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余聞張國榮逝者已逾廿載,然天下懷思未嘗稍減。每值清明寒食,香港文華酒店前猶堆滿素菊,內(nèi)地榮迷會亦舉燈遙祭,此情此景,豈偶然哉?今試以管窺之見,析其緣由如下:

其美跨越性別藩籬,香港"四大絕色"獨冠其名。1989年告別演唱會紅鞋造型,2000年"熱·情"演唱會長發(fā)飄飄,皆成時代符號。更以《紅》專輯之藝術攝影,展現(xiàn)東方美學之深邃。世事紛繁,其始終保持著對美的極致追求,連戲服紐扣位置亦親自斟酌。如此風骨,豈是凡塵所能拘束?

在娛樂圈泥沼中,張國榮獨守赤子之心。古天樂初出茅廬,得其電話推薦;張衛(wèi)健經(jīng)濟困頓時,暗中相助還債。吳宇森初執(zhí)導筒。這般提攜后進,豈止是行業(yè)佳話?其待人以誠,處世以寬,恰似春日暖陽,照耀多少后輩心田。

2003年4月1日之變,至今仍為謎團。抑郁癥之說雖為主流,然坊間猶傳感情糾葛、世俗偏見等種種猜測。其遺作《異度空間》未竟,更添遺憾。恰似《阿飛正傳》中旭仔之死,讓世人恍然驚覺:美好之物原是如此脆弱。這種突如其來的永別,反使思念愈發(fā)濃烈。

每年4月1日,文華酒店前素燭長明,微博話題#二十周年繼續(xù)寵愛#閱讀逾十億。95后、00后通過混剪視頻、學術研究等方式延續(xù)敬意。此非單純追星,實乃對理想主義精神之禮贊。正如其《我》中所唱:"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這種敢于打破桎梏、追求本真的態(tài)度,恰是當代社會最稀缺之財富。

嗟乎!張國榮之逝,非獨巨星隕落,實乃一個時代的絕響。其藝術成就如璀璨星河,人格魅力若蒼松翠柏,精神遺產(chǎn)似長江大河。今人紀念之,非唯懷舊,更在追尋那份超越時空的真摯與純粹。當《風繼續(xù)吹》再度響起,當《霸王別姬》重現(xiàn)銀幕,我們悼念的,何嘗不是那個敢于做自己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