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29歲的窮光蛋張勛在自己的破瓦寒窯迎娶了16歲的曹琴,他摟著曹琴說:“你是我的貴人,我一定不會拋棄你!”
1923年9月12日,曾經呼風喚雨的軍閥,辮子大帥張勛已是彌留之際,他拉著原配夫人曹琴的手說:“曹琴吾妻,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娶你為妻!”說罷,撒手人寰。

張勛戎裝照
張勛(1854—1923),江西奉新人,民國北洋軍閥。1895年投靠袁世凱,1901年回京后,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侍衛(wèi)隨從,1911年任江南提督。1917年,張勛借當時總統(tǒng)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坐收漁利,于當年7月1日擁溥儀復辟,然而僅僅12天后,這場復辟鬧劇就草草收場,史稱“張勛復辟”。
犟種漢子竟吃老婆“軟飯”
張勛的性格,說好聽的叫老實,說難聽的就是“傻不拉嘰”,憨厚有余而機靈不足。
張勛年少清貧,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清軍一名小頭目。后來在機緣巧合下,率隊迎接“西逃”的慈禧光緒回京,鞍前馬后得到慈禧青睞,之后一路高升。

慈禧太后
所以張勛對清朝可謂忠心耿耿,即使清帝退位后,他依然不肯剪掉辮子,同時要求他統(tǒng)領的軍隊也要留辮子。因此,張勛被稱為“辮帥”,他統(tǒng)領的軍隊被稱“辮子軍”。

辮子軍
張勛的原配夫人曹琴16歲便嫁給了當時還一窮二白的29歲“大齡青年”張勛,隨后忍受清貧10多年。
隆裕皇后封曹琴為一品夫人,張勛對曹琴也是言聽計從,稱:“事之若母,家庭事無大小,俱一一問過夫人”??梢姴芮僭趶垊仔闹械匚恢?。

曹琴畫像
曹琴不僅為人賢惠,而且頗具經商頭腦。因擴充軍隊需要經費,張勛投資過不少實業(yè),但怎奈這位辮帥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賠多賺少。
倒是由曹琴一手把持的位于沈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實業(yè)商店,日進斗金。威風凜凜的張大帥也只好低聲下氣地來找老婆討錢擴軍,為了自己的復辟大夢“軟飯”也得吃!
賢妻明義三拖辮帥“后腿”
袁世凱去世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但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兩人因“參戰(zhàn)”問題鬧翻。張勛應召入京,張勛知道他復辟的絕好時機來了。
張勛上躥下跳,結黨營私,這一切曹琴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此時,曹琴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政治嗅覺和判斷力。她三番五次勸阻張勛放棄復辟計劃,但眼看大功告成的張勛怎肯輕易放棄。
他對曹琴吼道:“你再敢阻攔,我就槍斃了你!”

張勛像
無奈之下,曹琴連使三計,竭盡所能想讓張勛懸崖勒馬。
首先,她找到張勛的大姨太邵雯和四姨太王克琴,姐妹三人組成了復辟絆腳石“三人組”,算是配齊了領導機構。隨后,只要張勛一回家,三人就在他面前痛哭流涕,長跪不起,攪得張勛有家不敢回。

其次,曹琴聽說張勛帶領“辮子軍”入京后,經常與康有為密談。于是,曹琴放出密探,指派子女以服侍張勛為由,整日伴其左右監(jiān)聽,上演了民國“無間道”。
最后,曹琴發(fā)現(xiàn)張勛已經難以回頭。便開始籌劃后路,她派侄子張肇帶銀票30萬兩,南下廣州求見孫中山,求他在張勛失敗之后給張家留下一條生路。
曹琴為了張勛以及整個張氏家族,可謂是煞費苦心,在不被張勛理解的情況默默付出,堪稱深明大義。
利令智昏,曹琴怒罵張勛
1917年7月1日,張勛擁護溥儀復辟。

北平街頭懸掛龍旗
張勛頂戴花翎,率一眾人等向溥儀三拜九叩。溥儀宣詔親政,大舉封官授爵。張勛被封為“忠勇親王”。
張勛一路小跑兒回家向曹琴報告喜訊,希望曹琴能和他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誰知曹琴聽后,沒有半絲笑意,冷冷地說道:
你今天被封為忠勇親王,明天就要做平肩王了!
張勛疑惑不解,問道:“平肩王是啥意思?”
曹琴說:“就是將來一刀把你的腦袋砍下來,你看你的肩膀和脖子是不是就平了?”
張勛聽后掃興至極,摔門而去。
然而事實卻正如曹琴所料,僅僅12天后,復辟就以一場“鬧劇”收場,張勛被段祺瑞率領的皖系“討伐軍”擊敗。
1923年,張勛去世。曹琴猶如張家長母,帶領張勛的姨太太和子女們來到天津,生活富足。
1944年,曹琴在天津病逝。
曹琴作為一介農家女輩,賢惠明理,審時度勢,頗具一家之主的長者風范,讓辮帥張勛對她尊敬有加,可謂是賢妻之典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