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出相”榜題銅鏡 李宇濤藏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神背二郎花錢 胡堅藏品榜題“二郎”花錢 泉水閣藏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進入與退出機制

所以,兩宋官方一直對于神祀一直有兩個驅動力,第一是整頓合并,作減法,加強政府管控,比如北宋時期就曾經詔開封府毀神祠一千三十八區(qū),遷其像入寺觀及本廟,如真武像遷醴泉下觀,土地像,遷城隍廟之類。五通、石將軍、妲己三廟以淫祠廢,仍禁軍民擅立大小祠廟。

而另一個動力就是招納未納入官方祭祀系統(tǒng),但是又在民間確有影響力,對朝廷管理有益的神靈,這種招納,不僅有常規(guī)的操作,也有因戰(zhàn)爭、國難、國家祈禳以及國君巡幸的一時性起等偶發(fā)因素而導致的擢拔。這是加法。

《宋會要輯稿》禮二0載:神宗熙寧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詔:「應天下祠廟祈禱靈驗,未有爵號者,并以名聞,當議特加禮命。內雖有爵號,而褒崇未稱者,亦具以聞?!?/p>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二十四日,禮部言:「諸州神祠加封,多有不應條令。今欲參酌舊制,諸神祠所禱累有靈應,功德及人,事跡顯著,宜加官爵、封廟號額者,州具事狀申轉運司,本司驗實,即具保奏。道釋有靈應加號者準此?!箯闹?/p>

建炎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德音:「應金人焚燒前代帝王及五岳四瀆、名山大川神祠廟宇,仰所在州縣移那系省錢物,漸次修蓋,如法崇奉。其不經焚燒,或有損壞去處,亦仰依此施行。」

四月九日,詔:「巡幸經由溫、臺、明三州海道,應神祠廟宇已有廟額、封號處,令太常寺加封;有封號、無廟額去處,與賜額;其未有廟額、封號,令所在官司嚴潔致祭一次,錢于本路轉運司系省錢內支破?!?/p>

因為說到底,兩宋政策中,本來就有一種正常的神靈申報路徑,可以由地方鄉(xiāng)紳、三老四少對于本地區(qū)具有神跡的神靈進行納入國家祭祀體系的申報流程,經地方官員審核,其他第三方地方官員的復議,到朝廷政務體系進行審批核準,一旦核準,地方的野神,也就成了國家的正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