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因為脆弱不值得被尊重被歌頌,那何以“人類社會”?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是一件什么事情?不少聲音指向了“智駕事故”,從廣義的維度沒有錯,然而它又不能僅僅掛鉤“智駕事故”,因為它與生命有關,是一件關于生命的事情?!吧痹诖舜问录惺堑谝魂P鍵詞。當我們說它是“智駕事故”,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以“智駕”取代了“生命”。
是的,這才是此次事故中最為可怕的事情,也是智能汽車乃至AI發(fā)展進程中最為可怕的事情。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把“生命”放至塵埃,使得“生命”在AI發(fā)展中漸漸“卑微”,甚至讓“生命”主動“投降”,放棄自身的自主權(quán)。
3月22日,我參加了一場小型內(nèi)部交流會。背景是在全球新產(chǎn)業(yè)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如何推動上海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因為交流會更為偏向自由發(fā)言,人們的關注與憂慮自然地聚焦到了人類如何與AI共處。有發(fā)言者說到孩子使用AI工具是無法阻止的,但是如何避免孩子在AI中沉迷乃至被AI所控制。2024年,美國一名14歲少年深戀AI自殺震驚全球。當交流進一步的時候參與者發(fā)現(xiàn),即使成人也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向AI交出主動權(quán)。比如,當你做一份報告,殫精竭慮完成之后,發(fā)現(xiàn)AI輕而易舉地丟出一份比你更優(yōu)秀的報告。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現(xiàn)一些工作任務AI完成得比你更出色的時候,這時候你會下意識地想,那我為什么不直接依賴AI?當你依賴AI成習慣時,你的自主權(quán)就在“不經(jīng)意”間喪失。
2017年,央視網(wǎng)一則報道顯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汽車生產(chǎn)商和科技公司致力于研發(fā)更智能、更安全的無人駕駛技術。一名相關領域的英國專家甚至預言說,為了讓交通更安全,最多再過25年,人類將被禁止開車,而由無人駕駛技術全面取而代之。
“人類被禁止開車”,這樣的想法未必是少數(shù)。民間已經(jīng)有不少聲音認為,因為人類有情緒會疲勞,隨著AI的成熟,從概率上來說,AI開車比人類開車更安全可靠,發(fā)生的事故更少。“人類被禁止開車”,這一觀點其實就隱藏著“人類在AI面前放棄自主權(quán)”的一種集體催眠。如果沿著這一思維路徑,那么在未來,人類不僅僅是被禁止開車,還會被禁止各種事情,因為諸多工具的AI化是不可阻擋的浪潮。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因為AI更智能情緒更穩(wěn)定,我們甘愿被AI工具“提供服務”,那么最后我們除了成為“巨嬰”,還有第二種可能嗎?當我們成為“巨嬰”,即使你說我們可以更好地去開發(fā)我們的“腦潛力”,但是,“生命”的活力如何綻放?如何在脆弱中走向更好?我們又如何去尊重去歌頌在脆弱中奮斗或者掙扎的“生命”?當“生命”因為脆弱不值得被尊重被歌頌,那何以“人類社會”?
人類在AI浪潮中,不應該被禁止使用“方向盤”,更不應該在不知不覺中“自我放棄”。如同你的鄰人很優(yōu)秀也很有愛還愿意供養(yǎng)你,但是你知道,永遠沒有自己的一寸寸進步來得可貴。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strong>
如果你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中,你第一時間看見的必定是“生命”。你第一時間是為逝去的生命默哀,而不是第一時間去判斷背景與原因。當我們在AI不斷成熟的進程中,永遠確保自己第一時間看見的是“生命”,那么我們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人類禁止開車”的集體催眠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