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在人間 詩琳畫卷——李小琳詩書畫展》開幕儀式暨《詩琳畫卷》中英文全集發(fā)布儀式在澳門圓滿落幕。在此前后,紅船融媒團隊對華夏文化促進會主席李小琳進行了深度專訪。
采訪地點在李小琳的北京工作室,在這個詩書畫散發(fā)出濃厚文化氣息的環(huán)境,她對自己的家風傳承、事業(yè)發(fā)展、轉型詩書畫等娓娓道來。

▲李小琳
言傳身教,點亮光明人生
李小琳深情回憶道:“如今我能取得這些成就,第一個要感謝的人就是我的奶奶,是她為我播下了紅色文化的種子。奶奶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小時候,我在奶奶書房看到滿架書籍,不禁好奇爺爺?shù)慕洑v。奶奶指著書架上一排紅色書籍,告訴我爺爺?shù)氖论E —— 爺爺是無數(shù)為祖國奉獻、犧牲的烈士之一 。”
“奶奶經常伏案書寫,在她的熏陶下,我也開始跟著她學習書法。”李小琳繼續(xù)說道,小學時期,媽媽總會夸贊她的書法作品。那時,身為學校少先隊大隊長的她,負責繪制黑板報。

▲李小琳的奶奶趙君陶
“有一種精神,自兒時起就深深烙印在我心底。奶奶的床頭,一直掛著爺爺?shù)倪z書,那是爺爺深陷囹圄,在生命最后關頭,留給奶奶的訣別信。那時,我年紀尚小,還無法理解遺書里的含義,可爺爺?shù)淖舟E,深深震撼了我,自此,這一幕便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崩钚×站従徶v述道,“在那般艱難危險的處境下,他叮囑奶奶,不要來獄中探望,也不必費心收斂他的遺體,一定要將我的父親和姑姑培養(yǎng)成人。爺爺在生死之際,仍心懷家人,更心系國家,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始終引領著我,成為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
李小琳回憶道,父親每次提及奶奶時,眼神中總是飽含深情。記得有一次父親講話時說道:“大家大多知曉我的父親李碩勛,然而卻鮮少有人了解我的母親趙君陶,她是趙世炎的妹妹。在那個年代,趙世炎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和國家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了探尋革命真理,他們前往上海,我的母親趙君陶也在那時入讀了上海大學。而后,母親又踏上了法國勤工儉學的道路。我的父親李碩勛正是在上海大學與母親相識的。”
李小琳的奶奶趙君陶出身富裕之家。自小,她就熱愛讀書,內心始終向往光明。在兄長趙世炎的影響下,趙君陶一心向學,憑借不懈的努力,為自己的人生鋪就了一條不凡之路。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她先后出任延安保育院和重慶孤兒院院長,為革命后代和孤兒們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空。新中國成立后,任哈爾濱四中的第一校長。隨后,趙君陶奔赴天津南開大學,先后擔任社會學院和化工學院院長。她培育了無數(shù)革命先輩的后代、孤兒和優(yōu)秀青年,為國家發(fā)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

▲李小琳的奶奶趙君陶和爺爺李碩勛
李小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讓她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筆墨之間,而是飽含著對家國、對世間萬物的大愛情懷。她的父親在《紀念我的母親君陶》一文中也說過:“我母親君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一生。她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特別的功績。她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但是,她一生都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崩钚×照f,“小時候爸爸帶我去過工地,我戴著一個工作帽,拿一張電力工程圖紙,知道了電力工作者就是給千家萬戶帶來光明的人,覺得特別神圣和偉大,就在那時一顆關于電力的種子,便在我心底悄然埋下?!?/p>
詩韻丹心,家國情懷一脈相承
李小琳的父親李鵬總理是新中國電力事業(yè)的奠基人,他的一生無論所學專業(yè)還是工作都離不開“電力”二字。
新中國電力事業(yè)發(fā)展中,寫滿了他的功績。比如三峽工程的建設。

▲1998年3月19日,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李鵬同志在閉幕式上講話。 新華社記者 王巖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李小琳介紹道:“父親為人極為低調內斂,并且始終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他生命中遇到重大節(jié)點時,總會借詩歌來抒發(fā)情感。就拿一件廣為人知的事來說,父親一共去過 19 次三峽。三峽工程歷經百次論證、反復調研。他曾跟我講,孫中山先生當年想為國家和民族治理洪水,毛主席和鄧小平同志也有此意愿,還對父親說,‘只有你既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又是水利水電專家,所以你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父親接到這個任務后,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勁頭,一門心思要把這項利國利民的世紀工程做好。我記得1994年陪他一同回到三峽,當時恰逢三峽竣工,他滿懷深情地在船上寫下了《大江曲》?!彼锌赣H心里裝的全是國家大事,家中之事基本無暇顧及 。
“直至如今,每當提起父親,心中滿是永恒的懷念與永遠的記憶?;貞浧鹕罾锏狞c點滴滴,都覺得人生都是溫暖的?!崩钚×照劶案赣H時,眼中閃爍著光芒,自豪感溢于言表,“父親尤其喜愛抄寫古詩詞,他在格律詩方面的造詣十分了不起”。
愛的情懷,體悟生命之真諦
李小琳的祖父為開創(chuàng)新中國付出年輕的生命、她的父親為建設新中國一生殫精竭慮、她又為了中國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傾盡全力、作出重大貢獻。三代人所處時代各異,但家國情懷一脈相承。
出生在紅色革命世家的李小琳,曾為推動我國電力事業(yè)快速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李小琳從繁忙的領導崗位退休,但仍懷一顆赤子之心,刻苦鉆研筆耕不輟,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并發(fā)揚光大。如今,她身為華夏文化促進會主席,要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踐行者、傳播者,積極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讓中華文明盛開在世界文明之林,讓世界文明盛開出中華文明的之花。

▲李小琳
李小琳分享,在完成第一段事業(yè)征程的時候,她想投身以文化為滋養(yǎng),教育為長城科技為引領,做身心靈健康的事業(yè)。她的作品梅蘭竹菊,象征她在電力系統(tǒng)的基層淬煉;當牡丹盛放時,見證著她從工程師到文化使者的華麗蛻變。生活中的她還熱衷靜坐禪修,在靜謐中感悟人生哲理,探尋人生真諦。在采訪過程中,她還深入闡述了“大學之道”“中庸之道”“陽明心學”等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分享“如何修心”“如何從宇宙時空和天地萬物當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天人合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她認為,唯有身體與心靈皆通暢,方能真正實現(xiàn) “天人合一”。因而,每次揮毫潑墨書寫書法時,對她而言都不只是單純的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踐行“天人合一”理念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持續(xù)獲得智慧覺悟,體悟宇宙和人生的深刻道理。

▲李小琳書法作品
在李小琳看來,漢字蘊含著獨特的美感與深遠的意義。一橫一豎,描繪天地萬象,知悉天地時空的,歷來是士大夫階層。他們若能發(fā)聲,往往能為天下帶來吉祥。所以,若能為士大夫提供施展的平臺,無疑是天下之喜。她表示:“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人成為傳承文化的清流,將祖國的文化代代相傳,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她說自己深入鉆研過大量傳統(tǒng)經典哲學著作,能將自身的認知傳遞給下一代,一直是她最大的心愿。她期望下一代能夠學會思考、聞思并行,修正道。

▲李小琳
李小琳自幼便對中醫(yī)藥文化懷有深厚熱愛,且在中醫(yī)領域頗具天賦。幾年前,她師從國醫(yī)大師王琦院士,潛心學習中醫(yī)藥知識。在此期間,還和同學共同編撰了《羹方學》。她提到只有氣血通暢,才能構建幸福人生。而幸福人生的塑造,依托于良好的日常習慣,比如堅持學習讀書、規(guī)律運動、充足睡眠、持續(xù)進修、興趣愛好、旅行。這些是維持生活有序的關鍵,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不斷提升心智。在她看來,心智存在七個層級,人們應據(jù)此構建自身的時空秩序,這也是她的修行方向。她還進一步闡釋,實現(xiàn)自身6萬億細胞的健康狀態(tài),與家人、朋友和諧共處,讓每個細胞都處于自在圓融的狀態(tài),是極為重要的。對家人盡責,對國家貢獻,前提是做好自我修養(yǎng),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只有先做到自我覺醒,才能去啟發(fā)他人、幫助他人,進而追求“圓滿”。要達到 “圓滿”,內心必須自在安寧。因此,人不能長期處于浮躁狀態(tài),而應學會靜下心來,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清晰的覺知與敏銳的覺察 。
“家鄉(xiāng),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崩钚×崭锌?,“當看到家家戶戶都通了電,我由衷地欣慰。但隨著鄉(xiāng)鎮(zhèn)化和城鎮(zhèn)化的推進,城市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我下定決心,不僅要為世界輸送光明與動力,更要為下一代守護碧水藍天?!痹谒磥?,人生格局至關重要。曾經有人好奇,為何她能創(chuàng)作大氣磅礴的畫作,答案便藏在這份格局之中。她說,哪怕日常小事,也要從精微處做起,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而是團隊齊心協(xié)力的成果。只有眾志成城,才能無往不利,團隊的力量無可估量。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置業(yè),都應懷揣大愛情懷。
向美而行,傳承士人情懷
2023年和2024年她的《愛在人間——詩琳畫卷》詩書畫展,也先后在中國國家畫院和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她的展覽不僅是藝術旅程的一座里程碑,更是對在各行業(yè)為祖國默默奉獻的工作者的激勵,她背后的堅持和堅定不移的毅力,更是常人難以企及。
此次在澳門舉辦的書畫展,延續(xù)《愛在人間 詩琳畫卷》這一主題。

▲展覽現(xiàn)場
為了此次澳門詩書畫展,李小琳為特別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荷花為主題的畫作,還寫了兩首飽含深情的歌曲《華蓮丹心》與《愛在人間》。

▲李小琳
《華蓮丹心》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并于澳門的獨特文化語境之下,體現(xiàn)了當?shù)匚幕瘍r值和愿望。李小琳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她用自己的筆墨書寫人生最美、最真實的故事;用最美的水墨丹青繪就人生畫卷。正如她說:“愿大愛無疆,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向美而行。”

▲李小琳

▲展覽現(xiàn)場
在展覽現(xiàn)場,李小琳的作品深深吸引著觀眾,好評如潮。有人評價,其作品既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邁氣韻,又有“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從容與雅量。更有觀眾感慨:“畫中有父親的心聲。”

▲李小琳向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何厚鏵等人介紹她的作品
李小琳的書法大氣磅礴,筆鋒剛勁有力,氣韻非凡。其風格既有啟功大師的風范,更有她獨特的常人無法企及的貴氣和格局。她的書法如墨玉生輝,她將碑學的雄強與帖學的秀逸熔鑄一爐,其書法的金石氣與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完美契合,使她的字體線條在剛健中透著靈秀,在凝重中見出空靈;既保持了唐楷的嚴整法度,又透露出魏晉碑刻的天然意趣。這一獨特的書法風格,引發(fā)眾多學者和文人的強烈共鳴。

▲李小琳創(chuàng)作過程展示
她筆下的牡丹通過細膩的筆觸以及巧妙絕倫的色彩層次和構圖,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契合,呈現(xiàn)了一幅幅嶄新的東方美學畫卷。她以寫實并別具一格的技法,將國人的精神圖騰牡丹畫得張弛婆娑而磅礴。她筆下的臘梅花,枝干如國之棟梁傲然挺拔,給人一種力量。栩栩如生的臘梅在傲雪中燦然怒放,氣勢恢宏,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李小琳介紹她的作品
李小琳的詩書畫作品,所展現(xiàn)出的剛柔并濟的美學張力,與澳門這座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城市形成跨越時空的聯(lián)姻??胺Q同頻共振,珠聯(lián)璧合。特別令人動容的是,她的所有詩書畫作品,始終跳動著一顆赤子報國之心的溫暖與情愫。在這個展覽中,不論是舞動中的墨梅,還是盛開著的牡丹,皆表達出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并通過藝術向世人展現(xiàn)并分享大愛無疆的情懷與祝福。而她的詩作,更是與書畫相輔相成,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的文字,傳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

▲活動現(xiàn)場
在談及這次畫展的真正意義時,李小琳感慨萬千:“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顯得尤為重要。我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愿意把我的詩書畫展示出來,我想這是我人生的親身經歷,我愿意用自己最美的書法書寫人生最真實的故事,我愿意用最美的筆墨丹青畫出人生的畫卷,我也愿意自己的詩詞歌賦去創(chuàng)作我心中最響亮的歌?!?/p>
▲李小琳介紹她的作品
除了商業(yè)與藝術,李小琳還積極投身社會公益與文化交流活動。她擔任多個社會職務,如絲路規(guī)劃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陶行知國際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等,為文化傳承、教育發(fā)展貢獻力量。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多元魅力與擔當,她的故事,激勵著無數(shù)人在不同領域追求卓越,綻放光彩。

▲李小琳介紹她的作品
李小琳表示,僅僅懷揣理想與信念還不夠,還必須付諸行動,做到知行合一。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她創(chuàng)辦了知行合一學校,從總策劃人,到生命關懷協(xié)會的會長,再到華夏文化促進會主席,在她看來,這都是自己的一種情懷,她渴望能為這個世界多貢獻一份力量,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李小琳
在采訪過程中,李小琳還熱情地邀請紅船編輯部工作人員走進她悉心打造的當代文人書房。這個書房不僅代表著她熱愛閱讀與寫作,它還代表了藝術家的思考、創(chuàng)意和精神維度。李小琳介紹,她的文創(chuàng)工藝品都是與中華百年老字號品牌攜手打造。未來,她計劃設立公益文化基金,將基金款項全部捐贈給華夏文化基金,助力民族產業(yè)發(fā)展,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她期盼鼓勵人們思考學術追求的意涵與當下社會的關聯(lián)性,并表達出一份對文化遺產持續(xù)發(fā)展的愿景,以及其對生活理想和審美的追求。

▲李小琳接受紅船融媒采訪
李小琳每天早上還都會花一個小時寫隨筆,日常堅持畫冊頁,研讀儒家、道家、佛學等。在她看來,人生每十年,都是一段獨特的心路歷程。這些歷程對她而言無比珍貴,因此,她都會認真記錄下來,精心裝訂成冊,并命名為《詩琳心語》。如今,她已積累了4本這樣的珍貴記錄。

▲李小琳(右)與全國婦聯(lián)常委、信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超瓊
在完成人生第一段歷程,迎來人生一甲子時,李小琳撰寫了8萬字的《甲子抒懷》,以“愛”為核心,用60副書畫楹聯(lián)、60副詩書畫描寫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和最重要的事。
李小琳的腳步,繼續(xù)印刻在“向美而行”的征程。
撰稿:秋杰、礦玲
視覺:學民、辰昊
統(tǒng)籌:李秀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