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人對社會主義的恐懼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也不是啥新鮮話題。
你隨便問一個美國人,尤其是年紀大點的,提到“社會主義”這三個字,十有八九會皺眉頭,甚至直接跟你翻臉。為啥會這樣?其
實這背后有歷史、文化、經濟,甚至是宣傳的影子在作祟。

先說歷史。
美國人對社會主義的警惕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埋下了種子。
那時候,歐洲的社會主義思潮傳到美國,帶來了勞工運動和一些激進組織。
比如1877年成立的美國社會主義勞工黨,還有1901年搞起來的美國社會黨,這些組織在工人中間挺有號召力。
尤其是社會黨領袖尤金·德布斯,1912年競選總統(tǒng)時拿到了6%的選票,這在當時可是不小的動靜。
但問題來了,這些運動跟罷工、暴力事件也脫不開干系。
1886年的芝加哥海市場屠殺就是個例子,一場勞工集會搞到最后炸彈都扔出來了,死了一堆人。這事兒讓不少美國人把社會主義跟混亂、暴力掛上了鉤,印象一下子就壞了。
到了20世紀,俄國十月革命又給這恐懼加了把火。
1917年,列寧在俄國搞起了蘇維埃政權,美國這邊一看,覺得這玩意兒不光是經濟制度,還跟政治獨裁、壓迫自由沾邊。
美國政府和媒體順勢把社會主義跟共產主義捆綁起來宣傳,說這就是個威脅國家安全的東西。
1919到1920年的帕爾默突襲就是個例子,當時司法部長米切爾·帕爾默帶隊在全國抓了上萬名疑似激進分子,大多是社會主義者或者移民。
這波操作直接把社會主義貼上了“危險”的標簽,老百姓心里那根弦兒繃得更緊了。

冷戰(zhàn)時期,這恐懼算是徹底發(fā)酵了。
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橫行,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到處指控政府、軍隊、好萊塢有共產主義滲透。
他那時候搞了個“黑名單”,隨便說誰是社會主義者或者共產主義同情者,就把人工作毀了,甚至送進監(jiān)獄。聽證會天天在電視上播,搞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
麥卡錫這家伙雖然最后被證明是胡扯,但他留下的影響太深了,美國人從那會兒開始就把社會主義跟“反美”劃等號。

再說文化。美國這國家打從建國起就崇尚個人主義。
1776年獨立宣言里那句“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成了美國文化的根兒。
個人奮斗、白手起家的故事在這兒特別吃香,像什么“美國夢”,就是每個人都能靠自己努力翻身。這種觀念跟社會主義強調的集體主義、公共所有制天然不對付。
社會主義講的是大家一起分蛋糕,政府來管分配,可在美國人眼里,這不就是搶了我辛辛苦苦賺來的東西,分給那些不干活的人嗎?這種想法在他們看來,太不公平了。

教育和媒體也在這事兒上推波助瀾。從小學開始,美國課本里就灌輸自由市場的好處,講資本主義怎么讓美國成了世界老大。
反過來,社會主義常被拿來跟蘇聯(lián)、古巴、委內瑞拉這些地方掛鉤,說那是經濟崩潰、人民受苦的典型。
冷戰(zhàn)時候,學校還搞防核演習,老師板著臉跟學生說蘇聯(lián)是敵人,社會主義是威脅。
媒體也不閑著,像1984年的電影《紅色黎明》直接演蘇聯(lián)入侵美國,搞得老百姓覺得社會主義就是外敵入侵的代名詞。

經濟方面,美國人對社會主義的抵觸跟錢也有大關系。
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大本營,自由市場在這兒跑了幾百年,造就了無數(shù)大企業(yè)和超級富豪。
像通用汽車、蘋果這些公司,靠市場競爭成了全球巨頭,帶動了經濟繁榮。可社會主義一提公共所有制或者政府干預,資本家就急眼了。
他們覺得這會斷了他們的財路,畢竟誰愿意把自己賺的錢交給政府去分???
這些大企業(yè)不光自己反對,還花錢搞宣傳,通過廣告、政治捐款把反社會主義的觀念塞進老百姓腦子里。
比如1940年代的廣告委員會,就跟政府合作拍動畫片,告訴大家自由市場是美國精神,政府管太多就是社會主義的前兆。
冷戰(zhàn)那會兒,這種宣傳更夸張。
美國商會、斯隆基金會這些機構花了幾十億美元,搞了幾百萬份宣傳材料,分到學校、工廠、社區(qū),告訴大家資本主義等于自由,社會主義等于奴役。
到1979年,光是這些材料就印了1300萬份,鋪天蓋地。

還有個事兒不能忽略,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度低得可憐。
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的調查顯示,只有16%的美國人對聯(lián)邦政府有信心。
這跟歷史上有啥關系呢?
比如越戰(zhàn)、水門事件,讓老百姓覺得政府老是騙人、搞砸事兒。
社會主義要政府管得多,美國人一聽就炸毛了:你們這幫家伙連個戰(zhàn)爭都打不好,還想管我的錢和生活?
像什么社會保障、醫(yī)保這些項目,雖然挺多人用,但一提擴大規(guī)模,馬上就有人跳出來說這是社會主義,政府會搞亂套。
蓋洛普民調還發(fā)現(xiàn),60%的人覺得政府權力太大,這種心態(tài)下,社會主義自然成了他們的眼中釘。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也不是所有人都怕社會主義。
年輕人就不一樣。
2021年蓋洛普民調顯示,38%的美國人對社會主義有好感,尤其是18到29歲的,40%覺得這東西還行。
為啥呢?他們沒經歷過冷戰(zhàn),沒被反共宣傳洗腦,反而看到資本主義的問題,像收入不平等、醫(yī)療貴得離譜、學貸還不下。
2008年的金融危機、2020年的疫情,都讓這代人覺得自由市場不一定靠譜。
伯尼·桑德斯2016年和2020年競選總統(tǒng)時,喊的全民醫(yī)保、免費大學這些口號,在年輕人里特別火。他雖然沒當上總統(tǒng),但把社會主義從“臟話”變成了能討論的話題。

但你看老一輩和保守派,還是怕得要死。
2025年3月的數(shù)據(jù)進展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人里,只有15%對社會主義有好感。共和黨那邊更狠,68%的人既喜歡資本主義又討厭社會主義。
保守派媒體像??怂剐侣?,天天拿“社會主義”當靶子打,說這是毀美國的毒藥。
他們常拿委內瑞拉舉例子,說那兒的經濟崩潰就是社會主義搞的。
可支持桑德斯的人會反駁,說你看丹麥、瑞典這些地方,社會主義搞得不是挺好嗎?生活幸福指數(shù)還老排世界前列。

這就說到另一個點了,美國人對社會主義的怕,有時候是搞混了概念。
社會主義其實是個大筐,啥都能往里裝。馬克思那套是革命性的,要工人掌控生產資料,可桑德斯講的“民主社會主義”,其實更像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要的是強福利、管住市場,不是要把私企全收了。
但美國人一聽“社會主義”,腦子里就蹦出蘇聯(lián)、鐵幕、集中營,根本分不清這些差別。
1949年蓋洛普民調問美國人啥是社會主義,超過一半人說是政府控制經濟;到2018年再問,33%的人說是平等和公共服務,觀念變了,但老印象還是甩不掉。

文化上,美國還有個特殊情況。
它是個移民國家,種族多,文化雜,1776年建國時就沒啥統(tǒng)一的文化根基。英裔、德裔、黑人、西班牙裔,各有各的背景,最大的族裔英裔也就15%,沒誰能壓倒誰。
這種情況下,自由民主就成了唯一能把大家捏一塊兒的膠水。
你要敢挑戰(zhàn)這套東西,像社會主義這樣強調集體利益的,馬上就被貼上“非美”的標簽。
評論家埃德蒙·福西特就說過,在美國,你要敢支持別的激進制度,比如社會主義,不光是出格,愛國心都得被懷疑。

但諷刺的是,美國有時候也得靠社會主義救命。
1930年代大蕭條,羅斯福新政搞了一堆政府項目,救經濟救就業(yè),當時就被罵是社會主義。
可這玩意兒還真管用,把美國從坑里拉出來了。后來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又得出錢救銀行、救車企,這不也是社會主義的招兒嗎?
2020年疫情,政府發(fā)救濟金、撐小企業(yè),多少有點社會主義味兒??蛇@些事兒一過,大家又忙著罵社會主義,挺矛盾的。

總結一下,美國人怕社會主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歷史上有冷戰(zhàn)、麥卡錫這些事兒,把恐懼烙在老一輩心里了;文化上個人主義太強,跟社會主義對著干;經濟上資本家怕丟錢,拼命宣傳反社會主義;加上教育、媒體幾十年的轟炸,老百姓想不怕都難。換而言之,只要資本主義一日不進化,危機則一日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般豎立于資本家的頭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