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剮蹭到殺戮:海南臨高縣 "路怒殺人案" 背后的法治警示
2025 年 4 月 1 日下午,海南臨高縣 X303 縣道多文鎮(zhèn)路段上演令人窒息的一幕:羊某酒后駕駛越野車與張某車輛發(fā)生剮蹭,協(xié)商私了未果后,竟駕車將對方撞倒在地反復碾壓致死。這段被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血腥畫面,在社交媒體引發(fā)軒然大波。當車輛從代步工具異化為殺人兇器,我們不得不追問:在法治社會的今天,為何仍有人敢如此藐視生命?
一、沖動的代價:從摩擦到血案的 15 分鐘
當天 16 時 10 分許,羊某與張某在縣道上發(fā)生輕微剮蹭。雙方下車查看時,羊某提出私了被拒。據(jù)目擊者描述,兩人先是激烈爭吵,隨后爆發(fā)肢體沖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羊某突然駕車沖向張某,將其撞倒后又倒車反復碾壓。整個過程僅持續(xù) 15 分鐘,卻造成張某當場死亡的慘劇。
現(xiàn)場視頻顯示,肇事車輛在農(nóng)田與路面間來回碾壓,周圍車輛紛紛避讓。有商戶回憶:"他倒車的時候輪胎都冒煙了,完全像瘋了一樣。" 更令人痛心的是,張某本可通過報警合法維權(quán),卻因阻攔車輛付出生命代價。

二、定性之辯:故意殺人還是交通肇事?
"此案性質(zhì)惡劣,已遠超普通 與交通肇事罪不同,故意殺人罪并不以違反交通法規(guī)為前提。即使存在剮蹭誘因,也不能成為減輕責任的理由。根據(jù)《刑法》第 232 條,故意殺人罪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實踐中,酒后作案、手段殘忍等情節(jié)通常會被從重處罰。 在民事賠償方面,羊某家屬需承擔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費用。參照類似案例,賠償總額可能超過百萬元。這種 "刑事責任 + 民事賠償" 的雙重追責機制,既是對受害者的慰藉,也是對潛在犯罪的震懾。 三、文明社會的痛點:如何避免 "車輪上的暴力" 此案暴露出三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每個生命都不應成為情緒的犧牲品。" 正如龔翔所言,此案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文明社會的集體叩問。當我們手握方向盤時,更應握緊法律與道德的準繩。唯有讓法治意識深入人心,才能杜絕此類悲劇重演。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