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寶寶的小臉蛋軟乎乎的,忍不住想捏一捏;
小手肉嘟嘟的,天天都想親上幾口;
每次看著寶寶睡覺,總想摸一摸,吸一吸他肉嘟嘟的臉。
別擔(dān)心,不是你一個人會這樣。
幾乎所有新手爸媽,都會經(jīng)歷一個“手癢期”——特別愛摸娃。畢竟,誰能拒絕這軟糯可愛的小團子呢?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地方,越摸越容易出問題;而有些地方,多摸一摸,不但安撫情緒,還能促進發(fā)育。
新手爸媽:別亂摸寶寶了,牢記“2少摸3多摸”,寶寶聰明又健康。

一:什么是“2少摸3多摸”?
什么是“2少摸3多摸”?別擔(dān)心,口訣超級簡單,好記又實用:
2少摸:少摸臉,少摸手。
3多摸:多摸背,多摸腳心,多摸手心。
每一條都有講究,咱們逐條說說。
二:少摸臉,少摸手
●少摸臉:
寶寶的臉蛋真的很“嬌氣”——皮膚薄、屏障功能弱,稍微一刺激,就可能泛紅、長疹子、爆痘痘。
再加上大人手上哪怕洗干凈了,也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細菌。
經(jīng)常摸寶寶臉,不但容易讓他過敏,還可能誘發(fā)“新生兒濕疹”或“乳痂”。
而且有的寶寶越摸越興奮,明明快睡著了,一摸臉——精神了。
想想我們洗完臉剛敷完面膜,有人上來戳一下,什么感受?
寶寶也一樣,只是他還不會說話。
●少摸手:手是細菌“高速公路”
小寶寶喜歡吮手,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
大人老是去摸寶寶的小手,其實是在把各種細菌“快遞”過去。
你可能剛拿了手機、抓了頭發(fā)、碰了門把,手上哪怕沒有看得見的細菌,也足夠讓寶寶反復(fù)生病。
特別是感冒高發(fā)期,摸手=傳染源。
再說實話,你是不是也發(fā)現(xiàn):寶寶越摸手,越容易吃手?
那種“愛不釋口”的吃法,就是你手把手“養(yǎng)”出來的。

三:多摸背,多摸腳心,多摸手心
?多摸背
背部,是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密集區(qū)。
我們輕柔地撫觸背部,可以刺激脊柱兩側(cè)的神經(jīng),促進腦部發(fā)育、提高睡眠質(zhì)量,還能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很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背部撫觸能減輕哭鬧、緩解腸絞痛,尤其適合晚上哄睡、白天安撫情緒。
背部就像寶寶的“情緒wifi區(qū)”,你摸對了,寶寶就能自動連上你的安撫信號。
?多摸腳心:大腦的“開關(guān)”藏在這里
腳底看著沒啥,作用大得很。
中醫(yī)講,腳心通五臟六腑,西醫(yī)說,這里布滿末梢神經(jīng),是感知刺激的重要區(qū)域。
經(jīng)常輕輕按摩寶寶的腳心,有助于增強觸覺發(fā)育,促進循環(huán),甚至能激活大腦的感覺區(qū)。
如果說頭腦是“指揮中心”,腳底就是“能量發(fā)電站”。
你用溫暖的手心去喚醒這片區(qū)域,就是在幫助寶寶成長的每一刻“充電”。
?多摸手心:建立親密感、提升抓握力
前面說過,手背和指尖別老摸,但手心可以摸——尤其是跟寶寶玩“握手”“擊掌”這類小游戲。
這不僅能提升抓握反應(yīng),更重要的是幫助他感受到你的存在:我握住你,你就在我身邊。
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玩這些“小互動”,寶寶笑得特別開心,眼神也更有交流感。
其實,這就是你們之間的依戀關(guān)系在建立。

四:為什么要“這樣摸”?背后原理你得懂點
新手爸媽常問:“摸個寶寶,至于這么講究嗎?”
其實真至于。
人的皮膚是最大的感官器官,尤其對小嬰兒來說,觸覺幾乎是他們最主要的“感知世界方式”。
你摸哪里、怎么摸、摸得多不多,都直接影響他的大腦連接、神經(jīng)通路的建立。
你的一只手,可以是“溫柔的風(fēng)”,也可能是不小心的“風(fēng)暴”。
摸對了,就是愛的撫觸;
摸錯了,就是無聲的刺激。
我們來看看,以下幾種情況你有沒有中招:
▲情況1:寶寶剛睡著,你去摸他臉——醒了。
改成輕輕摸背,反而更安穩(wěn)。
▲情況2:寶寶煩躁哭鬧,你抱著一直拍拍屁股,他卻一直哭。
改成摸腳心+手心,小動作立刻換來大安慰,他逐漸安靜下來。
▲情況3:別人來串門都摸寶寶小手,你不好意思拒絕。
提前備好“寶寶今天在鍛煉小手,不方便摸哈”,禮貌又護娃。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只是摸的地方換了,結(jié)果卻差很多。

育兒,其實就是這些小細節(jié)的不斷積累。
摸寶寶,當然是愛的表達??蓯鄄荒芟姑H密不能盲動。
你一摸,他的小腦袋就在“記錄”;你一撫,他的身體就在“回應(yīng)”。
育兒不是比誰更焦慮,而是看誰更溫柔、更智慧。
不是天天抱著“檢查呼吸”才安心,而是學(xué)會用對的方式,輕輕地,給他安全感、愛和成長力。
寶寶的成長,從你每一次科學(xué)的觸摸開始。
你輕輕的一摸,不只是安慰,更是愛在成長里種下的奇跡。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立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