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網報道,近日,國務院臺辦官方網站上線了“‘臺獨’打手、幫兇迫害臺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據悉,該專欄以浮動窗口形式顯示在國臺辦官網首頁,并公布了線索舉報的郵箱地址。
從專欄的介紹來看,國臺辦表示,民進黨當局近期頻繁打壓迫害政治異己,以及島內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政黨、團體、人士。某些“臺獨”組織、“臺獨”分子、公職人員、側翼網紅充當打手、幫兇,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據海峽導報綜合報道,包含臺灣所謂“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在內的75位學者,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批評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就任后妖魔化大陸,以戴“紅帽子”激化臺灣社會對立,打壓“言論自由”,呼吁民進黨懸崖勒馬。學者認為,兩岸要共好,至少臺當局應帶頭消弭“反中”情緒,尋求解套方式。賴清德日前拋出所謂“17項策略”,妄稱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引發(fā)輿論爭議。陳培哲、黃德北、馮建三、盧倩儀等75位學者,感受到臺灣地區(qū)正因民進黨掀起新一波“反中”浪潮,遭到空前未有的破壞與威脅。
聲明中,學者們回顧了歷史,指出類似的敵視態(tài)度和極端做法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后果。特別是,他們提到德國納粹崛起時期的歷史教訓,警告稱民進黨當局在推行民粹主義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劇社會分裂,抑制言論自由,并以此來鞏固其政治控制。學者們還指出,臺當局對中國大陸配偶以及言論不合的人群實施的打壓,已讓臺灣的言論自由狀況愈加嚴峻,甚至接近以前戒嚴時代的水平。賴清德的這一系列反民心政策,顯然沒有得到臺灣民眾的支持。

中國臺灣(資料圖)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直呼對此感到悲哀,“言論自由”不是我們早就該有的、理所當然的東西嗎?如果今天還需要那么多學者出來倡議,出來堅持、主張,就表示這個東西沒有了、正在流失了!管中閔質疑,如果今天還需要那么多學者出來倡議,甚至很多人當年就是站在“某些立場”爭取“言論自由”的人,也站出來倡議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我們其實是在倒退!不然這個東西應該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哪里還需要出來“主張、堅持”?
那么,如何看待島內學者的集體發(fā)聲?有分析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臺島方面看清現(xiàn)狀的必然選擇。首先,從國際局勢看,一直被島內賴清德之流視為“靠山”的美國,現(xiàn)在是對其他地區(qū)事務干預能力、影響力最低的時期。尤其是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帶領西方盟友極限圍堵俄羅斯,不僅實施了超過1萬項制裁,還深入介入俄烏戰(zhàn)場。然而,美西方既沒有阻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更沒有讓俄羅斯崩潰。島內有識之士已經看清楚,真正挑動臺海局勢緊張的人,就是美國和島內的賴清德之流。

中國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之流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wěn)定。上臺約十個月來,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叫囂宣揚“互不隸屬”謬論,近期拋出的所謂“17項策略”更是把兩岸關系等同于“敵對關系”,妄圖逆轉兩岸關系從敵對走向和平的歷史走向。將臺灣防務預算提高至GDP的3%以上、鼓吹推動“全民皆兵”、揚言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他們正通過一系列反和平的操弄,妄圖把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zhàn)車。
臺灣地區(qū)媒體刊文稱,賴清德當局對陸配執(zhí)行最嚴厲的處分,也在同步撕裂臺灣社會,讓臺灣成為一個風聲鶴唳的社會,臺灣地區(qū)媒體刊發(fā)社論稱,賴當局整個施政手法是以“撕裂”與“仇恨”作為貫穿主軸:對外,撕裂兩岸關系、激化仇恨;對內,撕裂臺灣內部,用仇恨號召鐵票,鞏固政權。

中國臺灣(資料圖)
與此同時,繼臺積電加碼赴美投資后,賴清德還宣布準備擴大對美采購。他聲稱,臺積電宣布對美國擴大投資,“代表臺美互惠共榮的持續(xù)發(fā)展”,而且不只臺積電,環(huán)球晶也在美國得州設立全美最大的12寸硅晶圓廠,后續(xù)會有更多產業(yè)跟進,“展現(xiàn)臺灣‘東拓’美洲大陸的全球布局”。他同時宣布,臺灣準備擴大對美國的采購,無論是工業(yè)產品、農產品還是天然氣。面對美方壓力,賴清德迅速“滑跪”,島內網民紛紛痛批“這不是賣臺,是送臺”,“可憐,連爭取臺灣利益抵抗一下的想法都沒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