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島東南部的環(huán)島路旁,曾厝垵如同一顆被時光雕琢的珍珠,靜靜訴說著漁村與現(xiàn)代文明的共生故事。
這個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既保留著紅磚古厝的質(zhì)樸,又浸潤著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的浪漫,成為都市人向往的“中國最文藝村落”。

一、歷史褶皺里的時光印記
曾厝垵由八個自然村組成,曾氏宗祠、福海宮、啟明寺等古跡散落在青石板路上,斑駁的墻體刻滿歲月的故事。

閩南紅磚與南洋番仔樓的交融,形成獨特的建筑語言:
紅磚厝的燕尾脊挑起斜陽,番仔樓的拱形門窗透著西式風(fēng)情,仿佛一扇扇打開的時光之門。
漫步在五街十八巷,偶遇清晨買菜的阿嬤或清掃街道的工人,恍惚間穿越回漁村慢生活。
這里更是多元信仰的熔爐:
圣媽宮的香火繚繞、基督教堂的彩色玻璃、天主教堂的尖頂,與閩南民俗信仰共同編織成一張信仰的網(wǎng),包容著不同靈魂的棲息。

二、海風(fēng)與藝術(shù)的交響詩
曾厝垵海灘是靈魂的棲息地。
百米長的黃金沙灘上,潮汐輕吻著細軟沙粒,椰林樹影間散落著帆船、沖浪板等水上玩具。
傍晚時分,夕陽將天空染成蜜桃色,與白城沙灘的輪廓連成一片,成為攝影愛好者的“伊甸園”。
若想換個視角,不妨登上83.13米長的魚骨天橋——這座形似漁船龍骨的鋼結(jié)構(gòu)天橋,既是觀景臺,亦是百年漁村記憶的具象化表達。

文藝氣息則藏在巷弄深處。
曾厝垵文創(chuàng)中心的手作工坊里,游客可親手燒制陶藝;
藝術(shù)墻繪將巷墻變成流動的畫廊,復(fù)古招牌與綠植藤蔓交織成天然濾鏡;
教堂街的咖啡館里,常飄出民謠與咖啡香,偶有駐唱歌手彈唱《溫柔》。

三、舌尖上的閩南煙火
曾厝垵的美食地圖堪稱“味覺博物館”。

葉氏腸粉的米皮薄如蟬翼,裹著鮮蝦與蘿卜丁,入口即化;
“蘑菇傳奇”的香蒜椒鹽蘑菇,外酥里嫩如童話中的魔法蘑菇;八婆婆燒仙草的冰沙甜而不膩,是消暑解渴的良方。
若想體驗海鮮盛宴,村口的三家大排檔(阿川、佳福緣、曾記)是必去之地,現(xiàn)撈現(xiàn)做的椒鹽皮皮蝦、姜母鴨令人回味無窮。
夜幕降臨時,晴天間的苦艾酒與彩虹冰淇淋、黑店的電影主題深夜食堂,為夜晚注入別樣浪漫。
推薦嘗試芒果冰,果香與奶香在舌尖纏綿,正如這座村落的多元魅力。

四、慢生活的詩意棲居
曾厝垵的民宿是“住在風(fēng)景里”的最佳詮釋。
HiAir民宿的薄荷綠獨棟別墅,庭院里的三角梅與鳳凰木相映成趣;
鼓浪聽濤民宿的海景露臺,推窗可見潮汐線與帆影;
古厝改造的院落里,夜聽雨打芭蕉,晨聞鳥鳴啁啾,恍若穿越至《小石潭記》的意境。
若想更貼近在地文化,可選擇青年旅舍,與天南地北的旅人分享旅途故事。

五、實用攻略:讓旅程更從容
- 交通:乘29路/47路/48路/49路/B11路/B2路公交直達。
- 最佳時間:春秋季(3-5月、9-10月)氣候宜人,避開暑期臺風(fēng)季。
- 避坑指南:慎選路邊流動攤販的水果,警惕“包郵騙局”;建議貨比三家購買手信。
- 特色體驗:慢遞明信片(時光里)、陶藝體驗(藝術(shù)區(qū)工作室)、夜市民謠演出(大冰的小屋)。

結(jié)語:讓時光在曾厝垵慢下來
曾厝垵的魅力,在于它讓匆忙的現(xiàn)代人學(xué)會“浪費時光”——在咖啡館發(fā)呆一整個下午,在沙灘上看潮汐漲落,在小巷里與貓為伴。
這里沒有鼓浪嶼的喧囂,沒有網(wǎng)紅店的千篇一律,只有海風(fēng)、古厝、藝術(shù)與煙火氣的溫柔碰撞。
正如一位游客在明信片上寫道:“這里的海,不是用來征服的,而是用來相擁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