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多年的中年夫妻,生活的主旋律因為日復一日的重復而變得枯燥,像是被折疊后藏在衣柜里的襪子,內(nèi)心的渴求支配著欲望,想要探頭去看看圍城外的世界。
我們總在生活的褶皺里迷失,卻忘了翻開那些藏著深情的相處細節(jié)。
有女性讀者說人到中年,丈夫再也不哄自己了,哪怕吵架,丈夫轉身就鼾聲如雷,她更睡不著,迫切地想離婚,可又沒有離婚的勇氣。等到丈夫把工資都轉給自己時,又覺得還可以湊合。
溫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則》中說:“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以及50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p>
如果沖動行事,沒有考慮清楚就離婚,很容易悔不當初。
其實,中年夫妻,別在這3種情況下離婚,真的會后悔。

1,在情緒低谷期。
中年人的崩潰,往往是悄無聲息的。房貸、父母醫(yī)療費、孩子升學壓力像三座大山,讓我們誤把生活的重壓當作愛情消亡。
如果累了或是在生活中感到厭煩、失望,在渴望得到伴侶的關心時,又被忽視。
不少人就會情緒低落,認為伴侶是在不理解自己或是在裝聾作啞。
陷入情緒低谷期的人會因為痛苦而放大對方身上的缺點,從而更加嫌棄伴侶,理所當然地認為伴侶不是一個合格的伴侶。
心理學中的壓力轉移效應指出,人在高壓下會本能地將焦慮轉嫁給最親密的人。
要是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接連碰壁,那么處于情緒低谷期的人就像是弱水的人,痛苦在其眼中像是無邊無際的,又渴望有一雙手能搭救自己,尤其是伴侶伸來的援手。
在情緒低迷的狀態(tài)下,整個人像是被拖進了下墜的螺旋,這時沖動離婚,對伴侶是不公平的,因為沒有人是你肚里的蛔蟲,你也不知道對方是否同你一樣處于情緒低谷期。
所以,在情緒低谷期不要做重大決定,也不要期待伴侶能拯救你,而是將當下每一天過好,做好手上的事,等情緒平穩(wěn)后再說。

2,在伴侶陷入危機時。
都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相遇,尤其是中年夫妻相伴的不易,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都懂。
生活起起落落,考驗的就是夫妻能否同心協(xié)力把日子過好。
然而,生活中,也有落井下石的人,往往趁對方“病”要對方的命。
有男性讀者說他人到中年失業(yè),在家找工作待了一個多月,妻子就指桑罵槐地,鬧得家里雞飛狗跳。沒過多久妻子就提出離婚,連孩子都不要。不想沒過多久,他就找到年薪20萬的工作,前妻知道后想回到他身邊,他拒絕了。
也有女性在生病時被男人拋棄的情況,這些行為都是在伴侶最需要幫助和支持時的落井下石,會讓關系徹底破裂。
雖然有的人將伴侶視為工具人,而非生命共同體,但在伴侶的至暗時刻,不妨給予幫助,或是袖手旁觀都行,千萬別做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則會遭遇對方的報復。
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何況一日夫妻百日恩。

3,用離婚懲罰或要挾另一半。
夫妻相伴到中年,彼此之間的相處方式早就固定,但有多少人都在改變伴侶的路上,或是希望伴侶主動做出改變,結果引發(fā)新的沖突和矛盾,在沖動之余提離婚。
無論是出于懲罰或要挾,只要不是真的想離婚,都不要隨便提離婚,否則對方當真,你就騎虎難下了。
我們總想用離婚改造伴侶,卻忘了婚姻不是雕刻刀而是放大鏡。
有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堅持要求伴侶改變的夫妻,離婚后悔率比接納差異的高出73%。
中年婚姻里那些改不掉的“毛病”,千萬不要放大,只要不觸及底線和原則,要懂得抓大放小,畢竟人無完人。
要是伴侶看出你提出離婚的目的是達到你的需求,他就會占據(jù)主動權,讓你成為處處被他掣肘的人。
這樣做無疑會讓他看不起你,從內(nèi)心里看輕你,更不把你當回事。

站在中年的門檻回望,那些讓我們咬牙切齒的瞬間,或許正是年輕時許下的承諾在現(xiàn)實中的模樣。
婚姻不是童話的續(xù)集,而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在生活的荊棘叢中走出屬于彼此的路徑。
下次想要離婚時,不妨先找出當年的婚禮視頻,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讓你失望的人,正是你曾哭著笑著說要愛一輩子的人。
愛情的保鮮期不是用年月計算,而是用共同經(jīng)歷的溝坎丈量。
當子女開始獨立,父母逐漸老去,那個陪你從青絲走到白頭的人,才是生命給予中年人最珍貴的禮物。
所以,別在以上3種情況下提離婚,也可以給婚姻一次“重生”的機會,因為有些生機,往往藏在看似枯萎的枝干里。
今日話題:你認為還有什么情況下提離婚會后悔?歡迎留言討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