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有些人,不要太雙標(biāo), 小米SU7 參數(shù) 圖片 )碰撞爆燃三個人喪生了,你跳出來說,不要吃人血饅頭,等事故結(jié)果出來后再下結(jié)論,那我想問問你,當(dāng)初吹小米汽車安全性的時候,有沒有經(jīng)過調(diào)研,經(jīng)過測試?而是車企的宣傳什么,你就吹什么?現(xiàn)在出事了,你呼吁大家要冷靜了?你要不要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會說,其他車企也出事故,為什么大家其他車企的事故關(guān)注度沒有這么高,是不是有人黑小米。原因有三個:

第一點,這一起事故的受害者,是三個花季少女,結(jié)果實在是讓人太過悲痛。

第二點,小米汽車在此前,獲得了新能源汽車圈,無與倫比的流量和關(guān)注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遭遇這種事故的時候,必然也會帶來更大的熱度。流量就是雙刃劍,你前期上多少次熱搜,等你出事了,就會有更多熱搜等你,你不能在出事故的時候才不想上熱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點,小米汽車之前沒少宣傳它的安全性,電芯倒置技術(shù),多少多少熱成型鋼,多少電池防護技術(shù),之前從宣傳到事故的巨大反差,必然會帶來更大的關(guān)注度和討論度。

在此之前,小米汽車不是沒有出過事故,但是最終都沒有引發(fā)太大的輿論危機,這背后的原因,大家或許都清楚,在每一起事故發(fā)生之后,都有一群非常忠誠的精神股東,為這起事故找各種各樣的原因洗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不只是小米,這幾年,不少車企都存在這樣的情況,輿論公共的引導(dǎo),粉絲的辯駁,再找一些車評人找各種角度,把事故責(zé)任,往駕駛者身上去推,往道路環(huán)境上去推,盡可能減少車企的輿論壓力,這種操作從車企的角度來說是很正常的,但是,總有天會遭遇到輿論更強的反噬。我給大家總結(jié)一下:

1、撞了,車沒事,粉絲會說“車真硬”

2、撞了,車著火了,人沒事,撲滅了,粉絲會說“只有這個品牌的車能撲滅,XX技術(shù)立大功,好車”

3、撞了,車壞了,人沒事,粉絲會說“A柱沒斷、玻璃沒碎、人沒事,好車”

4、撞了,車壞了,人沒死,粉絲會說“這要是其他車人就死了,還是車硬”

5、撞了,車壞了,人死了,粉絲會說“沒起火、門能打開,好車”

6、撞了,車壞了,著火了,人死了,粉絲會說“你看誰誰誰家也起火了,你的速度太快,你太信任輔助駕駛,你誤操作了,你在玩手機,你的駕駛技術(shù)太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dāng)「年輕人的第一臺保時捷」變成「全網(wǎng)圍觀的安全盲測」,小米汽車遭遇的不是單純的技術(shù)翻車,而是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危機。這起事故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是最后一起,不要神話任何車企,不要神話任何汽車產(chǎn)品,不要神話任何技術(shù),對駕駛保持敬畏之心,可能才是我們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