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阿包》,來自中國作家阿包。
被輟學(xué),被拐賣,但不被命運壓倒; 在底層,不識字,卻大聲講出自己。 一個叫阿包的女人自述她“牲口一樣的命運”。
歡迎大家持續(xù)關(guān)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我們也歡迎作者與讀者針對書目涉及的話題進行交流或交鋒,這是書評君設(shè)置評審團欄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阿包》

阿包 著
樂府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4年10月
作者簡介:
阿包,包里給,苗族人,漢名李玉春,1968年生,幾乎沒上過學(xué),一生坎坷,有兩個女兒,現(xiàn)在與伴侶共同生活。她幾乎不識字,本書是她的處女作,通過口述,用手機將語音轉(zhuǎn)成文字,再抄寫而成。
評審員
001
一念
如果你對自己命運覺得不公,
不妨讀一讀《阿包》
那晚深夜,邊讀邊哭,書里的阿包,因為自己命運悲慘總掉不完的眼淚;書外的我,因為不由自主地代入也雙眼抹淚。尤其是被拐賣伺機逃離那段,心都揪成一把,生怕阿包被抓回去,生怕她又遇到壞人。
童年的阿包,懵懂尚未明事就成了沒媽的孩子,恰巧趕在物質(zhì)匱乏又家庭人口多年代,填飽肚子都是難題,甚至一兩天都餓著肚子,實在無法感同身受,太苦了。十二歲阿包很想去上學(xué)讀書,起早貪黑靠自己偷偷干活掙的錢交了學(xué)費讀書,可是也只讀到二年級,之后為了掙錢貼補家里被輟學(xué),阿包不愿意不甘心,最終在遙無希望的等待中明白,她這一生再也不會有上學(xué)的機會了。沒有媽媽的苦日子,那種辛苦的滋味只有阿包自己知道。
18歲那年,為了吃飽飯,阿包去城里一個表姐家?guī)兔Ш⒆?,那段時間是阿包為數(shù)不多的幸福時光,能吃飽,有工資,雇主姐夫姐姐待她如家里人。因此,她也成了小區(qū)內(nèi)同行姐妹都羨慕的對象。后來的阿包,在談婚論嫁的年齡卻不懂婚姻男女感情,糊里糊涂嫁給了大她18歲還帶娃的離異男-老趙?;楹笊钜膊⒉蝗缫?,貧窮仍然像一把枷鎖牢牢地困著阿包一家。為了養(yǎng)家糊口,阿包繼續(xù)拼命打工賺錢,做過很多的活路,打掃廁所,掏糞,下水泥,打石頭,賣菜,搞家政……什么臟活、累活、苦活都做過,每每想起這些還常常偷偷掉眼淚。
為了掙錢,阿包被騙了。被拐賣到河北偏遠地區(qū)嫁給單身漢,整日以淚洗面,委曲求全地生活了幾個月,伺機逃跑成功。逃回家的一路上,思家念女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一路上太難了,曲折不盡,讓人心驚膽戰(zhàn),又感慨萬千。
終于回到家的阿包,堅持守護自己的家,陪伴兩個女兒慢慢長大,自己在醫(yī)院長期做保潔和兼職,生活眼看慢慢好起來了。老話說“黃鼠狼攆病鴨子”,阿包就是被“黃鼠狼”攆的那只“病鴨子”,接二連三的親人離世。哥哥得尿毒癥、丈夫老趙患直腸癌、爸爸年老勞累、婆婆癡呆迷路傷亡,命運豈止是捉弄,簡直在一步步折磨摧殘毀滅她。
阿包是苦楚的人,被饑餓、被輟學(xué)、被拐賣、被詐騙,好似人間所有的苦難都要她經(jīng)歷一遍;阿包是幸運的人,女兒懂事,所遇多善人,和潘哥終得平凡而真實的生活??嚯y沒有壓倒阿包,反而讓她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時光。阿包是卑微的,更是偉大的;阿包是被同情的,更是讓人敬佩的。如果你對自己命運覺得不公,不妨讀一讀《阿包》,一定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為《阿包》打分為9分。希望在書冊中加入手繪插畫或者主人公畫冊,增加畫面感和情感。
閱讀評分:9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2
景明
頑強的生命力,
在她的文字里扎了根
《阿包》是一部由幾乎不識字的苗族女性阿包通過語音轉(zhuǎn)文字方式完成的自傳,記錄了她從黔東南貧困苗寨到城市底層掙扎求生的坎坷一生。阿包的一生,經(jīng)歷了母親早亡,年幼輟學(xué),進城打工,倉促結(jié)婚,受騙拐賣,哥哥病故,丈夫離世,盡管她的人生充滿了苦難,但那種澎湃的生命力,那種堅韌和樂觀正是她書寫這本書的力量來源,也是她想傳遞給讀者的。
其中最讓人揪心的是阿包被拐賣的那一段故事,如此驚心動魄又絕望至極的經(jīng)歷,無論發(fā)生在誰身上,都會覺得這一輩子可能就都葬送于此了,但阿包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堅持選擇出逃,從石家莊到北京到武漢到貴州,無數(shù)次落淚,無數(shù)次求助,在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饑寒交迫,終于回到了家,但好不容易回到家之后她面對的,卻是背叛的丈夫,阿包的丈夫老趙在收到了阿包的求救電報后,除了報警之外沒有做任何努力去尋找阿包,反而還糾纏上了前妻。阿包的心路歷程我們無從得知,在她的筆下,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在她的文字里扎了根,向上生長,直達讀者內(nèi)心。
我永遠支持有寫作意愿并且敢于表達自我的女性,尤其是底層女性。但客觀上來說這并不是一本優(yōu)秀的作品,流水賬類型的敘事很難讓讀者讀出阿包的內(nèi)心真實想法,阿包如何看待不去救自己的老趙?被拐逃跑成功后如何走出來?最后和潘哥在一起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很多事情讀者理解不了共情不了也難以從文字里去探查阿包內(nèi)心所想,反而很有可能會去攻擊阿包的妥協(xié)和無私,給她打上“愛男”的標(biāo)簽,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但也無能為力的。文字有時候很蒼白,尤其對于不會使用文字的普通人來說,真的很難利用它去有效表達自己。有時候苦難被呈現(xiàn)得過于直接,缺乏對內(nèi)心世界的細膩刻畫的話,會使得故事的情感沖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一種情感上的疏離。
但無論如何,我心里還是支持阿包,我相信她在經(jīng)歷了波折的一生后,能記錄下自己完整的故事,代表著她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擁有一束光,不管曾經(jīng)的選擇是對是錯,都已經(jīng)成為塑造當(dāng)下的她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后,還有無數(shù)像阿包一樣的底層女性在默默承受著生活的重壓。她們的苦難往往被忽視,她們的聲音往往被淹沒。阿包通過自己的書寫,打破了這種沉默,讓更多人看到了底層女性的堅韌與脆弱。
閱讀評分:7分(滿分10分)
綜合
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阿包》得到了8分 (滿分10分) 的評價。評審員指出,《阿包》講述的故事簡直是被命運捉弄的一生,阿包的不幸讓人痛心,阿包的堅韌讓人敬佩。這種堅韌和樂觀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給作者的東西。評審員同時指出,受限于成文的方式,本書在文字和寫作技巧上并不夠優(yōu)秀。
你們?nèi)绾慰创@本書呢? 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 歡迎在留言區(qū)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本文為獨家原創(chuàng)內(nèi)容。作者:各位評審員;編輯:李永博;校對: 盧茜。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shè)置為星標(biāo)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2024書評周刊合訂本上市!
點擊書封可即刻下單

了解《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詳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