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閏月上墳,全家要遭殃!"老村長王德福攔住執(zhí)意要去祭祖的兒子。
今年清明恰逢六十年一遇的"雙春閏月",村里關(guān)于屬相禁忌的傳言甚囂塵上。
第二天,祖墳旁的百年老樹突然枯死,王家老人高燒不退,病床上囈語連連:"太歲爺發(fā)怒了..."

01
"爸,祖墳的雜草都快長到膝蓋了!明天我就組織人去清理一下。"王明國放下碗筷,擦了擦嘴。
老村長王德福猛地一拍桌子,茶水濺出杯沿:"胡鬧!今年不能去!"
王明國愣住了。他五十多歲的身體在父親面前瞬間縮小,仿佛又變回了犯錯的小孩。屋內(nèi)的空氣凝固了幾秒。
"爺爺,這都什么年代了,還信這個?"王明國的兒子小宇從手機里抬起頭,語氣中帶著現(xiàn)代年輕人特有的輕蔑。
老人顫巍巍地站起身,走到柜子前取出一本泛黃的老黃歷,翻到某一頁,手指在紙上戳了戳:"看清楚,今年是乙巳蛇年,又是雙春閏月,六十年一遇!老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雙春閏月不上墳!"
王明國翻了個白眼:"那是封建迷信。"
老人臉色沉了下來:"六十年前,你還記得嗎?張家、李家、趙家,都因為不聽勸在閏月清明上了墳。結(jié)果呢?張家井水變臭,李家接連生病,趙家老宅起火......都是觸了太歲爺?shù)拿诡^!"
小宇嗤笑一聲:"太歲爺也管這個?"
老人氣得胡子直抖:"你們這些不信邪的,等著瞧吧!"
晚上,王明國躺在床上正要睡去,突然聽到父親房間傳來一陣咳嗽聲,接著是重物倒地的悶響。他沖進老人房間,發(fā)現(xiàn)父親面色潮紅,倒在地上,額頭燙得嚇人。
"太歲爺...警告..."老人在高燒中含混不清地囈語。
醫(yī)生來了又走,診斷是突發(fā)性感冒引起的高燒,打了針,流下藥,叮囑多休息。夜深人靜時,王明國站在院子里抽煙,總覺得心里不踏實。
次日清晨,小宇慌慌張張地跑進來:"爸,出事了!咱家祖墳邊上那棵老槐樹,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間全枯了!"
王明國腦中嗡的一聲,那棵樹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四季常青,從未出過問題。他拿起外套就往外沖。
到了祖墳,眼前的景象讓他倒吸一口冷氣。昨天還枝繁葉茂的大槐樹,今天樹葉全部枯黃脫落,樹干上出現(xiàn)了不自然的黑色紋路,就像被什么東西腐蝕了一般。
王明國摸著樹干,手心冒出了冷汗。老槐樹與王家祖墳同齡,被村里人視為風(fēng)水樹,守護著地下的先人。如今樹出了事,像是一個不祥的征兆。
回家的路上,王明國遇到了幾個同齡的村民,他們交頭接耳地議論著最近村里的怪事:東邊的水井突然干涸,西邊的老蔡家牛無緣無故暴斃,還有人聲稱在夜里聽到祖墳方向傳來奇怪的響動。
到家后,王明國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醒了,正坐在床邊。老人的目光穿過窗戶望向遠方,低聲說道:"老祖宗的規(guī)矩,不是沒有道理的。"

02
王明國坐下,難得耐心地問道:"爸,您總說雙春閏月,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人的目光亮了起來,像是等這一刻已久。他從枕頭下摸出一本舊書,書皮已經(jīng)斑駁不堪,上面寫著《協(xié)紀(jì)辨方書》。
"雙春,是指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萬物復(fù)蘇的開端。"老人翻開書頁,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干支紀(jì)年和天象記錄,"今年正月初六和臘月十七,都是立春,這就形成了'兩頭春'。"
"閏月呢?"王明國問。
"陰歷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比陽歷少了十一天。時間長了,月份和季節(jié)對不上,所以要加閏月調(diào)整。今年加的是閏六月,全年變成三百八十四天。"
"這和上墳有什么關(guān)系?"小宇插嘴。
"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都講究平衡。"老人說著,從書中抽出一張泛黃的紙,上面畫著復(fù)雜的八卦圖,"雙春意味著木氣過旺,閏月又打破了陰陽平衡。在這種時候上墳,等于在亂了的天時地利中強行打開陰陽兩界的門,容易驚擾到不該驚擾的存在。"
"村東頭的李大爺也這么說。"王明國若有所思,"前兩天他還說,今年特別不適合屬蛇、屬猴、屬豬和屬虎的人上墳。"
"沒錯。"老人點點頭,"今年是乙巳年,蛇年。屬蛇的人今年本命年,已經(jīng)值太歲;屬猴的與巳相沖,屬豬的與巳相害,屬虎的則與巳相刑。這四個屬相如果在雙春閏月去上墳,更是雪上加霜。"
小宇在一旁擺弄手機,突然說:"我查了一下,確實,今年是有閏六月,算下來剛好三百八十四天。但這不就是個歷法計算問題嗎?"
老人搖搖頭:"古人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天道自有規(guī)律。那些看似迷信的禁忌,其實也是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六十年前就有前車之鑒。"
王明國陷入沉思。小時候,他也曾聽爺爺講過六十年前那場怪事。當(dāng)時村里有三戶人家不顧勸阻,在閏月清明時上了墳,接下來的半年里,那三家都遭遇了不幸。其中趙家的變故最為可怕,先是老宅無端起火,接著一家三口病倒,最后小兒子在河邊失足落水。那之后,村里人再不敢違反"閏月不上墳"的禁忌。
王明國搖頭嘆氣:"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人們不信這些。"
小宇插嘴:"村里其他人今年打算怎么辦?總不能不祭祖吧?"
"有祭祖的其他方式。"老人拿出另一本書,"有的家庭選擇清明前后的吉日,有的則改為家中設(shè)壇,還有的用新鮮花木代替,表達心意。重要的不是非得哪天去墳前,而是那份敬祖之心。"
王明國摸著下巴,看向窗外的方向,那里埋葬著世世代代的先人。六十年前的傳說,今年的怪事,還有父親的高燒和那棵突然枯萎的老樹,這一切巧合嗎?

03
清明前三天,王明國趁父親午睡,悄悄拿了把鐮刀出了門。他決定先去祖墳看看情況,不一定非要在清明那天上墳,提前清理一下雜草總可以吧?
春天的田野本該生機勃勃,然而王明國卻感到一絲異樣。田埂上的野花不如往年艷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沉悶。
遠遠望去,家族墓地周圍的植被明顯比其他地方稀疏,那棵枯死的老槐樹孤零零地立在一旁,像個守墓的老者。
王明國加快了腳步,卻在臨近墓地時猛地停下了。地上蜿蜒著一道細長的痕跡,仔細一看,是一條蛇爬過的印記,而且不止一道。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父親說的"乙巳蛇年"。
"王哥,也來看祖墳???"一個聲音從身后傳來。
王明國回頭,看到村里的劉鐵匠提著工具走來,臉上掛著疲憊的笑容。
"怎么,你們家也要提前清理?"王明國問。
劉鐵匠嘆了口氣:"不敢在清明那天來啊。聽說今年邪門得很,我打算趁著今天陰歷十五,是個吉日,把該做的事提前做了。"
兩人一起走向墓地,劉鐵匠突然低聲說:"你發(fā)現(xiàn)沒,這段時間村里怪事不少。"
王明國點點頭:"聽說了一些。"
"不止那些。"劉鐵匠壓低聲音,"前天我家后院的老雞突然發(fā)瘋似地亂叫,死活不進籠子。我大半夜出去看,發(fā)現(xiàn)一條碗口粗的大蛇在院墻上盤著!打小到老,我都沒見過這么大的蛇。"
王明國心里一顫,下意識摸了摸手臂上起的雞皮疙瘩。
劉鐵匠繼續(xù)說:"還有張屠戶家,他們準(zhǔn)備的祭品,放在堂屋的供桌上,第二天一早全不見了,門窗都完好無損。"
兩人說著話,已經(jīng)走到了墓地邊緣。王明國突然發(fā)現(xiàn)腳下的草叢中有什么東西在蠕動,定睛一看,是一條小青蛇,正盤繞在一塊墓碑的底座邊。
"今年蛇特別多。"劉鐵匠警惕地退后一步,"我聽老人說,蛇是勾連陰陽兩界的精靈,平常年份見不到幾條,今年怎么到處都是?"
王明國不由想起自己的屬相——屬猴,正與今年的蛇年相沖。他環(huán)顧四周,墓地周圍的雜草比以往更茂盛,像是故意阻擋人們靠近。石碑上的青苔厚重,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
"這地方,今年真邪門。"劉鐵匠嘀咕著,"我家那塊地就在隔壁山頭,昨天去了趟,發(fā)現(xiàn)土地板結(jié)得跟石頭似的,鋤頭砸上去直冒火星子。往年哪有這事啊。"
王明國心事重重地割著雜草,突然,他的鐮刀碰到了什么東西,發(fā)出清脆的金屬聲。他彎腰撥開草叢,發(fā)現(xiàn)一塊生銹的銅牌,上面模糊地刻著幾個字。他拿起來仔細擦拭,只見上面寫著"天地交泰,陰陽相錯,雙春閏月,上墳何期"。
"這什么東西?"劉鐵匠探過頭來看。
王明國手一抖,銅牌掉在地上,發(fā)出沉悶的聲響,像是某種警示。他抬頭望向四周,突然感到一陣毛骨悚然。墓地周圍的樹木仿佛在無風(fēng)自動,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處的山巒輪廓變得模糊,好像被一層薄霧籠罩;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異樣的氣息,既不是花香,也不是土腥,而是某種難以名狀的氣味。
"咱們...還是改天再來吧。"王明國艱難地吞咽了一下,拿起工具,"感覺不太對勁。"
劉鐵匠也感到了那份異樣,點點頭:"是該走了。我看今年還是別硬來,改日再祭拜也行。"
兩人匆匆地往回走,誰都沒有再說話。王明國回頭看了一眼那片墓地,恍惚間,似乎看到老槐樹下站著一個模糊的人影,但等他眨眼再看時,那里只有孤零零的枯樹。
回到村口,王明國心里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好好和父親商量一下今年的祭祖之事。那些異象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或許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guī)矩,確實有其道理。

04
王明國走到半路,遇見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陳老師。這位七十多歲的退休教師曾游歷大江南北,學(xué)識淵博,是村里人有難題時的第一選擇。
"王書記,這是從哪兒回來???"陳老師拄著拐杖,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王明國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實話:"我去祖墳?zāi)沁吙戳丝?,想著提前清理一下雜草。"
"今年嘛..."陳老師意味深長地拖長了聲音,"情況特殊啊。"
兩人走到路邊的老槐樹下坐下。陳老師從布包里掏出一個保溫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陳老師,您見多識廣,這雙春閏月不上墳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王明國忍不住問道。
陳老師笑了:"你要聽科學(xué)解釋,還是民間說法?"
"都聽聽。"
"從科學(xué)角度,閏月只是農(nóng)歷調(diào)整的一種方式,沒什么神秘的。"陳老師慢條斯理地說,"但從文化傳承看,這禁忌不無道理。"
"怎么說?"
"古人觀察發(fā)現(xiàn),閏月期間氣候異常,多有反常。加上當(dāng)時醫(yī)療條件差,出門祭掃,遇上倒春寒或雷雨天氣,容易生病。尤其對老人和體弱者來說,風(fēng)險更大。"
王明國點點頭,想起父親那場突如其來的高燒。
"還有農(nóng)時因素。"陳老師繼續(xù)道,"清明前后正是春耕時節(jié),一年之計在于春嘛。閏月打亂了農(nóng)時節(jié)奏,人們更忙了,就提倡改期或者簡化祭祀,以免耽誤農(nóng)活。"
"那四個屬相不宜上墳的說法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