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3月31日,法國法院判決,法國國民聯(lián)盟前主席勒龐挪用歐盟公款罪名成立, 根據(jù)裁決,判處瑪麗娜·勒龐四年監(jiān)禁,緩期兩年執(zhí)行,并佩戴電子腳銬,同時法院也禁止她競選公職5年,這項判決立即生效。

法院判定勒龐與另外8名該黨派黨員,用歐洲議會的經(jīng)費為國民聯(lián)盟工作的員工支付薪水。她與這幾名被定罪的被告都不得競選公職,即使提出上訴,這項判決也應立即執(zhí)行。
勒龐當日現(xiàn)身法庭,在判決結果宣讀前就離場。勒龐指責檢方試圖終結她的政治生涯,并稱這是一場阻止國民聯(lián)盟掌權的陰謀。
得知判決后,國民聯(lián)盟現(xiàn)任主席巴爾代拉大力批評判決不公正,法國民主因此遭到“處決”。
勒龐曾三次參選總統(tǒng),并計劃參加2027年法國總統(tǒng)選舉,目前在民意調(diào)查中最有可能成為下任法國總統(tǒng),但法庭的判決意味著她競選法國總統(tǒng)的大門基本被關上,當然,她可以上訴。
這個裁決,看起來比之前羅馬尼亞直接取消所謂親俄總統(tǒng)候選人的候選資格,裁定首輪選舉無效要體面,畢竟,法國大選還沒有開始。
羅馬尼亞法國接連取消被左派稱之為極右翼的總統(tǒng)候選人資格,一個是蘇聯(lián)的前衛(wèi)星國,一個是現(xiàn)代極左思潮大革命的發(fā)源地,這非常有意味。
這個操作本身,和民主黨對宣布參選2024年的川普的操作套路完全一致,當然,對咬牙切齒的黃左們而言,他們認為是民主黨還不夠狠,沒能對川普踏上一萬只腳,反而讓川普成了漏網(wǎng)之魚進入了白宮。而歐洲則更堅決堵上了這個漏洞,決不讓右翼有任何騰挪空間。那么,黃左有啥資格敵視俄羅斯?
之所以法國羅馬尼亞和川普有不同的結果,是因為美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候選人的標準只有倆,出生在美國的公民,過了35歲,就這兩個標準,這當然不只是保護川普,因為他們并沒有先見之明。而是美國國父們深諳人性之惡,政治之無下限,只要憲法規(guī)定更多標準,例如不得犯罪,那么,其政治對手肯定給不希望參選的人量身定制出犯罪的標尺。民主黨之所以要這樣搞川普,最終沒有把川普摁到大牢,反而助推川普進入白宮,這恐怕正是美國國父們所設定的場景。
而歐洲現(xiàn)在的情形,更說明了美國建國一代們的遠見卓識和對人性幽暗的洞悉。
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勒龐,雖然她被視為法國的川普,保守主義,極右翼,但這都是概念濫用,勒龐所在政黨的政策,除了反移民外,其他和左派相差無幾,這也導致她的政策,其實并不具備吸引力,這恐怕是她的政黨去年并沒有領導法國右轉(zhuǎn)的最直接原因。
把勒龐的政策對標一下美國兩黨,其實勒龐的政策理念更接近民主黨中殘存的中間派。當然,現(xiàn)在民主黨其實已經(jīng)沒有什么中間派,因為中間派根本不敢發(fā)聲。
而勒龐的所謂極右翼政策,只能說是相對歐洲的左到極致的微微回調(diào),在真正的保守派來看,也是左派,例如對待同性戀,反對無條件墮胎,支持死刑等保守派核心議題上,勒龐為了爭取更多支持,已經(jīng)撤回了這些政綱。畢竟,法國是左派思潮的發(fā)源地,哪怕右翼,都比美國的左派可能還要左。
整體上,美國還是左右撕裂,而歐洲是左派獨大,所以為了適應環(huán)境和贏得支持,勒龐所在政黨不得不修改自己的政綱理念。
通常歐洲現(xiàn)在被稱為極右翼的領導人,包括意大利的梅洛尼,荷蘭的威爾德斯,德國的魏德爾,還有勒龐,被歐美左派貼的第一個標簽是親俄,再一個標簽是種族主義。這只是左派和長期把持話語權的左媒對其類希特勒的抹黑,以此恐嚇選民對其疏遠,和民主黨對川普動輒所謂的川特勒,威脅民主的路數(shù)一樣,但當年德國的元首,那是厲行大政府控制全社會的方方面面,哪有川普這種裁員削減聯(lián)邦開支,減小政府規(guī)模,減少行政控制,縮小政府行政權這一套?
如果川普的小政府概念有10分,歐洲極右翼頂多有4分就了不起了,而這些極右翼,都停留在保護傳統(tǒng),保留本國傳統(tǒng)文化,就被貼上白人至上,種族主義,反移民,仇穆的大帽子。
無論是川普,還是梅洛尼,勒龐,如果倒退20年,他們的理念,只算是民主黨中的中左翼,就像馬斯克所說的,現(xiàn)在的民主黨已經(jīng)不是他來到美國那個,而現(xiàn)在共和黨的理念,基本和傳統(tǒng)的民主黨相似,而民主黨自己,早蛻變成了一個蘇式政黨。當然,目前來看,歐盟比民主黨玩的還要左。
說一說勒龐的判決會造成什么影響。
當然,短期來看不會有太多的影響,法國人也沒有美國深厚的保守主義文化傳統(tǒng),更沒有對信仰的持守,大革命之后,法國人交替玩了一百多年的帝制和共和,最終是在美國大兵的保護下才建成現(xiàn)代的共和制度。如果勒龐無法參選,基本就決定法國繼續(xù)下一個馬克龍。

勒龐的遭遇,其實可以和俄羅斯反對派納瓦爾尼對比,而俄羅斯沒有把因為反對占領克里米亞的電報老板杜羅夫投入大牢,法國卻直接把這位歸化的杜羅夫給抓了。
勒龐的遭遇,其實也再次說明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歐洲的炮轟,是對全歐洲,不是對德國,也不是對英國。
這一年才過1/4,歐洲大陸兩個國家將兩名被視為本國“川普”的總統(tǒng)候選人送入大牢或者取消資格,這樣的歐洲,會加速川普調(diào)整戰(zhàn)略中心的速度,即歐洲人要承擔更多自己保護自己的義務,乃至直接將其撇開,這樣的歐洲除了作為美國的負擔外,并不能對美國有任何積極意義,它們連掐斷自己貿(mào)易路線的胡塞武裝都沒膽量出手。
許多小清新可能感到意外,歐美還能分裂?其實甭意外,如果不是分裂,就不會有美國這個國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