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2020年6月15日的黃昏,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加勒萬河谷成為了中印雙方一場驚心動魄的對峙現(xiàn)場。
在這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領土上,一場不尋常的沖突悄然展開。沒有槍聲,沒有炮火,卻有近700名軍人——中方80余名官兵與印方約600名士兵——在寒冷刺骨的河谷地帶展開了長達八小時的肉搏戰(zhàn)。

加勒萬河谷位于海拔4150米的高原地帶,兩側聳立著數(shù)座6000米級的雪山巨峰,河谷深度超過1600米。什約克河河床在入口處寬達1.3公里,西岸建有一座印度藏邊境警察(ITBP)部隊的營地,包括一個修建在河床上的直升機降落平臺。
加勒萬河在東部直線距離4.3公里處形成一個近乎直角的大彎,隨后轉向南方。沿山脊線從北方延伸的實際控制線也在此處略微彎曲與加勒萬河相交。在河道轉彎處有一片位于中國境內的三角形亂石灘,上方是一面近乎垂直的懸崖。這片三角地三邊長度分別為62米、76米和84米,總面積僅有2200平方米,背后的懸崖高約80米。
這片三角地是中國實際控制區(qū)域。

然而近年來,印方卻不斷蠶食中方領土,特別是到了2020年,行為更加肆無忌憚。到4月,他們竟然直接在緩沖區(qū)修建道路和橋梁。
5月6日凌晨,印軍越過實控線進入中國領土,建造障礙物,阻止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有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xiàn)狀。
5月8日,印軍在水流湍急的加勒萬河上用石塊搭建了一個簡易過河點,直通那片三角地。
到5月22日,印軍用金屬板在河道上架設了一座臨時橋梁,并在三角地中央鋪設了直升機停機坪的地基。
此時,中方無法繼續(xù)忍讓,邊防戰(zhàn)士前去拆除了印方的帳篷和設施,雙方發(fā)生了肢體沖突。
為緩和局勢,經中方提議,2020年6月6日下午,印度陸軍第14集團軍司令辛格中將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qū)指揮官柳林少將在摩爾多邊境會晤點進行了高級別軍事會談。會談結束后,雙方同意采取象征性脫離接觸措施,印方也承諾不會越過加勒萬河口進行巡邏或建設任何設施。
作為誠信大國,中方嚴格遵守了協(xié)議內容。然而,印方卻沒有履行承諾。
中方根據(jù)會談協(xié)議拆除了對峙點的帳篷和設備,但印軍不僅沒有后撤,反而大規(guī)模增兵。
面對印軍背信棄義的行為,為阻止其繼續(xù)侵蝕中國領土,解放軍重新部署至實控線,并派工兵在加勒萬河谷拐彎處的PP14(印軍第14巡邏點)附近搭建帳篷和臨時營房,做好戰(zhàn)備工作。
6月10日,印軍越線進入中方實控區(qū),企圖拆除解放軍的帳篷和營房,引發(fā)了激烈沖突。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雙方使用木棍、石塊等原始武器進行肉搏。最終,我軍以少勝多,在"石雨"攻擊下將印軍趕出營地,雙方均有人員受傷。

6月13日,解放軍在沖突點增派了更多部隊,嚴陣以待。
6月14日,雙方再次出現(xiàn)對峙和投擲石塊的情況。
6月15日,一場氣壯山河的戰(zhàn)斗爆發(fā)了。
當天下午五點多,一支印度部隊在桑托什·巴布上校的帶領下公然違背協(xié)議,越過中方實控線一側搭建帳篷。
當印軍正在搭建第二頂帳篷時,中國邊防團團長祁發(fā)寶僅帶十余名戰(zhàn)士前去交涉。
祁發(fā)寶,1979年3月出生于甘肅省武威市,1997年入伍,曾任新疆軍區(qū)札達邊防營營長、蘭州軍區(qū)某邊防營營長。多年來,他一直作風過硬,軍事素養(yǎng)精湛,因此被調往中印邊境擔任邊防團團長。
"這次交涉,我希望能和平解決,不要讓雙方士兵受傷。"祁發(fā)寶在出發(fā)前對身邊的參謀說,"根據(jù)以往經驗,高層剛剛會談完,印方應該不會貿然違背協(xié)議。"
祁團長之所以只帶少數(shù)幾名戰(zhàn)士前往,主要是為了表明善意并避免對方誤判。在這十人中,有一位名叫陳紅軍的營長。陳紅軍是祁團長的甘肅老鄉(xiāng),33歲,來自隴南市兩當縣。祁團長特意帶上他是因為他年富力強,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英語流利,非常適合進行談判工作。
"團長,你確定只帶這么少的人嗎?要不我再多叫幾個弟兄?"陳紅軍眉頭微皺,輕聲問道。
祁團長拍了拍他的肩膀,面帶微笑說:"應該問題不大,畢竟軍長級會談剛結束不久,印方不至于這么快就出爾反爾。況且,印度再怎么說也是個大國,多少要講點國際信用。"
見團長這樣說,陳紅軍不再堅持。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祁團長補充道:"你再選一個戰(zhàn)斗力強的班跟我們一起去吧,有備無患。"
陳營長點點頭,挑選了一連下的三班,這個班戰(zhàn)斗力在整個連隊中出類拔萃。班里有位名叫肖思遠的戰(zhàn)士,陳紅軍特別交代他:"小肖,這次你主要負責錄像取證,如果發(fā)生沖突,你不要參與,專注于記錄證據(jù)。"
肖思遠立正敬禮,干脆利落地回答:"明白,營長!我一定做好取證工作!"
班里還有一名19歲的小戰(zhàn)士陳祥榕,福建寧德平南縣人,剛入伍不久。因為年紀小,平時陳紅軍對他格外關照。陳祥榕特別喜歡吃橙子,每當陳紅軍家里寄來橙子,他總會留一些給這個年輕的戰(zhàn)友。
出發(fā)前,陳紅軍特意將一面盾牌交給陳祥榕,語重心長地說:"萬一發(fā)生沖突,對方一般不會使用槍械,主要是投擲石塊。你用盾牌保護好頭部和面部,應該不會有事。"
陳祥榕接過盾牌,眼神堅定地回答:"營長放心,如果真打起來,我會舉著盾牌站在您身邊,保護您的安全。"
就這樣,祁發(fā)寶團長帶領十名戰(zhàn)士來到了加勒萬河谷三角區(qū),沿著河谷艱難前行。雖然時值6月,但河谷溫度仍在零度以下,河水中飄著冰碴。

祁團長走在前面,時不時回頭問陳紅軍:"小陳,還有多久當爸爸啊?"
聽到這個問題,陳紅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還有5個月呢,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陳紅軍剛結婚不久,妻子已懷孕數(shù)月。一提到孩子,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祁團長的心情卻有些沉重,低聲說道:"小陳,今天的情況有點反常。雙方會談才結束9天,印軍怎么又開始越界了?我感覺事情不太簡單。如果情況有變,你負責返回營地搬救兵。"
陳紅軍明白團長是在照顧自己,畢竟他即將為人父。他鄭重地回答:"明白,團長。如有必要,我一定盡快回去請求支援。"
很快,他們抵達了印軍越界地點。這里一側是懸崖,另一側是結著冰碴的加勒萬河,地形狹窄復雜。
祁團長一眼就看到十幾名全副武裝的印度士兵站在那里,他心里頓時警覺起來。
"小陳,情況不對!"祁團長迅速轉身對陳紅軍說,"趕緊回去報告情況!"
陳紅軍疑惑地問:"怎么了,團長?"
祁團長指著前方的印軍說:"你看那些印度士兵,全都配備了頭盔和武器,這明顯不是來談判的,是來打架的!"
陳紅軍意識到事態(tài)嚴重,立即帶著一名戰(zhàn)士返回營地求援。
印度士兵見中方只來了幾個人,頓時大喜過望——他們的計劃成功了!他們故意在會談后挑起事端,料想中方會派高級軍官前來交涉,然后可以趁機制服中方軍官,占領爭議地區(qū),制造既成事實。
現(xiàn)在,不僅中方軍官來了,而且人數(shù)寥寥,還沒有全副武裝,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一名印度士兵吹響了尖利的哨聲。
哨聲剛落,山窩里突然涌出數(shù)百名全副武裝的印度士兵,他們身穿防刺服,頭戴鋼盔,手持鐵棍、榔頭和盾牌,大約有600多人。
這些武裝印軍一看到中方團長,立即源源不斷地越過河道,黑壓壓擠滿了三角地附近的河灘,企圖以人多勢眾迫使中方屈服。

祁發(fā)寶見狀,心中暗罵一聲,但他和戰(zhàn)士們絲毫不退縮。他對身后的肖思遠說:"小肖,看來今天要打硬仗了。你專心拍攝取證,不要參戰(zhàn)。有我們在前面頂著!"
肖思遠,河南鹽津市人,24歲,是一級士官,即將結婚,新房都已經準備好了。祁團長不希望他冒險,以免影響他即將到來的婚禮。
肖思遠堅定地回答:"團長放心,我會做好證據(jù)記錄工作。"
祁團長獨自走向印軍,站在河邊,雙臂張開,擋在成群的印度士兵面前,用流利的英語大聲喊道:"立即撤回去!你們違反了雙方達成的共識,必須承擔一切后果!"
印軍對他的警告置若罔聞。幾名印兵已經沖到祁團長面前,他仍然堅持要求他們撤回。這時,一名面容有些像華人的印度士兵推搡了祁團長一把。
祁團長怒火中燒,揮拳擊中對方面部,那人立即倒在河水中。由于穿著厚重的防刺服,他在水中掙扎了半天才爬起來。
見到這一幕,其他印兵一擁而上攻擊祁團長。

祁團長毫不畏懼,奪過對方的鐵棍就與他們廝打起來。他出手迅猛精準,那些印軍士兵根本不敢靠近。
身后的中國士兵見狀立即加入戰(zhàn)斗。雖然人數(shù)少,但他們勇猛無畏。印軍戰(zhàn)斗力確實不如訓練有素的中國士兵,但他們人數(shù)眾多,占據(jù)優(yōu)勢。
天色漸暗,情況對我方士兵越來越不利。祁團長對幾名戰(zhàn)士說:"撤到河灘!"
于是,他們邊戰(zhàn)邊退,來到河灘。突然,一塊石頭從空中飛來,正好擊中祁團長的左前額,他頭部頓時血流如注,倒在河灘上。
印兵見狀,紛紛舉起鐵棍朝他猛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