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金融報報道,一場“史詩級烏龍”正在撕裂白宮的神經。

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在??怂剐侣劰?jié)目中公開承認,他誤將《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堡拉入一個加密通訊群聊,直接導致美國針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計劃被曝光。這場泄密事件不僅讓特朗普政府陷入輿論風暴,更暴露出白宮在信息安全管理和內部決策上的系統(tǒng)性漏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資料圖

更令人震驚的是,群聊記錄中不僅詳細討論了空襲目標、武器參數和精確時間表,還實時更新了戰(zhàn)場動態(tài)。例如,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空襲前31分鐘通報F-18戰(zhàn)機升空時間,這種細節(jié)的泄露無疑讓美國的軍事行動暴露無遺。面對外界質疑,白宮試圖淡化事件影響,赫格塞思辯稱“未泄露部隊、地點或作戰(zhàn)方法”,特朗普甚至公開表示“襲擊成功無需追責”。然而,戈德堡隨后公開的完整群聊截圖徹底擊碎了白宮的說辭。

泄密事件的后果遠不止于此。群聊中,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公開抱怨“歐洲占蘇伊士貿易的40%,卻讓美國承擔安全成本”,并稱“討厭再次拯救歐洲”。這種赤裸裸的不滿讓美歐關系進一步惡化。德國《明鏡》周刊評論稱,美國正將歐洲視為“地緣政治包袱”,而法國《回聲報》則指出,特朗普政府高層對歐洲的蔑視“令人毛骨悚然”。歐洲外交官對萬斯的言論感到震驚,認為這反映了美國對盟友的深刻敵意。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分裂也在事件中暴露無遺。民主黨議員要求徹查群聊記錄,并呼吁解職涉事官員。參議員馬克·沃納斥責這是“對國家安全的犯罪”,而共和黨則將責任歸咎于“技術漏洞”,稱機密信息通過非加密系統(tǒng)傳輸是問題根源。然而,Signal本就因云端備份風險和服務器位于加拿大而被五角大樓警告禁止用于機密傳輸,但特朗普政府官員卻將其作為日常決策工具。這種對信息安全的漠視,讓美國的國家安全體系顯得脆弱不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如果說泄密事件讓特朗普政府顏面掃地,那么中美關系的最新動態(tài)則讓局勢更加復雜。3月21日,《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斯拉CEO馬斯克原定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會面,主題從“對華作戰(zhàn)計劃”被緊急調整為“政府效率與創(chuàng)新”。盡管白宮和特朗普本人連夜否認,但這場風波暴露了美國對華政策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美國通過軍事部署和科技競爭對中國施壓,2024財年國防預算高達8860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專用于“印太威懾”;另一方面,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強調“不想與中國發(fā)生任何潛在戰(zhàn)爭”,并罕見承認馬斯克在中國的業(yè)務不應接觸敏感信息。

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反映了美國在面對中國時的兩難處境。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軍事威懾和經濟脫鉤遏制中國;另一方面,硅谷巨頭如特斯拉在中國的業(yè)務讓美國難以徹底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系。特朗普的表態(tài)既是安撫資本市場的必要之舉,也是向美國民眾展示“美國還有能力同中國較量”的姿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3月21日,美參議員戴恩斯訪華,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表示“歡迎交流”,但未承諾元首會晤。外媒普遍認為,戴恩斯此行可能涉及芬太尼問題、貿易逆差等敏感議題,甚至可能為特朗普訪華鋪路。然而,中方明確表示愿對話但絕不接受“預設條件”,尤其是在臺海、南海等核心問題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從泄密事件到中美博弈,特朗普政府正面臨內外夾擊的困境。白宮的“內鬼”不僅讓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崩塌,也讓國內對政府管理能力的質疑聲浪高漲。而對于中國,美國的矛盾心態(tài)讓其在戰(zhàn)略博弈中顯得進退兩難。

這場風波遠未結束,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每一次失誤,都在為全球格局的重塑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