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能在宇宙真空環(huán)境下生存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5年,NASA進行的猴子暴露真空實驗,只進行了15秒猴子就暈厥了,宇航員如果直面真空環(huán)境的話,30秒內肺泡就有可能破裂,幾分鐘內可能就救不回來了,目前地球上能在太空中生存最長時間的動物,是微小的水熊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7年,歐洲空間局把水熊蟲送上FOTON-M3衛(wèi)星,暴露在了太空10天,結果在真空、低溫、輻射的嚴酷環(huán)境下,這批水熊蟲回到地球后在水里泡一泡就復活了,生命力之頑強一度讓人以為它們本身就來自外太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續(xù)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水熊蟲在真空環(huán)境會自動抽干水分,代謝基本上處于暫停狀態(tài),并且它們還有抗輻射蛋白和耐低溫的特性,輕易不會在太空中隕落,2019年以色列的創(chuàng)世紀號探測器撞上月球,導致水熊蟲樣本散落,也許現(xiàn)在月球上還有它們的蹤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水熊蟲,細菌也能硬抗太空環(huán)境,1971年阿波羅15號帶回月球上的相機,里頭有鏈球菌,暴露月球真空環(huán)境3年,回來竟然還能培養(yǎng),2008年俄羅斯實驗把嗜極菌放到太空,暴露了18個月后也有部分活下來了。

那么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太空物種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硅基生命可能就是答案,它們是比地球生命更堅韌的生命形式,天生就不需要水和氧氣,高溫或者低溫對它們而言沒什么影響,直接暴露在真空環(huán)境后,甚至能利用宇宙輻射保持體力,對它們而言地球這種星球就是地獄,氧氣會氧化元器件,液態(tài)水會導致短路,反倒是金星和木星深處,這些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符合它們的胃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本質上來看,不論是硅基生命還是碳基生命,都屬于自然演化出的機械,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都是一流的,未來如果人類文明的科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開始對自身進行機械化改造的話,也許能直接適應外太空的環(huán)境,畢竟血肉苦弱,機械飛升,很早就在科幻小說里出現(xiàn)過了,這項技術的難度也顯著低于超光速飛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在太空站或者太空城生存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平均身高首先就會超過地球上的人類,其次是骨骼密度會降低,也許幾百年后,太空人類就將進化出一些更適應太空環(huán)境的新變化,而地球上的人類依然是土生土長的地球生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似的情況還會發(fā)生在火星和月球上,這兩顆星球的引力都比地球更小,長期生活在上面的人,最后可能會無法再次適應地球重力環(huán)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各個星球上的人雖然祖先都來自地球,但最后可能會分道揚鑣成為人類文明不同的分支,就像從非洲出來后逐漸遍布全球的智人,演化出今天不同的文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