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生了一起不幸的事故,一臺小米SU7在高速上起火燃燒,車內三人遇難。由于熱度很高,小米也給出了官方的回應,但似乎其中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小米SU7燒成空殼
事故發(fā)生在G0321高速安徽段,由于該路段正在施工,需要并入逆行車道行駛,而當事車輛駕駛員使用智駕系統(tǒng),未能及時識別到這一路況,釀成慘劇。

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碰撞后,燃起大火,由于是夜間,現(xiàn)場能看到非常刺眼的火光。

鑒于電車的特性,一旦熱失控,也就是車輛起火,幾乎無法依靠外力撲滅,只能等待電池能量耗盡。這也是目前電車的一大痛點。
車主質疑車門打不開
現(xiàn)場的駕駛員與乘客均非車主,其中一位遇難者疑似是車主的女友。

根據(jù)網絡上流傳的聊天記錄顯示,疑似車主質疑小米的智駕系統(tǒng)有缺陷,其一是系統(tǒng)未能識別到路況,沒有主動剎車,關于這點我們認為合理,畢竟現(xiàn)如今的所謂智駕并非自動駕駛,還不能替代駕駛員。

其二是車主認為“車機失控”,導致無法剎車,這點就有些存疑了,即使是電控剎車,也有多層冗余。其三是車主認為車門無法正常開啟,關于這點,由于車輛碰撞時速較高,發(fā)生車門變形的可能性也很高,而且撞擊后車輛起火,施救難度非常大。
小米回應及時但難以服眾
小米的動作很快,包括小米公司發(fā)言人、雷軍本人的賬號都在社媒上做出了回應。

雷軍的回應按公關的角度出發(fā)倒是沒大問題,上來先哀悼,然后厘清目前的進度,最后給出誠意。當然作為我們普通消費者,更關心的是事實的真相。

根據(jù)小米官方的回應,當系統(tǒng)監(jiān)測到前部障礙,到發(fā)生碰撞,僅有2秒的反應時間。對于大部分駕駛員來說確實是難以避免事故的。
其次車門是否正常解鎖,可否開啟,小米表示暫時沒有接觸到事故車,還無法給出回復。
對于智駕的過度信任
我們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在面對車企的宣傳時,容易步入陷阱,認為智駕可以替代人類駕駛員。關于這點,車企要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有許多車主完全交給智駕系統(tǒng),自己在車里睡覺。甚至他們還會分享經驗怎么騙過車機。在這一點,小米反而稱得上低調的。畢竟他們沒有像隔壁“遙遙領先”那樣,大吹特吹智駕。
寫在最后
不論是有多領先的智駕,目前仍然是輔助作用,完全交給系統(tǒng)來駕駛的行為并不可取。這其中車企的責任更大,畢竟你不能宣傳的時候鼓吹智駕替代人駕,卻在出了事故的時候說自己是駕駛輔助。
熱門跟貼