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手電影
2025年開年爆款古裝劇《雁回時》迎來了大結局,騰訊視頻站內(nèi)熱度突破30000,全網(wǎng)播放量超5億,蟬聯(lián)貓眼劇集周榜冠軍。這部以女性逆境覺醒為核心的劇集,憑借高能反轉的劇情、層次豐富的群像塑造,以及封建禮教下的人性拷問,引發(fā)了觀眾對“權力、親情、生存”的深度思考。

閆人篤的“偽善面具”與權力枷鎖
大結局最令人震撼的設定,莫過于“清官”閆人篤的徹底黑化。表面剛正不阿的他,實則是莊仕洋多年來的幕后庇護者,甚至不惜以酷刑構陷傅云夕,將司法權柄淪為私仇工具。這一反轉不僅顛覆了傳統(tǒng)反派臉譜化形象,更揭示了封建官僚體系的深層腐敗——權力鏈條中,無人能獨善其身。
閆人篤的墮落始于一場家族危機的“人情債”。他因受莊仕洋恩惠,不得不用權力為其遮掩罪行,最終在利益與良知的拉扯中徹底沉淪。這種“權力異化”的悲劇,恰如劇中傅云夕的控訴:“爭權者終為權所困”。閆人篤的結局警示觀眾:當權力與私欲媾和,所謂的公正不過是掩蓋骯臟交易的遮羞布。

從“求生”到“覺醒”的撕裂與重構
1. 莊寒雁:以智破局,改寫“貴女”宿命
作為全劇核心,莊寒雁的成長線貫穿始終。從被家族放逐的“棄女”到攪動朝堂風云的謀略家,她以“設局反殺”破開封建禮教的桎梏。大結局中,她利用周姨娘的倒戈與閆人篤的猜忌,層層剝開莊仕洋的罪行,最終以鐵證終結其權勢。這一過程不僅展現(xiàn)了女性智謀的鋒芒,更暗喻了“弱者反抗”的艱難——若無步步為營的算計與盟友的助力,個體的覺醒終將湮沒于強權之下。
2. 周如音與莊語山:封建母職的“吃人”陷阱
周如音的悲劇是劇中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暗線。她以“討好父親”為生存法則教育女兒莊語山,卻反被女兒背刺,淪為家族斗爭的犧牲品。這一情節(jié)直指封建社會中女性“母職”的異化:周如音將自我價值寄托于男性認可,導致莊語山形成慕強心理,最終為求自保選擇依附父親。劇集通過這對母女的命運,批判了“以父權為天”的生存邏輯如何扼殺親情與人性。
3. 苗貴妃:政治博弈下的“棄子”悲歌
苗貴妃的死亡是大結局中最具宿命感的段落。她因支持莊寒雁復仇卷入朝堂斗爭,被莊仕洋與齊王以童謠讖緯構陷,最終成為皇帝平衡權力的犧牲品。她的結局印證了劇中“后宮干政”的原罪困境:即便聰慧如苗貴妃,一旦觸碰皇權底線,便注定淪為政治博弈的祭品。而她的自縊前那句“終于來了”,更是道盡了封建女性在權力旋渦中的無力感。

權謀博弈:愛恨交織下的因果閉環(huán)
1. 何文慎:因愛生恨,自毀式復仇的荒誕性
何文慎的“黑化”是大結局的重要轉折點。他對莊寒雁因愛生恨,借職務之便構陷傅云夕,甚至違命酷刑逼供,卻意外促成周姨娘的反水與莊寒雁的絕地反擊。這一角色折射出極端自尊與自卑交織的人性弱點:他試圖通過權力證明自我價值,卻因偏執(zhí)陷入孤立,最終淪為權力游戲的棄子。其結局警示觀眾:以恨為名的報復,只會讓靈魂墮入深淵。
2. 莊仕洋:父權制度下的“完美惡人”
莊仕洋的覆滅是封建家族崩壞的縮影。他利用妻妾、子女為棋子,以親情為籌碼鞏固權勢,甚至毒殺生父、嫁禍周姨娘,將人性之惡演繹到極致。然而,他的失敗并非源于外部壓力,而是內(nèi)部信任的崩塌——莊寒雁利用他對周姨娘的猜忌設局,使其眾叛親離。這一設計暗合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傳統(tǒng)敘事,也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內(nèi)在腐朽。

封建桎梏與女性覺醒的雙重隱喻
《雁回時》的深刻之處,在于將個人命運與時代枷鎖緊密交織。莊寒雁的復仇不僅是個人恩怨的清算,更是對封建倫理體系的挑戰(zhàn)。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芹菜投毒案”“童謠讖緯”等符號,象征著權力對真相的扭曲,而莊寒雁最終以智慧破局,則暗示了“以規(guī)則打破規(guī)則”的覺醒路徑。
此外,劇集通過阮惜文(莊寒雁生母)的爭議性塑造,探討了“為你好”式母愛的暴力性。阮惜文為保護女兒將其放逐,卻導致莊寒雁飽受虐待,這種“自我感動式犧牲”實則是封建母職的畸形產(chǎn)物。而莊寒雁與傅云夕的情感線,則打破了“英雄救美”的窠臼,展現(xiàn)了勢均力敵的愛情如何成為反抗命運的助力。

一部“爽劇”背后的社會叩問
《雁回時》以“懸疑開局+快節(jié)奏反轉”的敘事手法,成功打造了“燃爽”觀感,但其內(nèi)核卻充滿對封建社會的深刻批判。大結局中,莊寒雁站在莊府門前凝望廢墟的一幕,既是對舊秩序的告別,亦是對新生的期許。當觀眾為反派伏法、主角團圓滿歡呼時,更應思考:在當今社會,那些“吃人不見血”的規(guī)則是否依然存在?而女性覺醒之路,又該如何跨越千年桎梏,真正抵達自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