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圈的舞臺上,明星們?yōu)榱藢崿F(xiàn)轉型,可謂招數(shù)盡出,其中“扮丑”這招頗為引人注目??蛇@看似獨特的轉型策略,究竟是邁向成功的捷徑,還是華而不實的噱頭?
“扮丑”轉型,效果欠佳
不久前收官的一部電視劇中,白鹿以全新形象亮相:一頭短發(fā),戴著牙套,皮膚黝黑,走路還外八字,和她以往清麗的模樣大相徑庭。本以為會給觀眾帶來驚喜,可事與愿違,這次扮丑不僅沒得到觀眾認可,還因演技沒有突破,被批“無效扮丑”。在劇中,白鹿念臺詞時嘴部突出、用力過猛的老毛病,因牙套的加持愈發(fā)明顯,情緒激動時咬牙切齒、口水翻飛,讓觀眾頻頻出戲。

事實上,流量藝人靠“扮丑”轉型,在娛樂圈早已屢見不鮮。楊冪在電影《寶貝兒》中,飾演先天殘疾的清潔工,不惜涂黑皮膚、畫上雀斑。上映前影片在各大影展風光無限,可上映后,楊冪刻意扮丑扮土,表演生硬的問題暴露無遺。倒垃圾那場戲,她翹起的小拇指,將內心的嫌棄展露無遺,讓人看著十分別扭。此外,周也、李沁、趙麗穎等流量花旦,也都曾嘗試靠扮丑轉型,結果大多不盡人意。男明星這邊,黃曉明、劉昊然、王俊凱等,同樣熱衷于扮丑轉型,卻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可。他們單純把扮丑當作打破刻板印象的工具,沒能讓外形、演技與角色完美契合。

“有效扮丑”,另有門道
當然,并非所有的“扮丑”都以失敗告終。實力派演員往往能借助“扮丑”追求更高的表演境界,實現(xiàn)內外的反差感或趨同感,為角色塑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蔣雯麗在電影《立春》中飾演的王彩玲,堪稱經典。王彩玲外貌丑陋,卻擁有天籟般的歌喉,懷揣著登上知名歌劇院舞臺的夢想。丑與美在她身上激烈碰撞,這種反差不僅體現(xiàn)在外貌上,更反映了殘酷的現(xiàn)實。王彩玲直面自己的“丑”,無論是她的外貌、興趣,還是追求,都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美與丑、熾熱的夢想與冰冷的現(xiàn)實相互交織,引發(fā)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秦昊在《隱秘的角落》和《漫長的季節(jié)》中的扮丑同樣可圈可點。在《隱秘的角落》里,他首次嘗試禿頂造型,將張東升自卑、陰暗、扭曲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為后續(xù)的殺人行為埋下伏筆。在《漫長的季節(jié)》中,他飾演的龔彪從青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變成臉部坑洼、長著酒糟鼻的病人。這一外貌變化,生動地展現(xiàn)出時代變遷下個體的無奈與扭曲。正如秦昊所說:“演員的外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服務于角色。”
演技才是立足之本
不難看出,“扮丑”能否發(fā)揮作用,關鍵在于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與演繹。“扮丑”或許能幫助演員更貼近角色,但絕非塑造角色的唯一途徑。對于藝人而言,外形變化或許能吸引一時的關注,卻無法左右觀眾的最終評判。唯有真誠、可信的表演,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
無論是流量藝人,還是實力派演員,若想在演藝圈站穩(wěn)腳跟,都要回歸表演的初心,肩負起創(chuàng)作好作品、塑造好角色的使命。只有這樣,他們塑造的角色才能跨越屏幕,真正走進觀眾的心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