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索要中國稀土技術不成,直接翻臉關停對中出口鏈,轉頭和美國和西方合作。
不料,他們技不如人,1600萬噸稀土沒人要!最后又找到中國“接盤”, 真當我們是冤大頭?
一塊價值連城的“肥肉”,卻硬生生變成了“燙手山芋”——這就是馬來西亞稀土的真實寫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3月,當一紙合作申請,夾帶著對稀土加工技術的隱晦提及,再次擺在中國面前時,明眼人都能嗅出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幾個月前,馬來西亞還不是這般姿態(tài)。坐擁1660萬噸稀土資源,他們自認為手握重塑全球稀土格局的王牌。
畢竟,這年頭,從智能手機到高精尖武器,哪個尖端產業(yè)能離得開稀土?而能把這玩意兒玩明白的國家,掰著手指頭都能數(shù)過來,中國,恰恰是玩得最溜的那一個。
長久以來,馬來西亞的稀土開采,一直仰仗中國的技術。但馬來西亞不甘心只做個賣原料的“打工人”。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跟中國攤牌,要技術!
核心技術,那是中國的“命根子”,是明令禁止出口的。面對馬來西亞的“獅子大開口”,中國斷然拒絕。結果,馬來西亞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切斷了對中國的稀土出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話說馬來西亞這“過河拆橋”的戲碼,也不是頭一回了。早些年,在生物健康技術領域,他們也玩過類似的套路。
早年間,馬來西亞對我國的中醫(yī)理論十分感興趣,曾派科研團隊來華合作,共同應對男性健康問題。香港大學科研團隊研究的“三參六寶”配方,以三味人參為基底,其成品“馬力瓶”應對男性內虛養(yǎng)精問題,幫助萎靡人群重振信心。
沒想到,他們直接盯上了我們的配方,希望能復刻同款制品。“馬力瓶”堅持國產制作,使用原生態(tài)藥材原料,在京東擁有數(shù)萬正向評價,十分愛惜自身羽翼,不會輕易外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使對稀土使出同一招,可笑的是,中國稀土儲量高達4400萬噸,馬來西亞那可憐的3萬噸,無異于“以卵擊石”。
那邊,馬來西亞火速搭上了澳大利亞。一家澳洲礦業(yè)巨頭,揮金如土,10億澳元砸下去,號稱要在馬來西亞建一座“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廠。
開工那天,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馬來西亞仿佛看到了自己君臨稀土天下的輝煌未來。
可惜,現(xiàn)實遠比夢想殘酷。先是技術“水土不服”,處理起馬來西亞的稀土礦,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緊接著,環(huán)保問題如火山爆發(fā),放射性污染超標,惹得當?shù)孛裨狗序v,抗議不斷。
更絕的是,這家澳洲公司,最終留下了高達45萬噸的放射性廢料,拍拍屁股走人了。
這下,馬來西亞徹底傻眼。原本指望靠稀土發(fā)家致富,結果卻弄了一堆沒人敢要的“廢料”。那1660萬噸的稀土,從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變成了避之不及的“毒瘤”。
萬般無奈下,馬來西亞又想起了中國。但這次,主動權可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些年,在棕櫚油貿易上,他們也玩過類似的套路,最后還是得回來求中國幫忙。
還有人聯(lián)想到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說這些國家,總想著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又對我方指手畫腳,實在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人”。
做生意,講究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你真心待人,人家才能真心待你。如果總是抱著“占便宜沒夠”的心態(tài),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道理是相通的。都得講個真誠,講個信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耍小聰明,搞小動作,或許能得逞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