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之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就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lián)正式宣布與新中國建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
在蘇聯(lián)做出抉擇后,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做出反應(yīng),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朝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等緊隨其后宣布與新中國建交。
獲得如此之多國家的支持,這令毛主席不禁長出一口氣,這標志著美蔣勢力妄圖在國際上孤立中國的陰謀徹底宣告失敗了。
所有人都明白,當(dāng)時會有這么多國家宣布與中國這個新生的國家建交,這都是源于蘇聯(lián)對中國的友好態(tài)度。
10月20日,為了進一步鞏固與蘇聯(lián)的友誼,并且尋求蘇聯(lián)方面的援助,同時也是為了給斯大林賀壽,中央做出了讓毛主席親自訪蘇的決定。

1949年12月6日,在新中國建國僅僅兩個多月后,毛主席便以新中國最高領(lǐng)袖的身份登上了那輛編號為9002的專列,正式開啟了訪蘇之旅。
這不僅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國家元首出訪他國,也是毛主席人生當(dāng)中的第一次出國。那時的他到底有多么的百感交集,也許只有毛主席自己才能說清楚。但是世人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此行必定肩負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重大使命!
這么重大的責(zé)任在肩,毛主席此時的壓力可想而知,他深知如果此行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結(jié)果,是絕對不能回國的。因此,在這次訪蘇的過程中,毛主席與斯大林展開了多次會晤。
兩位世界級偉人的交流,這注定是要載入史冊的時刻,而在此期間也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插曲。
有一次,毛主席在說了一句話后,執(zhí)意不讓翻譯官把這句話翻出來,這令一旁的斯大林不禁勃然大怒,質(zhì)問翻譯官道:“這里到底誰說了算?”
那么,當(dāng)時毛主席到底說了一句什么話呢?毛主席在第一次訪蘇時又經(jīng)歷了哪些事件呢?請諸君聽我慢慢道來。
1949年12月16日,中午,莫斯科。
隨著莫斯科北站的大鐘緩緩響起12時的鐘聲,一列火車緩緩駛?cè)胲囌尽?/p>
這一入場方式,是蘇方精心安排的。其實毛主席早在清晨時就可以進入莫斯科,但是蘇方故意要求列車長放緩行進速度,讓他在12時的鐘聲響起時剛好駛?cè)胲囌尽?/p>
12時,正是太陽當(dāng)空的時候,毛主席在這一時刻到來,象征著中蘇兩國的友誼如日中天!
當(dāng)12響的鐘聲敲完,列車也剛剛停穩(wěn)在站臺邊上。
隨后,蘇聯(lián)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元帥布爾加寧親自走上列車,向毛主席進行慰問。
在兩位蘇聯(lián)政要的迎接下,毛主席緩緩走出車廂門,然后向等候的眾人揮手致意。

由于蘇方得知毛主席在半路上患上了感冒,身體不適,他們特意縮短了歡迎儀式的流程,毛主席在檢閱完儀仗隊之后,沒有進行發(fā)言,便前往了斯大林的第二別墅下榻。
之后,毛主席以書面形式在報紙上發(fā)表了訪蘇致辭。
在毛主席及隨行人員安頓好后,莫洛托夫向毛主席轉(zhuǎn)達了他與斯大林第一次會晤的時間——當(dāng)天下午6時。
雖然毛主席在此前會見過的政要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其中也不乏美蘇的重要使者,但是這些人無疑都沒法與斯大林相提并論。
毛主席在休息了一會兒后,便叫工作人員緊張地準備會晤用的資料。他自己則默默點上了一支煙,一邊抽,一邊在房間里來回踱步,仿佛在思考著會晤中會遇上的問題。
不久之后,蘇方警衛(wèi)抵達毛主席住所來接他。毛主席僅僅帶上了翻譯員師哲就跟隨著警衛(wèi)坐上了前往克林姆林宮的汽車。
下午5時57分,毛主席和師哲提前三分鐘抵達了克林姆林宮的會客廳。
6時整,會客廳的大門準時打開,只見斯大林攜大批蘇聯(lián)政要站在門內(nèi),等待著毛主席進來。
毛主席器宇軒昂地向前大步走去,師哲緊隨其后。
就在毛主席剛剛跨入大門的那一刻,斯大林便立刻伸出雙手迎了上去,毛主席也伸出雙手,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斯大林說:“毛澤東同志,我們歡迎你的到來!
毛主席則說:“謝謝你,斯大林同志!
之后,斯大林仔細地端詳了毛主席的身體和面容,然后稱贊道:“沒想到你如此年輕,如此健壯!
毛主席則說道:“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
在簡單寒暄后,斯大林轉(zhuǎn)過身向毛主席逐一介紹身后的政要們,毛主席則跟他們一一握手,致以問候。然后,毛主席也向大家介紹了身邊的師哲。
接下來,斯大林和毛主席在會談桌兩邊坐下,隨行人員也分坐兩邊,開啟了兩位偉人的第一次會談。
這次會談從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開始,斯大林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力資源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優(yōu)勢,以此為基礎(chǔ),中國的建設(shè)可以很快地進行。然后,雙方又談到了軍事情況、經(jīng)濟建設(shè)、糧食問題和土地改革。
這次會晤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當(dāng)會晤接近尾聲后時,斯大林思索了一會兒,然后詢問道:“你這次來,不能空手回去,我們要不要搞出個什么東西?
斯大林的這句話意思很明確,就是想談?wù)摵炗喓献鳁l約的問題。
但是斯大林又不好主動提出一想法,因為當(dāng)時蘇聯(lián)是強國,如果主動提出來,會有一種強加于人的感覺,于是斯大林想等毛主席來提。
但是毛主席對此很謹慎,他在思考了片刻之后,回答道:“是應(yīng)該搞個東西出來,但它必須既好看又好吃……
毛主席想通過這句話含蓄地告訴斯大林,中蘇簽訂的條約不僅要形式上好看,而且內(nèi)容也必須充實、有用。
毛主席這句富有東方哲理的話令斯大林摸不著頭腦,他反復(fù)詢問蘇方翻譯官費德林是什么意思,但是費德林不敢妄加揣摩,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譯。

這下子,在場的所有蘇聯(lián)政要都目瞪口呆,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毛主席是什么意思。
毛主席不愿意直接提出來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覺得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不應(yīng)該主動去請求蘇聯(lián)援助。如果蘇聯(lián)是真心想幫助中國的,就應(yīng)該主動提出來。
但是毛主席的這一想法剛好與斯大林的想法相反,所以這就成為了雙方第一次會晤中遇上的第一個難題。
為了能更好地向斯大林表示中方的態(tài)度,毛主席于是主動向斯大林提出:“我想叫周恩來總理來一趟。
對于毛主席的這一提議,斯大林驚訝不已。因為他覺得不管雙方的會晤出現(xiàn)了什么難題,無論結(jié)果如何,都應(yīng)該是兩國元首來解決,這樣才顯得地位對等。
但是毛主席的想法卻更實用,他覺得既然遇上了難題,就應(yīng)該找個能解決難題的人來解決,周總理明顯是解決此問題的最佳人選。
正是因為兩人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才造成了這次隔閡,斯大林也為此略微顯得不太愉快。
不過這段小插曲很快被其他議題所取代,會晤整體還是在輕松、友好的氛圍下結(jié)束的。
由于在第一次會晤中,雙方都沒有領(lǐng)會到對方的意思,這也導(dǎo)致了在之后的多次會晤里,雙方都沒有再商談實質(zhì)性的問題。
而在其中的一次會晤中,斯大林更是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而罕見地發(fā)了一次火。
按照蘇方的慣例,每次在會晤開始之前,中蘇兩邊的同志們都會先一起舉杯共飲。喝的酒一般是白蘭地、伏特加或者其他幾種葡萄酒,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但是斯大林卻與眾不同,他每次都把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摻在一起喝。

有一次,毛主席對斯大林這一特殊的喜好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詢問蘇方翻譯官費德林:“斯大林同志為什么總把兩種酒摻在一起喝?
費德林并不知道斯大林這一喜好的原因,于是回答道:“我不知道原因,您為什么不直接問他呢?
但是毛主席覺得這只是一個私人問題,在這種外交場合問并不合適,于是說:“不用了,請你不要告訴他。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但是二人的竊竊私語卻引起了斯大林的懷疑。
他敏感地詢問費德林:“你們背著我在小聲密談著什么?
費德林則回答道:“沒什么?只是一個私人問題。
私人問題?是什么私人問題?為什么不能告訴我?
面對質(zhì)問,費德林為難地回答道:“請您原諒,但是毛澤東同志執(zhí)意不讓我告訴您。
斯大林本來就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他一聽到費德林這么說,勃然大怒,用非常嚴厲的語氣斥責(zé)道:“請問這位翻譯官,你覺得這里到底是誰說了算?
費德林被斯大林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壞了,趕忙將此事解釋清楚。
在聽完解釋之后,斯大林的怒火這才消下去,然后他微笑著對毛主席說:“毛澤東同志,其實我早年的時候,只喜歡喝白葡萄酒。不過,后來我在流放中得了傷寒,在我奄奄一息時,有一位善良的醫(yī)生給我喝了點紅葡萄酒,這才將我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從那以后,我堅信紅葡萄酒可以當(dāng)藥用。
毛主席聽后,恍然大悟,然后笑著說:“這就是你喜歡把兩種酒摻在一起喝的原因吧!
這次事件,雖然是毛主席訪蘇期間非常小的一段插曲,但卻又是最有趣的一段。當(dāng)斯大林公布他這一喜好的原因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開懷大笑。
不過,這件事可把蘇方翻譯官費德林嚇得夠嗆,導(dǎo)致之后每次的會晤,他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又惹得斯大林生氣。
有道是,你越擔(dān)心一件事,那么這件事就越容易發(fā)生。后來的一次會晤中,費德林又因為翻譯的問題,讓斯大林怒目而視。
當(dāng)時,毛主席正在給斯大林講紅軍長征時的故事,當(dāng)毛主席在使用成語“視死如歸”時,費德林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翻譯。這令斯大林很不高興,他那雙充滿怒火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費德林,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中方翻譯員師哲見狀,趕緊告訴毛主席:“他‘視死如歸’不會翻譯。

毛主席聽后,就對費德林說:“你翻譯成‘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就可以了。
就這樣,費德林的危機才總算解除了,會晤又繼續(xù)輕松愉快地進行了下去。
在這次會晤結(jié)束后,費德林特意找到師哲,除了請他代為感謝毛主席外,還以懇求的語氣請師哲告訴毛主席,希望他以后在會晤中少用成語。
在師哲將費德林的話轉(zhuǎn)達給毛主席后,毛主席也表示了同意。
然而,對于知識淵博的毛主席來說,引經(jīng)據(jù)典早就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了,有時候他還是會在不經(jīng)意間將成語或者中國的古語脫口而出。
不過,他每次都會在說完后,再做出解釋,以減輕費德林的工作壓力。
除了在翻譯問題上的插曲之外,毛主席在訪蘇期間出現(xiàn)的最著名的插曲,莫過于由西方媒體所編造的所謂“毛澤東被斯大林扣留”的謠言。
12月21日,那天是斯大林的70歲壽辰,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政要都來到了莫斯科為斯大林祝壽。
在盛大的慶?;顒咏Y(jié)束以后,各國政要都先后返回了各自國家,但是毛主席由于還沒有與斯大林商談出結(jié)果,所以繼續(xù)留在了蘇聯(lián)。
也正是這一原因,西方的媒體開始大肆猜測毛主席沒有返回中國的原因,這一子虛烏有的謠言就這樣成為了西方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
其實在此期間,斯大林也不斷地詢問毛主席關(guān)于簽訂新條約的態(tài)度和看法,但是毛主席卻一直堅持要等周總理到來才開始談,所以此事便一直拖著。
1950年1月2日,斯大林在經(jīng)過對毛主席多次試探之后,他最終明白了毛主席是一定要等到周總理來了才肯開始辦事,于是便同意了周總理訪蘇。
在得到同意后,毛主席當(dāng)即給周總理發(fā)電,要他攜談判人員訪問蘇聯(lián)。
1月10日,當(dāng)毛主席得知周總理已經(jīng)啟程訪蘇后,他這么多天緊張的心情終才放松了下來,于是決定外出旅游散散心。
在等待周總理的日子里,毛主席不光去祭奠了列寧墓,還去游覽了列寧格勒、高爾基城,并且參觀了兵工廠、地下電車(地鐵)、集體農(nóng)莊等。

在游覽列寧格勒期間,毛主席在基洛夫歌舞劇院欣賞了由蘇聯(lián)著名芭蕾舞藝術(shù)家列別杰娃所主演的《巴亞捷爾卡》。
在演出結(jié)束之后,臺下的觀眾掌聲經(jīng)久不衰,列別杰娃謝幕了五次之多,觀眾們?nèi)匀徊辉敢怆x去。
后來,列別杰娃意識到了觀眾不愿離去的原因。她在第六次謝幕時,特意面向毛主席鼓掌,并飛吻致意,這才令觀眾滿意,大家也就此散場。
雖然這些日子毛主席表面上是在到處游覽,但是其實他是用游覽來打消他在等待周總理到來時的焦急情緒。
1月15日晚,當(dāng)毛主席得知周總理即將抵達莫斯科時,他立刻取消了接下來的所有行程,然后當(dāng)即開始收拾東西,決定第二天清晨就返回莫斯科。
工作人員們都覺得這些天游覽得太過勞累,紛紛勸說毛主席休息兩天再走。但是毛主席一刻都不愿意停留,他于16日清晨準時出發(fā),離開了列寧格勒。
1月17日,毛主席返回莫斯科,而周總理則于20日抵達。
周總理這次訪蘇也是他第一次以新中國總理的身份訪問蘇聯(lián),蘇方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王稼祥更是出城200公里相迎。之后,周總理在莫斯科車站發(fā)表了訪蘇演講。
在演講完后,周總理就馬不停蹄地來到毛主席的住所與他商量接下來的工作。
1月22日,毛主席、周總理和斯大林舉行了會晤,雙方就中蘇簽訂新的條約進行了深入交流。在之后的日子里,雙方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詳細地磋商,最終在2月8日達成了一致,并且開始擬定各項條約。
一切塵埃落定,斯大林心情大好,當(dāng)天特意邀請毛主席和周總理到克林姆林宮用餐。

在宴會上,斯大林向毛主席提議,為了總結(jié)中國革命的經(jīng)驗,應(yīng)該盡快把自己的文章整理出來出版。
毛主席對此表示同意,同時希望斯大林可以派遣一位精通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的同志前往中國協(xié)助文章的整理工作。
斯大林在思考了一會兒后,表示將派遣哲學(xué)理論專家尤金來提供幫助。
之后,毛主席對斯大林表示,希望在條約簽署后,可以舉行一個招待會,斯大林對此沒有異議。
但是,當(dāng)毛主席提出在大都會飯店舉行招待會時,斯大林卻不解地問:“為什么不可以在克里姆林宮里?
毛主席對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說:“克林姆林宮是蘇聯(lián)政府舉行國宴的地方,這次是我們中國代表團做東,在這里辦,恐怕不太合適。
斯大林對此很為難,因為他從來沒有在外面的飯店出席過宴會。
但是,毛主席對此態(tài)度懇切,他表示,這個宴會要是沒有斯大林的出席,那么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最終,斯大林表示愿意考慮考慮。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全部擬定完成,并且在克林姆林宮正式簽字。

在簽字儀式結(jié)束后,中方在大都會飯店舉辦了隆重的宴會,受邀的賓客紛紛到場,可是一直到晚上21時,宴會開始之時,斯大林依然沒有露面。
就在大家都此頗感失望的時候,21時05分,一列長長的車隊出現(xiàn)在飯店門前。隨后,斯大林率領(lǐng)蘇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走出了車門。
斯大林的出現(xiàn)立即引爆了全場,賓客們紛紛高呼:“斯大林萬歲!
要知道,斯大林從來沒有在克林姆林宮外面的飯店用過餐。他的出席,可以說是歷史性的時刻。
賓客們的歡呼聲和掌聲,一直持續(xù)到斯大林走進宴會廳入座為止。
這次宴會的舉行可以說是異常完美,周總理率先致辭,然后是斯大林致辭,最后由毛主席舉杯祝斯大林身體健康,祝中蘇友誼萬歲!
宴會一直持續(xù)到午夜,在極其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
2月16日,斯大林又在克林姆林宮宴請中方代表團,以此為毛主席、周總理踐行。
2月17日,毛主席率中國代表團啟程離開住所,前往了火車站。
在火車站前,蘇方為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然后毛主席發(fā)表了告別講話。
之后,毛主席與蘇方人員一一握手。當(dāng)與莫洛托夫握手時,莫洛托夫向毛主席轉(zhuǎn)達了斯大林的話:“望你注意安全,切記要搞好保衛(wèi)工作,不能輕視敵人,不能麻痹大意。此行路途遙遠,如果途中想要下車游覽或者休息,我們都愿意按照你的意愿安排。

在告別了蘇聯(lián)同志后,毛主席、周總理攜中國代表團成員坐上了火車,踏上了歸途。
這一路上,毛主席和周總理每到一個大站都要下車參觀一番,以此研究鐵路沿線各地的情況,他們的每次參觀都受到了當(dāng)?shù)鼐用竦臒崆榭畲?/p>
2月26日,列車抵達中國滿洲里,中國代表團在這里換乘了我們自己的火車。之后,毛主席、周總理又視察了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
3月4日晚,毛主席、周總理一行抵達北京,順利完成了這次訪蘇之旅。
這次訪蘇之旅,前后共經(jīng)歷近三個月,是建國以后,我國領(lǐng)導(dǎo)人出訪時間最長的一次,同時也是成果最大的一次。此行對新中國后續(xù)的建設(shè)工作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沒有這次出訪,就沒有建國初期那些迅速完成的建設(shè)成果。
如今,當(dāng)我們再度回望那段歷史,除了去了解那些有趣的小插曲外,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國建國初期的那些建設(shè)的由來。
毛主席曾經(jīng)在訪蘇期間說過:“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朋友的。

雖然如今蘇聯(lián)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當(dāng)初的這份恩情,我們應(yīng)當(dāng)銘記,永遠不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