》有云:"邪淫之人,必遭五報:一者橫禍臨身,二者家道中落,三者眷屬分離,四者惡名遠揚,五者墮入地獄。"
古德經(jīng)中所載,邪淫之事最易損福折壽。不過,高僧大德們也曾指出,只要掌握正確方法,不僅能化解惡報,更能轉(zhuǎn)禍為福。
這個能化解邪淫惡報,甚至能廣招財運的秘訣,在佛門中流傳千年,鮮為人知。直到貞觀年間的一個春日,長安城中,一位老僧的出現(xiàn),揭開了這個塵封已久的秘密...
大唐貞觀年間,長安城中住著一位名叫王明遠的年輕商人。他經(jīng)營著一家綢緞莊,生意紅火,日進斗金。
家財萬貫的他在長安城中也算小有名氣,常有媒人登門說親,但他一直獨身未娶,私下卻沉迷聲色犬馬。
春日的一個清晨,晨鐘的余音還在空中回蕩,街道兩旁的楊柳隨風輕擺。東市已經(jīng)開始熱鬧起來,販夫走卒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王明遠的綢緞莊"廣源號"早已開門迎客,幾名伙計正在整理新到的湖州貢緞。店內(nèi)陳設講究,各色綾羅綢緞按品類陳列,精致的木柜上還擺著幾盆蘭花,顯得雅致非凡。
王明遠坐在紅木案幾后清點賬目,看著賬本上一串串的數(shù)字,嘴角微微上揚。去年他靠著幾筆大生意,財運亨通,收入幾乎翻了一倍。正當他得意之時,一位文士模樣的年輕人急匆匆地推門而入。
"掌柜的,我要一匹上等湖州貢緞。"年輕人面帶焦急之色。
王明遠抬頭一看,認出這是城南禮部侍郎家的小公子李元。他起身笑著相迎:"李公子大駕光臨,蓬蓽生輝啊!"
李元四下張望了一下,壓低聲音說:"掌柜的,我聽說你這有一種特別的湖州貢緞,據(jù)說連宮里的娘娘都喜歡,可是真的?"
王明遠眼珠一轉(zhuǎn),意味深長地笑道:"公子果然消息靈通。這可是我托人從江南帶來的秘制貢緞,顏色鮮艷,觸感細膩,尋常人家可買不到。"說著從柜子里取出一匹天藍色的綢緞,在陽光下泛著細密的珠光。
李元愛不釋手地撫摸著綢緞:"果然是好東西!掌柜的,這匹緞子我要了。對了..."他猶豫了一下,"還請掌柜的替我保密。"
王明遠心領神會地笑道:"公子放心,做生意講究的就是一個'信'字。"待李元付錢離去后,他輕蔑地笑了笑。這位李公子表面上一本正經(jīng),實則也是個好色之徒,這緞子八成是送給哪家的小娘子。
正在這時,一陣檀香飄來,店門被輕輕推開。一位身著灰色僧袍的老僧緩步而入。他面容慈祥,雙目炯炯有神,一串檀香木佛珠在他枯瘦的手指間輕輕搖動。
老僧的面容蒼古,皺紋如山澗溪流,但精神矍鑠,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超然氣度。他對王明遠說:"施主,貧僧是五臺山普照寺的明心和尚。適逢路過貴店,想向施主化緣一件綢緞,為寺中佛像縫制新衣。"
王明遠抬頭打量了老僧一眼,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在他看來,這些出家人不過是寄生蟲罷了。
不過他轉(zhuǎn)念一想,施舍一匹布料也是積德,說不定能保佑生意興隆,便堆起笑容說:"大師莫要叫我施主,我這個人不信佛,平日里只知道賺錢享樂。不過看在大師一片誠心的份上,這綢緞就當我送給大師了。"說著讓伙計取來一匹上等綢緞。
明心和尚接過綢緞,從容地說:"施主雖不信佛,但行善之心尚存,實為難得。只是老僧觀施主面相,恐有一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師此話怎講?"王明遠好奇地問。
明心和尚嘆了口氣:"施主近來可曾做過什么虧心事?"
王明遠神色一凜,隨即強作鎮(zhèn)定:"小本生意,童叟無欺,不曾做過什么虧心事。"
明心和尚輕輕搖頭:"非也。老僧觀施主面相,眉心發(fā)黑,眼下帶煞,恐有血光之災。且面帶戾氣,怕是做了什么違背道德之事。"
王明遠聽得心中一驚,手中的算盤"啪"的一聲掉在地上。他想起前幾日,自己確實做了一件虧心事。他暗中勾引了隔壁綢緞莊掌柜的小妾,還為此送了一塊價值連城的湖州貢緞。
看到王明遠的反應,明心和尚繼續(xù)說:"施主可知,在《地藏經(jīng)》中有云:'若有眾生,邪淫不凈,當墮地獄,受無量苦。'"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射入店內(nèi),明心和尚的身影在墻上投下一道修長的倩影。店內(nèi)的檀香裊裊升起,與晨光交織,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心和尚緩緩從寬大的袖中取出一卷泛黃的經(jīng)書,用蒼老但清晰的聲音繼續(xù)說道:
"《佛說善生經(jīng)》中也說:'邪淫之人,必遭五報:一者家道中落,二者橫禍臨身,三者眷屬分離,四者惡名遠揚,五者死入地獄。'"
王明遠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大師明察秋毫,小人確實做了錯事。不知可有化解之法?"
正當明心和尚要開口時,店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腳步聲、怒罵聲由遠及近,越來越大。伙計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向門外張望。
只見一群人簇擁著一位身著錦袍的中年男子沖進店來。那人正是隔壁綢緞莊的掌柜李福全,他的臉漲得通紅,雙眼噴火,身后跟著十幾個手持棍棒的伙計。
王明遠見狀,心中咯噔一下。他早就聽說李福全的小妾趙氏生得貌美如花,便起了歪心思。這些日子借著談生意的機會,沒少去李家獻殷勤。
前幾日趁李福全出城辦貨,他更是乘虛而入,以一塊價值連城的湖州貢緞收買了趙氏的丫鬟,終于得償所愿。沒想到事情這么快就敗露了。
李福全怒氣沖沖地指著王明遠:"王明遠,你這個無恥之徒!枉我一直把你當朋友,你竟然背地里勾引我的小妾!今天我非要讓你血債血償不可!"
他一揮手,身后的伙計們舉起棍棒就要上前。店內(nèi)的客人嚇得四散奔逃,綢緞鋪里頓時亂作一團。幾個伙計見勢不妙,也躲到了柜臺后面。砰的一聲,一個花瓶被打翻在地,碎片四處飛濺。
王明遠面如土色,連連后退:"李掌柜,這里面一定有什么誤會..."
"還敢狡辯!"李福全怒吼道,"趙氏已經(jīng)都招認了,你送她的那匹湖州貢緞就是證據(jù)!今天我不打斷你的腿,我就不姓李!"
王明遠慌忙后退,不小心碰倒了一排綢緞。明心和尚站在一旁,神色嚴肅地說:"施主,這就是因果報應的開始。不過老僧倒是知道一個方法,不僅能化解此劫,還能讓你轉(zhuǎn)禍為福..."

"什么方法?"王明遠急切地問道。四周已經(jīng)被李福全的人團團圍住,空氣中彌漫著山雨欲來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