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畫面,心里難免也會跟著雀躍起來。就算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已經慢慢遠離了大自然,但也有很多鳥類適應了城市中的生活,天天陪伴在我們身邊。

《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guī)定,每年的4 月 1 日為國際愛鳥日,借今天這個機會,咱們就來講講城市中常見的鳥們,由于麻雀、燕子之類的小型鳥類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重點聊聊那些較大的鳥類。

鴉科“大佬”惹不起

先說說城里常見的鴉科的眾“大佬”,包括烏鴉,喜鵲,灰喜鵲。這些鳥不僅個頭大,而且非常兇悍,上天敢戰(zhàn)猛禽,下地能揍貓狗,連人惹了它們都照打不誤,它們都是鴉科鳥類,所以人送集體外號“鴉科大佬”。

先來說說烏鴉。它可是城市適應鳥類的佼佼者,它們不僅在食物上一點不挑,而且智商高,非常機靈,會充分利用人類的各種設施來為自己的生活謀取福利。比如有的烏鴉會把核桃之類的堅果(比如核桃)丟在馬路上,好讓來來往往的車幫忙碾碎硬殼。

有了這樣的適應力,全世界各地的大都市中,烏鴉都成了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在北京市也有大量烏鴉出沒,北京主有兩種常見烏鴉,一種是小嘴烏鴉,一種是大嘴烏鴉。因為經常一起活動,如果沒掌握要點,有點不好區(qū)分。其實這兩種烏鴉的主要區(qū)別在喙上,一個喙很大,上方還有點拱起,小嘴烏鴉喙小,上方也比較平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嘴烏鴉,注意它的大喙和喙與頭部之間的轉折 作者拍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嘴烏鴉,注意它有更小的喙,喙與頭部的轉折更平緩 作者拍攝

而喜鵲與烏鴉同屬鴉科,僅僅因為顏色和叫聲,前者成了喜慶的代表而后者成了厄運的象征,真是造化弄鳥啊。喜鵲一身黑色配色的羽毛好像沒有特別之處,但在陽光之下,黑色的羽毛就泛出七彩的顏色來,可以說是“五彩斑斕的黑”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喜鵲 作者拍攝

喜鵲的巢穴非常精致,粗樹枝搭起了外殼和框架,更細的小枝條則填充了內部,最后用柔軟的禾草和羽毛作為“被褥”,這整個過程需要兩只鳥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做準備——綠化的銀杏樹可就遭殃了,樹枝都被折了做建材。

而最兇悍的恐怕還得屬灰喜鵲(筆者真的被它們揍過)。雖然名字里有個“灰”,但灰喜鵲可不是灰色版喜鵲。它們一身灰藍色為主色調,相較于喜鵲來說個頭更小巧,或許單打能力比不上喜鵲,但喜鵲平時不太喜歡扎堆,而灰喜鵲卻是群居性的。一個區(qū)域的灰喜鵲會組團覓食,組團保護未成年的幼崽,所以能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天空中飛。筆者大學的四年里,就曾看著灰喜鵲在校園里一點點擴張,慢慢將喜鵲擠出校園領地范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灰喜鵲 作者拍攝

在北方喜鵲和灰喜鵲更加常見,但在南方,喜鵲和灰喜鵲少了,卻多了一種鴉科中的顏值擔當——紅嘴藍鵲,其實它們在南方城市中數量不算多,因為它們更喜歡待在郊區(qū)或更遠的森林中。它有一身艷麗的藍紫色羽毛,與黑色白色羽毛相得益彰,紅色的喙簡直是點睛之筆,同時,半米多的身長,光尾巴就占了一半以上,飛起來非常飄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紅嘴藍鵲 作者拍攝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么漂亮的鳥,張嘴一出聲還是鴉科那味,類似喜鵲的“喳喳”聲,但是更尖,多少有點配不上自己的美貌了。

水生鳥類“表情包

現在很多城市里水系治理得很不錯,水生鳥類也逐漸豐富起來。

先來說說最常見的鴨類,綠頭鴨和斑嘴鴨是城市水域中最常見的鳥類。綠頭鴨的雄鴨有一身艷麗配色和標志性的金屬光澤的腦袋。而斑嘴鴨公母都長得差不多,唯一能辨認出它的特點之一就是嘴尖的一點黃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綠頭鴨 作者拍攝

而在一些城市中,鴛鴦也成了常見的鳥類,鴛鴦跟鴨子一樣也屬于鴨科。它們本是遷徙鳥類,但如今不少鴛鴦習性改變在城里定居下來,這是因為經常能得到游客的投喂,加上城里的食物也確實充足。于是,它們成了城市公園中一道風景。當然,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投喂這些野生鳥類,否則可能影響它們的健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鴛鴦和鴨子一起爭搶食物 作者拍攝

在水里游泳的水鳥可能是鴨,但也可能是“雞”。有一種全身烏黑,唯獨嘴上有點紅的水鳥,它名叫“黑水雞”,它既不是鴨子,也跟我們最常吃的雞沒啥關系。它在城市水域也是??停1蝗私谐闪锁喿?。與鴨子不同的是,黑水雞的腳趾間沒有蹼,所以它們在水上游起來有些費勁,因此相較于游泳,它們更喜歡在水岸上踱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黑水雞 作者拍攝

另有一種更加小巧的“水鴨子”——小鸊( pì )鷉( tī )。鴨子吃食一般潛得不深,探身入水吃食尾巴還會探出水面,而且鴨子行動也講究個優(yōu)雅,慢慢悠悠。而小鸊鷉的行動則有點“一驚一乍”的,它們捕魚的時候會完全潛入水下,如果有人靠近,它們也會快速潛水消失。它們有時也會突然起飛,來一段“輕功水上漂”逃避危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鸊鷉 編者拍攝

提起水鳥,那必然要提到各種鷺。鷺類除了牛背鷺吃蟲外,都是以魚為食,它們有三方面見長,嘴長脖長腿長,這樣的身材充分地適應淺水水域捕魚為生(所以它們大多不怎么游泳)。或許還得加上一條“耐性長”,因為鷺為了捕魚可以在一處靜靜地等上幾個小時。接下來再介紹兩種生活和網絡中都常見的鷺。

“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白鷺很常見,網上“反復試探”的表情包正是出自白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自網絡

白色的鷺其實不止白鷺,但白鷺有個特征——一雙醒目的“黃襪子”,認準這點就能分辨了。白鷺會在每天早晨出門捕魚,等到傍晚回到樹上休息,或許“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正值傍晚的時間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注意白鷺爪上的黃色 作者拍攝

而鷺中搞笑擔當則要屬夜鷺,由于經常被拍到,加上毛色百搭動作極多,很容易被誤認為其他鳥,堪稱“擬態(tài)大師”的它們?yōu)閺V大網友貢獻了大量表情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自網絡

夜鷺擁有一身企鵝配色,加上縮著脖子的樣子真有幾分企鵝的氣質。有家動物園的企鵝館中就混入了一只夜鷺蹭吃蹭喝,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fā)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有夜鷺混進東京上野動物園企鵝館騙吃騙喝 來自 wiki

未成年的夜鷺就沒那么鮮艷了,一身褐色羽毛讓它們在白天睡覺時與樹皮融為一體,更加安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夜鷺對比圖 作者拍攝

和絕大多數鷺類不同的是,夜鷺晚上才出來捕食,因此白天我們能看到成群夜鷺在水邊扎堆睡覺,很難看到它們飛行捕食的場面。

城里的猛禽碰不得

如果你抬頭看見天空中盤旋著一只大鳥,那基本上可以肯定那是只猛禽了。猛禽在城市中其實并不少見,不少猛禽就在城市公園里巨大的喜鵲巢穴里帶娃。

城市里常見的猛禽有普通鵟(kuáng)和黑鳶,我們往往能看到它們盤旋時的樣子,區(qū)分它們只要看看它們翅膀下的顏色。黑鳶的翅膀朝下的羽毛是深色的,而普通鵟顏色更加淺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通鵟 來自wik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盤旋的黑鳶 作者拍攝

這兩種常見的大型猛禽在城市中一般不會在太低的位置活動,除了人類活動的影響是一方面,喜鵲和灰喜鵲沒完沒了地騷擾或許也是一大原因。

城里還有一些小型猛禽——紅隼是它們的代表。數量眾多的珠頸斑鳩,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筑巢下蛋,但這對紅隼來說實在是一點隱蔽性沒有。斑鳩辛苦帶大的崽(它們每次只下兩個蛋),一旦被紅隼發(fā)現,一爪一個,提溜著就走。有了珠頸斑鳩當口糧,紅隼在城市里的生活基本不愁了。有了食物,就要考慮生娃。紅隼也會充分利用地形——樓房外面一些延伸出來的一點地方,甚至是空調外機上,頗有幾分“懸崖峭壁”的感覺。

若是你的運氣夠好的話,還能在城市中觀察到貓頭鷹。貓頭鷹在城市中其實不是不少的,只是要想白天見到它們可是相當不容易,它們晚上出沒,所以白天會躲在茂密的樹枝間,把自己隱藏起來,加上它們的羽毛顏色真的非常不起眼,與樹皮融為一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京市區(qū)的雕鸮 不仔細看很難發(fā)現 作者拍攝

這里多說一句,如果你撿到一只鳥,嘴、爪像鉤子,一雙眼睛都朝著前方,那多半是猛禽,猛禽都是國家保護動物,要趕緊聯系當地林業(yè)部門求助。

愛鳥護鳥我們能做什么?

城市中常駐著很多鳥類,還有一些遷徙的鳥類會臨時小住,這樣一來,隨便哪個城市的鳥類都可達一兩百種甚至更多。要保護好這些鳥類,能做什么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鳥類在城市中的生命威脅從哪來。

城市中建筑物的窗玻璃是一大危險,鳥類撞死在玻璃上的情況實在數不勝數。所以我們可以在自家的窗戶上貼點猛禽的剪影貼紙,鳥類很機敏,看見猛禽都躲著飛,這樣多少能避免鳥撞。

城市中被主人遺棄的流浪貓(及其后代),也是鳥類的一大天敵,貓身手矯健,且有時會只因為解悶而非饑餓捕殺鳥類。因此,至少養(yǎng)貓的朋友們請不要棄養(yǎng)。

此外,人也開始給野生鳥類投喂,比如像各地以紅嘴鷗為旅游項目,人們投喂的是人類的食物,往往多油多鹽,對鳥類的傷害也不小,愛鳥,就不要給它們投喂食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體的保護工作。比如像在春季鳥類繁殖季節(jié),大風容易將鳥巢中的幼鳥吹落,如果能送回巢穴那是最好,找不著巢穴也可以將幼鳥放在高處,以便鳥爸鳥媽自行救援。

遇見受傷的鳥兒(尤其是撞上玻璃的),若有生命氣息,可以聯系當地的救助站。對于用彈弓打鳥的人,有必要勸導,甚至是舉報。

在愛鳥護鳥的事上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但筆者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讓更多的人對于鳥類產生一點興趣,多一點關注,知道我們所在的這個城市之中,依舊有一群與我們一同生活著的小精靈,享受觀察它們的樂趣,便能產生保護它們的意愿。

策劃制作

作者丨葉崢嶸 科普作者

審核丨黃乘明 海南大學教授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