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米車禍事件,漸漸清晰了。三名女大學生的死亡,令人心痛。為了避免更多的災難,我們需要搞清楚,這個鍋到底應該由誰來背?怎么做才能避免下一次悲劇?小米SU7究竟隱藏了哪些安全隱患?

首先,我們理一下事故本身。這個事故很簡單,就是三名女大學生,一起開車去安徽考編。車不是她們的,而是駕駛員的男朋友買來給她開的。然后,事故發(fā)生于晚上。發(fā)生的路段,正好在維修,有路障。在行駛過程中,這輛小米SU7開啟了智駕模式,車速為116公里/小時。

在遇到路障時,車輛提醒駕駛員進行人工接管。那人工接管以后呢?車輛就撞上了公路中間的護欄,引發(fā)電池爆燃。用遇難者家屬的話來說,車門鎖死,打不開,三名乘員全部被活活燒死。

小米公司呢?也發(fā)了一個公告。這個公告呢,隊長就不重述了,給大家貼一個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這個圖就能看到,從系統(tǒng)提示“城市NOA”需要被接管,到車輛發(fā)生碰撞,只有一秒的間隔。一秒后,車輛就撞上護欄了??梢哉f,如果不是專業(yè)賽車手,就這一秒的反應時間,哪怕是十年老司機,也都把握不住。

因為時間太短,駕駛員急踩剎車,但剎車踏板只踩下去了31%,無法出動EBA緊急制動輔助系統(tǒng)。實際上,只有一秒的反應時間,即便踩了剎車,仍舊難以規(guī)避撞車風險。為什么反應時間會這么短呢?核心就在于,小米的智駕系統(tǒng)存在天然缺陷。

小米SU7一共有三個版本,第一個是小米SU7后驅(qū)續(xù)航智駕版,這個是入門低配版。第二個是,小米SU7后驅(qū)超長續(xù)航高階智駕PRO版,這個是高配版。第三個是,小米SU7四驅(qū)超長續(xù)航高階智駕MAX版,這個是頂配版。出事故的車輛呢?恰恰就是入門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最低配與高配版的差距有多大呢?你可能無法想象。首先,它只搭載了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沒有配置激光雷達。它采取的是雙目純視覺方案,最大可探測距離200米。但在夜間,惡劣天氣條件下,可探測距離會下降40%,就只剩120米了。這還是最大探測距離,實際路況上,可能比這個距離還要低一些。

在116公里/小時的速度下,車輛每秒行駛距離約32米。而小米SU7基礎(chǔ)版,每秒識別障礙,只有35米。超過這個距離,它的識別時間就要更長了。也就是說,這個車速是每秒32米,而小米SU7基礎(chǔ)版的智駕,識別路況卻只能做到每秒35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是,它只搭載了一顆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為84萬億次每秒。這個算力不小了,可你只要多花3萬塊錢,就能買到高配版的小米SU7 MAX了。別看只差了3萬塊,性能差距幾乎是云泥之別。高配版搭載兩顆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508萬億次每秒,算力差距超過6倍!啥意思呢?同樣的障礙物擺在面前,這個高配版能夠更快識別,更快響應,為駕駛員爭取更多的時間。

三是,標準版的電池沒有采取“倒置電芯技術(shù)”。這個技術(shù)來自于寧德時代“CTP3.0”技術(shù)的一部分。在這起事故之前,就有小米SU7撞上路牙,發(fā)生自燃。但那是一輛高配版的小米SU7,它起火以后,火花直接向下噴,駕駛員逃生后,車架還非常完整。它配置了寧德時代的“電芯倒置技術(shù)”,搭載的也是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a class="keyword-search" >低配版是沒有這個技術(shù)的,電池起火以后,不會向下噴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就是說,這個標配版的小米SU7,實際上是一個丐中丐版。它沒有激光雷達,沒有高階智駕,沒有雙Orin算力芯片,也沒有電芯倒置技術(shù)。在重大安全配置上,與高配版差別巨大。其中,小米SU7 Utra所配置的“防彈涂層”,耐穿刺能力,提升13倍,但也沒有下放到小米SU7。

這個事件提醒我們,低配版的智駕系統(tǒng),是相當不可靠的。現(xiàn)在,各大車企都在開啟“全體系智駕”時代。別說電車了,油車都開始上智駕了。只要是個車廠,都有智駕,要么第三方采購的,自己拼裝的,要么為了追上對手,把用戶當小白鼠,在智駕技術(shù)沒有得到充分驗證之前,就匆忙上車,一邊收集數(shù)據(jù),一邊通過OTA持續(xù)升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這些不同的智駕,技術(shù)水平參差不齊。所謂的“全民智駕”,本質(zhì)上是,為了拉低智駕的門檻,各大車企紛紛采取減配上車。激光雷達是重大的安全冗余性配置,很多車型沒有激光雷達,也沒有匹敵特斯拉或者華為的智駕算法,卻打著高階智駕的旗號,誘騙消費者。這是不道德的。

在智駕技術(shù)面前,我們追求彎道超車,但更要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