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3月30日,據俄新社、塔斯社等多家媒體援引烏媒Strana.ua報道稱,在烏克蘭赫梅利尼茨基地區(qū),征兵辦的多名軍警當著一名男子妻子和五歲兒子的面,將其直接抓走送往前線。這種強制征兵手段,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一、關于烏克蘭逃兵現象的疑問!
很多人質疑,既然烏克蘭人被迫上了前線,為何不選擇逃走呢?
首先,烏克蘭逃兵現象確實存在,且人數眾多。
2024年12月17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烏軍指揮官在接受波蘭《選舉日報》采訪時透露,烏克蘭軍隊的逃兵人數在有些階段甚至超過了陣亡者和傷員的總和。只有10%的逃兵后來返回部隊。烏克蘭最高法院院長斯坦尼斯拉夫·克拉夫琴科也在2024年10月29日宣布,關于烏軍士兵逃離部隊和不執(zhí)行命令的案件數量大幅增加,這種情況具有威脅性。烏克蘭議員安娜·斯科羅霍德指出,關于逃兵的案件數量超過10萬起。據
烏克蘭媒體估計,截至2024年10月底,烏克蘭逃兵總數已達17萬。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簽署了一項關于首次擅自離隊軍人自愿重返軍隊的法律,規(guī)定首次當逃兵且在限定期限內歸隊者可免于承擔刑事責任,恢復合同繼續(xù)服役。
其次,烏克蘭在前線安排了督戰(zhàn)隊,逃跑者可能會立即被擊斃。
此外,戰(zhàn)場環(huán)境極其復雜,時刻存在被無人機襲擊的危險。一旦上了前線,戰(zhàn)壕可能是相對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向后逃跑。

二、烏克蘭征兵危機!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xù),從2024年開始,烏克蘭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不得不加速軍事動員,政策調整幅度非常大。
2024年4月,烏克蘭將征兵年齡下限從27歲降至25歲,預計新增5萬人,但實際效果遠低于預期。2024年10月,烏克蘭通過法案允許征召17歲以上的青少年,準備進一步擴大兵源。2025年1月,澤連斯基政府啟動了針對18-24歲年輕人的自愿入伍計劃,但在實際操作中依然是以強制征兵為主。
2024年,美國拜登政府多次敦促烏克蘭將征兵年齡降至18歲,認為從“純粹數學”角度來看,烏軍需要更多兵力來對抗俄軍。然而,烏方官員反駁稱,武器短缺和訓練不足才是核心問題,降低年齡僅是西方轉移援助延遲的借口。
反對者認為,18-25歲群體是烏克蘭的生育主力,強制征兵將加劇人口危機。面對這種征召行為,烏克蘭人以各種方式反抗。有的家庭選擇逃亡,如活動人士斯維特拉娜·波卡爾丘克將兩名兒子送往國外,避免成年后被征召。在基輔街頭,出現了母親痛哭送別兒子的場景,擔憂18歲的孩子將成炮灰。
烏克蘭征兵辦十分腐敗,甚至幫助一些人謊報殘疾或偽造醫(yī)療證明以逃避兵役。征兵官員突襲街頭、公共交通甚至婚禮現場抓人,導致民眾躲藏、偽造身份或逃亡鄰國。種種手段激化了矛盾,使烏克蘭人拒絕上戰(zhàn)場,與2022年戰(zhàn)爭剛開始時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5年2月,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帶著炸彈走向征兵點,與工作人員同歸于盡。
2024年的調查顯示,46%的烏克蘭民眾認為逃兵役“不可恥”。
三、烏克蘭的困境!
如今,烏軍每月?lián)p失約5萬人,但動員僅能補充3萬,兵力缺口持續(xù)擴大。俄軍則憑借人口優(yōu)勢(總兵力是烏軍的5倍)和強制征兵維持攻勢。據國際紅十字會調查,2024年前3個月,至少有3.7萬烏克蘭男性被強制送上戰(zhàn)場,平均存活期不足三天。
聯(lián)合國數據顯示,2024年烏軍陣亡者中82%系強制征召,適齡男性逃亡率突破65%。烏克蘭戰(zhàn)前極度貧困人口為100萬,戰(zhàn)后這一數字翻了十倍。戰(zhàn)爭導致1300萬人逃離家園,其中800萬人逃往西方國家,50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烏克蘭政府目前面臨嚴重的財政困境,無法繼續(xù)承擔軍隊每月消耗50-6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
美國和俄羅斯正在準備對烏克蘭的土地、礦山、資源進行瓜分。
美國提出的新的協(xié)議草案,要求對烏克蘭的關鍵礦產、能源資產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控制,并尋求監(jiān)督烏克蘭政府機構的權力,被烏方高級官員形容為不公平甚至搶劫。
《華爾街日報》首席外交記者尖銳評論稱,美國的最新提議實質上是將烏克蘭從一個主權國家變成了特拉華州一家公司的財產。該公司將永遠壟斷烏克蘭的自然資源和所有基礎設施,并有權檢查烏克蘭的所有政府機構。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提案不包括有關在俄烏戰(zhàn)爭中提供具體的安全保障。
四、法國的呼吁與美國的回應!
2025年3月16日,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盧克斯曼公開呼吁法國收回位于美國紐約港自由島的自由女神像,稱美國不再體現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價值觀。他批評美國移民政策,反對特朗普政府驅逐移民的舉措,抨擊削減科研資金、解雇研究人員的行為,并質疑美國在烏克蘭戰(zhàn)爭中的角色,認為特朗普偏袒俄羅斯。

五、代理人戰(zhàn)爭的悲劇!
烏克蘭如果繼續(xù)依賴強制征兵,可能陷入“越打越弱”的惡性循環(huán)。如今,烏軍每月?lián)p失約5萬人,但動員僅能補充3萬,兵力缺口持續(xù)擴大。俄軍憑借人口優(yōu)勢(總兵力是烏軍的5倍)維持攻勢。
如何平衡軍事需求與國家存續(xù),成為澤連斯基政權最嚴峻的考驗。2014年烏克蘭廣場政變勝利后,西部地區(qū)的很多烏克蘭人一片歡呼,仿佛走上了康莊大道。2014年后上臺的烏克蘭政權,一直堅持反俄親美的立場。2021年,烏克蘭準備啟動加入北約的進程,成功引爆了俄烏沖突。
對于烏克蘭人來說,他們有權選擇國家立場,比如反俄親歐美入北約。這個想法沒有問題。對于俄羅斯人來說,他們認為本國作為二戰(zhàn)戰(zhàn)勝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權要求保障戰(zhàn)略安全空間,比如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這個想法也并非沒有道理。
于是,強大的俄羅斯開始對相對弱小的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
有人說俄羅斯霸道,確實如此。
美國北約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擊斃本拉登、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吊死薩達姆、發(fā)動利比亞戰(zhàn)爭擊殺卡扎菲,這些戰(zhàn)爭難道不霸道嗎?
蘇聯(lián)解體后,冷戰(zhàn)雖然結束,但戰(zhàn)爭從未停止。二戰(zhàn)后國際秩序早已被美國奉行的單極霸權破壞得體無完膚。
戰(zhàn)爭面前,從來都是各說各的理,沒有共同認可的道理。
如果有,那就是勝者為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