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留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一定要挨炸,怎么防御這種傷害?已經(jīng)具體到什么姿勢的話題上了。

恰好,這個問題是W君上學時候安全教育學過的。不過總是覺得當時教員教的那些話都是沒挨過炸的人總結(jié)的,聽起來有一定道理,但是往往在真正爆炸來臨的時候并沒有太大防護性。簡而言之炸不死——大概率是憑運氣。

當時有這么一句口訣:“張嘴趴地側(cè)身臥,閉眼護頭別站著”,聽著是不是很像那回事?咱們來逐字拆解一下。

1. 張嘴還是閉嘴?

標準答案是“必須張嘴”,爆炸沖擊波傳播速度高達數(shù)百米/秒,會在瞬間壓迫胸腔與鼓膜。如果嘴閉著,壓力無法迅速釋放,鼓膜易炸裂、肺泡甚至胃腸都會受傷(專業(yè)叫“爆震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張嘴能讓氣體在口腔中形成緩沖區(qū),起到“泄壓閥”作用,降低傷害。

而真實情況是你張不張嘴在爆炸來臨的時候都差不多。標準的理論提到了嘴巴是一個爆炸氣流的緩沖通道,如果閉上嘴巴的時候氣流就不流通,容易造成額外的傷害。但實際上用大腳趾頭都能想出來,人類嘴巴的結(jié)構(gòu)能承受的壓力極其有限,你啵的一下呼出一口氣嘴巴都會在口腔氣壓的作用下“漏氣”發(fā)出聲響,您那一口氣才多大的壓強呢?爆炸沖擊波來臨的時候?qū)θ梭w造成傷害還真不差那么一點壓強。

2. 躺著還是站著?

安全課上說:必須躺下,最好是趴下。聽起來也像那么回事——人離地越近、目標越小、被擊中的概率就越低。加上趴地之后沖擊波作用路徑更短、反射波影響也小,甚至還有人說地面是“天然掩體”,能分擔爆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理論沒錯。但你真以為自己能躺得那么利落?爆炸一聲巨響,你的第一反應是發(fā)愣,其次是站著抖,最后才是撲地。如果你真能在爆炸前幾秒果斷趴地,那你大概率不是普通人,而是專業(yè)兵。其實,聽聲臥倒已經(jīng)來不及了。為什么呢?如果你離爆心比較近,那么爆炸的沖擊波會在你聽到聲音之前到達。沒錯,沖擊波是超音速的。它會早于聲音向你撲過來。真實的場景是你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是被大卡車撞了一下雙腳離地了,正納悶為什么會這樣,才聽到一聲巨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殘酷的是——你躺下了也未必就能保命。沖擊波會沿著地面貼地掃過,平趴時你的內(nèi)臟直接暴露在壓力前緣上,一口氣從嘴里噴不出來,那就從肺泡里炸出來。尤其是近炸時,趴著和平躺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更容易造成橫膈膜撕裂。

但為什么人會趴著呢?實際上這是一種遵循著生物本能的做法。是刻在基因里的應激反射效果。只不過人類在進化了幾十萬年的過程中最后幾百年才出現(xiàn)了炸藥,這樣說吧,新一輪的自然選擇還沒有真正的篩選出更合適對應爆炸的基因。

3. 順著還是橫著?

這問題乍一聽像是問睡覺方向的,實則關(guān)乎生死。教員當年說,要“橫著爆炸方向側(cè)臥”,不能正對或背對爆炸中心。理由聽起來還是那么樸素動人:迎風面積小,被沖擊波和破片打中的概率低,沖擊波也更容易從你身體兩側(cè)“掠過去”,而不是直沖胸腔或脊柱。

聽起來對吧?但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爆炸來自哪邊。城市巷戰(zhàn)、空襲、IED、燃氣泄漏……這哪一個爆炸是打招呼的?更別提多點爆炸或者穿透性震蕩波,角度是個什么東西,誰知道。你一倒地的時候可能想的是“離爆心遠點”,結(jié)果人家補炸剛好就落你腳邊。

更別說“橫著”這個說法,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物理投影優(yōu)化”——你把自己當成一個需要減少受力面積的物體。這在防御系統(tǒng)中是對的,比如炮彈打裝甲時裝甲要傾斜布置、彈道帽要跳彈,但人不是裝甲,人也跳不掉。你橫過來頂多是少挨幾塊碎片、多撐半秒鐘痛苦時間。而不是教員嘴里那種“增加生存概率”的神仙戰(zhàn)術(shù)動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別忘了,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不是線性的,是球形的。也就是說,它從爆心處像吹氣球一樣向外擴散。這時候你橫著躺、豎著站,理論上區(qū)別確實有那么一點點,但那點區(qū)別如果不足以推你從“致死”退回到“重傷”,那其實沒有意義。

當然,在遠爆情況下,如果你有一點判斷力(比如你知道某個方向有炮聲、有空投、有地雷),那么側(cè)臥讓身體最厚的部分(臀部、大腿、背部)去擋可能飛來的破片,確實能略微降低被爆炸碎片瞬間打穿胸腔或爆頭的風險。這種時候“橫著”可能救命。但那不是姿勢起作用,是你戰(zhàn)場態(tài)勢感知能力救了你。

說白了,橫著是有點用,但別迷信這玩意兒能決定你命不命。真正決定你能不能活下來的,是離爆炸遠不遠、有沒有硬質(zhì)掩體、爆心有沒有直線視距這些硬核因素,不是你身子歪沒歪。

4. 閉眼護頭別站著

這個建議聽起來最人畜無害,但其實也最容易被忽略——人類在極度驚嚇下的反應是睜大眼睛四處張望,而不是閉眼等死。教員說要閉眼,是因為爆炸會伴隨極強的閃光甚至是電磁輻射,近距離高爆能瞬間灼傷視網(wǎng)膜,特別是在夜間環(huán)境下,閃光比雷劈還晃眼。閉眼是減少短期致盲幾率的最后努力,別嫌它慫。

再說護頭。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像“地震避險那一套”,但其實確實有它的道理。人不是因沖擊波直接致死的唯一對象,更多是被爆炸帶來的破片和墜物砸死的。你如果恰好在窗戶邊上、廣告牌下面,或者在一個建筑結(jié)構(gòu)不太穩(wěn)定的老樓里,那你被炸死的方式極可能不是內(nèi)傷,而是后腦勺中了一塊鋼筋水泥碎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別站著”則純粹是常識。你站著,面積大、目標大,重心高,一旦被沖擊波掀起來就跟一只旋轉(zhuǎn)木馬一樣亂飛,砸地上還是幸運的,撞電線桿、窗臺、他人頭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肉彈道”。倒地的姿態(tài)固然不一定保命,但站著一定是最蠢的。

所以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一個基本道理,在爆炸來臨的時候就像章北海說的話一樣——“都一樣的”。能不能活下來,這件事取決于當時身處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運氣,和爆炸防護姿勢關(guān)系并不大。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種姿勢可以在炸彈的有效殺傷距離內(nèi)保命,那么一戰(zhàn)二戰(zhàn)費那么大力氣挖戰(zhàn)壕不就是多此一舉了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卓越的將領(lǐng)會訓練士兵掌握一種“戰(zhàn)場舞蹈”,讓士兵學會在戰(zhàn)場上輾轉(zhuǎn)騰挪。這樣機動效率和進攻效率都會大幅度的提高——反正身懷絕技炸不死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誒~印度軍人天下無敵了,畢竟他們出場是自帶BGM有跳舞基因的。

但這可能嗎?

話說回來,當年的安全教育為什么會給一群研究炸藥的講這些?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圖個心安。讓我們這群生瓜蛋子們對爆炸沒那么恐懼和害怕而已。

真不怕嗎?說個故事,當年W君老爸單位銷毀過期彈藥,一個負責銷毀彈藥的大爺沒有按照安全操作規(guī)范引燃導火索,在返回掩蔽墻之前一坑的彈藥直接爆炸。從遠處看,老頭的一個棉大衣飛到天上去了,在現(xiàn)場就只找到了餃子餡,人一下子就從地球上消失掉了,沒留下任何可以辨認的人體器官。再后來我爸單位里面就有各種靈異傳說了,總是在傳誰誰誰吃飯吐出個半個牙、誰誰誰穿鞋讓半個牙硌了腳,最終都把半個牙指向了老鄧頭。

所以,當你看到那些說“只要擺對姿勢,就能在爆炸中活下來”的教材、短視頻、AI講解,記得提醒自己一句話:

炸藥不會管你學過什么,它只管你在哪兒,和你是不是該死了。

人類不是靠姿勢防炸的,真正能防炸的,從來都只有三個字:別在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