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一天,小光緒正在學堂學習,突然聽到師傅翁同龢說起慈禧太后。

這時,奇怪的一幕發(fā)生了,只見小光緒臉色大變,身體瑟瑟發(fā)抖,頭一個勁地往下垂,還不停地啜泣。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被老佛爺?shù)暮鸾o嚇出來的。慈禧太后如何對待童年的光緒?史書上有記載:“(太后)常如獅虎,(皇上)為之膽破。”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對待童年的光緒,慈禧太后的確是一個無情的母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光緒帝

一 成為母子

1875年1月,咸豐帝和慈禧太后唯一的兒子同治帝,19歲時駕崩。因同治帝沒有子嗣,需要從近支的皇親子弟中選擇。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后召集皇親貴族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召開“御前會議”,商議皇位繼承人的問題。

會議上,太后不顧眾人的反對,力排眾議,堅持選醇親王奕譞四歲兒子載湉繼位,并下了一道懿旨:“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承文宗顯皇帝為子,入繼大統(tǒng)為嗣皇帝,……特諭”

從這道懿旨中,我們可以讀出一個重要信息,載湉必須過繼給文宗顯皇帝當兒子,是他繼位的前提條件,這里的文宗顯皇帝就是已經過世的咸豐帝,就這樣,小光緒和慈禧太后,本來沒有血緣關系的兩人,成為事實上的母子。

據(jù)說,在“御前會議”上,還發(fā)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一幕,當太后宣布四歲的載湉繼位,就是以后的光緒帝時,奕譞當即昏倒,史書上記載:“`(奕譞)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p>

當時,一些人認為,突然一個皇位降在奕譞家,是他太高興了,心情太過興奮所致。其實,沒人能理解這位父親痛苦和復雜的心情。

可以說,奕譞太了解他的這位嫂子,慈禧太后的為人了。1861年,咸豐帝病逝前,曾欽命“顧命八大臣”端華等人輔佐六歲的兒子同治。但不久,太后為了掌握權力,打擊異己,以雷霆手段發(fā)動“辛酉政變”,把“顧命八大臣”殺的殺、關的關,流放的流放,手腕陰狠毒辣,讓人毛骨悚然。

“辛酉政變”后,同治帝繼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但她嗜權如命,因為權力,多年來,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帝,處處掣肘,極盡打壓,導致母子關系一度惡劣。

如今,四歲的載湉以后將處在太后的控制之下,根據(jù)以往她的種種劣跡,她哪里會善待自己的兒子,想到這,奕譞心如刀絞,一時急火攻心,才昏迷過去。

只有奕譞最明白,兒子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二 不幸的童年

奕譞的擔憂很快變成了現(xiàn)實。

慈禧太后不顧眾人反對,堅持選四歲的光緒承繼大統(tǒng),除了他的親生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是太后的親妹妹,光緒既是她的親外甥又是她的親侄子,兩人親上加親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光緒年齡小,不僅便于控制,便于她長期掌握權力,而且便于她從光緒小時候起,把他培養(yǎng)成聽話,對她唯命是從的皇帝。因為光緒早晚會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他終將明白皇帝才是權力的象征,早晚有一天,他會奪回屬于他的權力。

為了這一天不到來或晚點到來,太后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太后至高無上的權威盡快烙在光緒心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慈禧太后

為此,太后對光緒專門量身制定了“立威嚴、斷親情”的教育方針。說是教育,其實是太后對他進行的無情的訓化,力圖在精神上、心理上徹底控制他。

宮內的規(guī)矩多如牛毛,愛動的光緒常常惹太后生氣。為了讓他長記性,太后對他要么疾言厲色,大聲呵斥;要么對他罰站、罰跪。有時候,太后不令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罰令長跪。

不僅如此,太后還會罰光緒,不讓他吃飯。有一天,光緒又惹怒太后,她下令不準給他飯吃。

那時候,光緒還是個垂髻小兒,正是好動、長身體的年齡,哪里能忍受挨餓的滋味?他餓得實在受不了,竟跑到太監(jiān)房中找東西吃,看到饅頭,拿起來就跑。太監(jiān)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驚得目瞪口呆,一邊追一邊還喊呢,小祖宗,下人的東西不干凈,吃了會生疾,怎么向老佛爺(慈禧太后)交待?。?/strong>

光緒跑了一會,就跑不動了,蹲下,太監(jiān)們也不敢靠前,停了好大一會,他才緩緩轉過身,手里拿著半塊饅頭遞給太監(jiān),腮幫子還鼓鼓的。原來,他是趁這個間隙,狠狠地咬了幾大口饅頭。這件事情,太監(jiān)報到太后那里,她大怒,罰光緒長跪一個時辰。

一國之君,連飯都吃不飽,實在讓人對小光緒心生憐憫。由于經常受到太后不讓吃飯的懲罰,光緒常常因血糖過低、體力不支昏倒在課堂上。盡管是九五之尊的皇上,但他比同齡人長得明顯矮小瘦弱。

平時,太后對待光緒,訓斥、罰站、罰跪、不讓吃飯、甚至關禁閉都是家常便飯。這么點小孩,怎么能忍受太后如此兇狠的懲罰?久而久之,光緒畏懼她到了非??植赖牡夭健?/p>

不要說看到太后,就是別人一提起她,光緒就會臉色大變,全身發(fā)抖。平時,除非必須要見太后外,大部分時間他都會離太后遠遠的。

不僅如此,“斷親情”是太后控制光緒又一令人發(fā)指的霸道行為。

光緒入宮時,還不滿四歲,太后就下令不準其親生父母探視,并且還給他的老師翁同龢下旨,在小光緒面前,關于他的親生父母,只字不準提,還稱“他本應該永遠承認太后是他的母親,除掉這個母親之外,便沒有其他母親了”。

太后為何要這么做?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她希望光緒,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遺忘他的親生父母,轉而只依賴她這個母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奕譞

但太后是當過媽的人,光緒這么點小孩,有多依賴父母,光緒剛入宮那會,整天哭鬧著要回家,哄孩子睡覺這樣的事,本來是太后該做的事,她卻從不沾邊。她把哄光緒睡覺,日常穿衣吃飯等,交給總管太監(jiān)范長祿,說他性子溫、有婆子氣、讓他哄去。太監(jiān)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往往心理扭曲,對光緒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

光緒入宮后不久,父親奕譞就宣布辭職,在家養(yǎng)花弄草閉門不出。沒有人能理解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太了解太后嗜權如命的性格了,為了向人避嫌,也為了保護兒子,他認為必須向太后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從來不以皇帝的生父自居,從來不會對太后您構成威脅。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對兒子光緒最好的保護。

本來,每天上朝,光緒還能看到自己的父親,給他心理上多少還帶來點安慰,父親的辭職,讓他孤寂的心上更添惆悵。

在宮中,光緒缺少母親的關愛,父親的保護,在學堂,又缺少同學的陪伴,越發(fā)孤獨了。

三 太后的無情,對光緒的影響極壞

光緒入宮前,父母對他疼愛有加,平時他愛說愛笑,喜歡和鳥兒說話,喜歡寫寫畫畫,活潑開朗。但入宮不到半年,由于不斷受到太后無情地懲罰,還要忍受宮中的孤獨,他就不愛笑了,和太后相處幾年下來,變得沉默寡言,軟弱,還膽小怕聲。史書上評價童年的光緒“抑郁,精神殊遜”。

久而久之,童年的光緒逐漸養(yǎng)成了一些“暴燥;驕縱、偏執(zhí)”的負面性格。

有一次,僅因一些小事,光緒就暴躁不安,用手拍表上的玻璃,“手盡血也”。還有一次,他與中宮鬧氣,把太監(jiān)的臉打爛了。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光緒“暴躁、驕縱”的不良性格。翁同龢在其《翁同龢日記》中,曾不無傷感地哀嘆:“圣性如此,令人恐懼!”

其實,光緒長大成人后,他的一些不良性格也暴露無異。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夕,他對中日雙方的國情軍力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膚淺,但卻力主跟日本一戰(zhàn),希望此戰(zhàn)勝利后,向別人,尤其向太后證明他有治國理政的能力,在國家關鍵時刻,他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但甲午海戰(zhàn)的結局,卻以慘敗收場。

當然了,這場甲午海戰(zhàn),日本的浪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不管光緒是主戰(zhàn)還是主和?這場大戰(zhàn)都不可避免,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光緒性格偏執(zhí)的一面。

到戊戌變法時,光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通過變法剝奪太后的權力,使自己真正掌握實權。當形勢發(fā)展到對以光緒為首的維新派越來越不利時,他偏執(zhí)的性格再次占了上風,竟索性孤注一擲,拼命一搏,下密詔讓袁世凱殺榮祿,圍頤和園劫持太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太后不惜發(fā)動“戊戌政變”,下令嶄殺維新派,囚禁光緒帝,母子關系徹底破裂,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1908年,光緒和慈禧太后相繼離世,據(jù)說光緒之死是被太后毒殺所致,兩人離世僅過了三年,大清國就土崩瓦解。

可以說,慈禧太后的無情對童年光緒的負面性格,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結語

對童年的光緒而言,太后的無情,使母子關系漸行漸遠,從來就沒有產生過,在常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母子情。

由于兩人沒有親近的母子情,彼此都不愿意走近對方內心,試著去了解和理解對方,兩人的不理解不信任,隨之增加,這也為日后母子關系破裂埋下隱患,從而不僅徹底改變了光緒的人生命運,而且也徹底改變了大清國的歷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