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藤換了一個地理老師。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新老師和前任老師高下立判。

藤藤之前很多次考試,幾個副科中就地理成績偏低。但因為也是90多分,也算達標,所以我們就沒有更加重視。

前兩天吃飯時聊天,藤藤說起新?lián)Q了地理老師,突然發(fā)現地理原來如此簡單。

之前的地理老師總是照本宣科,讓學生們死記硬背,所以藤藤不止一次說過,不喜歡講課呆板枯燥,所以也不喜歡地理,覺得背起來很累。

后來地理老師辭職了,換了一個老師,講法完全不一樣。我問藤藤有什么不一樣?

藤藤說:比如我國的鐵路線分布。原來老師就是照著表格,一個一個念,讓同學們記下來,死記硬背。這樣不但記不住,而且真正做題時也不會用;現在的老師,會讓我們在地圖上找到關鍵節(jié)點,比如北京。經過北京的三條縱線京廣、京九、京滬,經過北京的一條橫線京蘭線。從北京出發(fā),就能推出很多地點,到了一些關鍵節(jié)點,又可以推出新的鐵路線。

我說:這樣就把孤立的知識點,都穿成了線,知識點不是割裂的,是一張彼此聯(lián)系的大網。

他說:對。即便你很聰明,全能背下來,記住所有知識點,但你的做題速度也會非常慢,因為你頭腦中沒有網絡,做題時需要一個一個回想。

我說:這就是網絡結構的作用。

他說:之前老師從來沒用過地圖冊,現在老師好幾次講課都用到圖冊,我才發(fā)現有這個東西。

我說:你們原來老師講地理居然不帶學生看地圖?地理是各個學科中,最容易從圖像上找到邏輯關系的學科,怎么能夠不看地圖?通過圖像學習知識,就像是數形結合,你只要能夠畫出圖形,就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能夠更快理解更快記憶

他說:是的。你其實都不用回到課本看所謂的知識點,只要照著地圖看,把地圖上的信息都記住,就都學會了,而且是一個整體。

我問:還有什么差別嗎?

他說:現在老師講課,都是有邏輯有結構的,一般就是五點:位置、地形、氣候、農業(yè)(工業(yè))、特點。講任何一處的地理,先講在什么位置,比如亞洲東部。然后講這里的地形地貌,因為位置會決定地形地貌,而地形地貌會決定氣候變化,氣候又會決定農業(yè)工業(yè)發(fā)展,最后講一下這個地方有什么特產或者特點。老師每次都按照這樣的結構講課,下一次還沒有講呢,我就知道從這幾個角度學習,就能又快又好的學會。

我說:這就是框架思維,說明你們的地理老師講課有邏輯有層次,把零零散散的知識點,通過彼此相關的因果邏輯串聯(lián)起來,記住一個就記住全部,一套邏輯可以記住無數地形地貌氣候變化。差老師照本宣科,一個一個知識點死記硬背;好老師有邏輯框架,能夠幫學生把知識都串聯(lián)起來。

他說:同樣是一盤菜,如果你只是給人一堆零零散散的食材和佐料,這怎么吃呢?老師的作用就是把這些食材做成菜,再給別人吃。

我說:哪怕就是蔬菜沙拉,你也應該擺個盤,弄好了再端給別人。

他說:而且現在的地理老師,講知識的時候,總是注重相關知識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說起某個地方,總是要強調它的相對位置,比如某某地方是在高原以東,海洋以西,它的相對位置決定了它的氣候特征和變化。在講到某些地理氣候的時候,特別強調這個和其他的異同。比如同樣是熱帶氣候,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

我說:這就是對比分析,不但對于任何一種氣候特征都記得很清楚,而且能夠準確識別他們之間的差別,更能夠提高記憶和學習的效率,一次都是成組成串記憶,這個學習效率有多高啊。

他說:我之前覺得,地理是自然形成的,似乎是最沒有道理和邏輯的,似乎只能死記硬背,所以之前也有點懶得背?,F在聽老師的講課,發(fā)現所有的知識點都是有關聯(lián)有邏輯有層次的,比如中國地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分成三級階梯。

我說:就是。我之前跟你說,怎么記住中國三十多個省級行政區(qū),你就可以把他們分組分塊?,F在你多了鐵路線的概念,知道了高低層級的地形,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分類分層,快速把三十多個省市分組分塊,按照邏輯和層次把他們更快地記住。彼此之間找異同,不同之間找聯(lián)系,知識點之間找因果邏輯關系,通過多個維度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搭建框架,分類分層,串聯(lián)記憶,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有多高啊。

他說:我之前做一些地理練習題,十個可能錯四五個,現在基本就錯一兩個。而且之后我仔細對比分析,也能快速搞懂記住。

我說:如此看來,好壞老師之間的差別還真的很大啊。

他說:我之前只認為自己不喜歡地理,或者自己不擅長記地理概念,沒想到還真是老師的問題。

我說:是啊。你之前即便死記硬背,分數也不算低,所以我們沒有特別重視這件事。這突然給我一個新的啟發(fā):很多時候,如果問題不突出不明顯,沉浸其中的人很可能會不自知。他們完全意識不到,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很多同學抱怨學不好數學、學不好英語,很可能是他們沒有入門,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雷軍說: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有些事情,對于你來說可能是石破驚天的洞見,對于高手來說,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學好各個學科,方法第一。只要找到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再次印證了那句話:

只有升維思考,才能降維打擊。

只有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4月6日視頻號直播,分享自主學習方法,學習全流程全要素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